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17022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8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期卧床病人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徐绍萍,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一)褥疮 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 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1)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2)摩擦力: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3)剪力:与体位密切相关。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2.理化因素刺激: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

2、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4.受限制的病人 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二)便秘及腹胀 (1)生活因素:老年患者咀嚼功能不良,进食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较少,维生素B族缺乏。因卧床行动不便或要依赖他人,思想上有顾虑,尽量抑制便意,久之大便干结,形成便秘。,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2)生理因素:长期卧床患者胃肠功能较弱,活动减少,消化道粘膜萎缩,胃肠松弛无力,使食物滞留肠道时间过长等很容易造成便秘。 (3)

3、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不习惯,因为食物发酵产气,及呻吟吞入的气体,使肠道膨胀,腹胀也比较常见。,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三)高血钙,骨质增生,骨质疏松: 长期卧床可加速骨钙吸收,一方面加速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血钙水平上升,引起高钙血症,心律失常,腹痛,形成钙在关节滑中的沉淀,导致关节疼痛。,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四)泌尿系感染及尿路结石 (1)心理因素: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因焦虑,窘迫等使得排尿不能及时进行,由于尿液存留过多,膀胱过度充盈,致使膀胱收缩无力,造成尿潴留。,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2)排尿习惯改变因素:长期卧床患者可因卧床进行排尿;同病房多位病人、家属在场,留置尿管等多种因素,使排尿

4、习惯改变。从而使排尿不畅或不尽,膀胱残留尿液成为细菌繁殖场所而诱发泌尿系感染。 (3)生理因素:老年人膀胱气化不利,男性前列腺增生,常可出现尿潴留。女性尿道较短且与肛门距离近,容易感染细菌。,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4)侵袭性操作因素:进行膀胱冲洗和导尿过程中等各个环节易造成污染,特别是会阴部不洁净,使细菌经过尿管周围粘膜鞘进入膀胱。 (5)长期卧床,因患者上厕所不方便,饮水量易导致盐类晶体沉积,钙盐久滞于肾及尿道易形成结石。,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五)坠积性肺炎 (1)心理因素:长期卧床病人,易产生悲观、恐惧、绝望心理。致患者不愿主动咳嗽排痰,不愿戒烟等,为产生坠积性肺炎留下隐患。 (2)

5、生活饮食因素:长期卧床患者胃肠蠕动减慢,因消耗性疾病等致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差,在受凉,慢性鼻炎、鼻窦炎等诱因下易患坠积性肺炎。,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3)生理因素: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减少,痰涎积聚,咳嗽反射减弱,咳出困难,口腔分泌物倒流入气管,致病菌便可以移居下呼吸道引起 (4)吞咽困难患者通常会发生误吸,吞咽困难及误吸是吸入性肺炎(AP)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多见于长时间限制活动的肢体,血流缓慢,加上老年患者的硬化和狭窄,很易引起深静脉内血栓形成,肢体可长期的肿胀。 肺栓塞多与下肢动脉血栓有关。,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七

6、)肌肉萎缩: 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一、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八)坠床 1、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忽然起立,血管无法适应血管神经的反射,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出现低血压。 2、长期卧床,身体虚弱,出现眩晕导致坠床。 3、缺乏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愿麻烦护士。,二、预防及护理,(一)压疮 1.正确的评估 按医院要求对入院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评分在18分一下者,制定压疮预防措施,评分在14分以下者应每周评估一次,如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应随时进行评估 2. 营养指导: 良好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应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7、的摄入。 保持正确的体位: 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减轻皮肤受压时间。,二、预防与护理,4. 避免局部皮肤刺激: 床单整洁平整、无皱折、无碎屑;对大小便失禁者、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 5. 规范操作: 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正确实施按摩。,二、预防及护理,6. 正确执行医嘱: 遵医嘱实施抗感染治疗,预防败血症。 7. 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勤翻身。 8.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8、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的要点,使之能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二、预防及护理,(二)便秘及腹胀: 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纤维素食物摄入, 如芹菜、韭菜等。 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3000ml。保持肠道内有足够水分软化大便,刺激肠蠕动。 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的食入量,以润滑肠道,使大便易于排出。 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二、预防及护理,2、鼓励其养成床上排便习惯。并养成定时 排便的习惯。 3、进行腹部按摩,在每日清晨饮水后30分钟及餐后30分钟作腹部按摩。顺着结肠走行方向,作环形按摩,每日至少3次,每次1015分钟。 4、必要时遵医嘱

9、给药物,如番泻叶、果导片、开塞露等。对严重便秘的,为缓解痛苦(除有灌肠禁忌的),采用灌肠。,二、预防及护理,(三)高血钙,骨质增生,骨质疏松: 1、每天摄入推荐量的维生素D、补钙。 2、加强肢体活动,增强肌肉及骨骼的锻炼。,二、预防及护理,(四)泌尿系感染及尿路结石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给予安慰、开 导和鼓励,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 2、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尿量起到冲刷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同时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3、保持尿道口、会阴干燥,清洁。,二、预防及护理,4、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插尿管应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留置导尿者应选用封闭式导尿系统,以减少细菌污染,尽量保持

10、其密闭性。尿袋每周更换12次,放尿或更换尿袋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5、每2-4小时开放尿管一次,10分钟后夹闭,防止膀胱括约肌松弛。 6、定期尿常规、尿培养及药敏等检查。,二、预防及护理,(五)坠积性肺炎 1、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主动咳嗽排痰,多做深呼吸,主动按胸,轻叩背部,戒烟等。 2、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予易消化、高蛋白饮食,保持病房空气清新,防止受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等。通过翻身改变患者体位,促进气道分泌物移动,产生咳嗽反射。,二、预防及护理,4、体位:头稍高的侧卧位或半卧位睡姿,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日早晨鼓励患者进行23次有

11、效咳嗽。 5、口咽部护理: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对吞咽困难者,应指导作吞咽功能训练,尽量鼻饲,防止食物等误入气道。,二、预防及护理,(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1、注意采用足高头低体位,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 2、鼓励患者早期下肢活动和下肢按摩,促进静脉血流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使用弹力袜、充气压缩泵、静脉足泵等,二、预防及护理,(七)肌肉萎缩: 1、合理营养:必须保证蛋白质营养,因为 蛋白质是制造肌肉组织的主要原料。锌需足够维持适当水平的锌浓度,含锌酶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如瘦肉、木耳、花生、苹果等。 2、锻炼:协助病人进行锻炼、按摩等。,二、预防及护理,(八)坠床: 1、对于有

12、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并告知家属24小时陪护。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约束部、位加衬垫,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二、预防及护理,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加床挡,如有需要家属或护士及时协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改变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二、预防及护理,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以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使病人正确使用呼叫器及放置适当位置,确保病人易于拿到随手用物。,二、预防及护理,7、固定病床轮子。 8、床头置防坠床警示标识。 9、按要求巡视观察。 10向使用特殊药物的病人讲解注意事项。,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