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13518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咸宁市 2013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1、命题以教育部 2011 年正式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2、命题应遵循“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确保公平、公正、科学、规范。3、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内容创新。4、命题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建构,结合咸宁市语文教材使用和教学实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5、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55060 之间。二、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赋值1、考试形式语文考试实行闭卷考试,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问 120

2、 分钟。2、试卷结构及赋值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20 分,约占 16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50 分,约占 42第三部分:写作表达 50 分,约占 42三、考试内容考试范围:以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为主要依据,涉及课本的考试内容以知识为主,约占 35%左右。课外内容主要为与教材难易相当的现代文阅读,兼及相关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考试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一)积累运用能准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相关语文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l、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3、正

3、确、规范地书写常用汉字,能辨析并改正错别字。4、在语境中辨析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5、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6、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同义词、反义词及关联词语。7、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熟语或成语) 。8、能准确辨析句子成分。9、能准确理解并概括句意。10、能辨析并改正常见的语病(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错误) 。11、能根据表达需要,对句子加以紧缩或扩展。12、仿句、造句合乎语境及其规范要求。13、根据语境变换和选择句式。14、能简明、连贯、得体地表情达意。- 2 -15、能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

4、6、能根据表达需要进行口语交际。17、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18、了解教材中列举的部分中国名著。19、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20、能准确默写教材规定背诵的古诗文。(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本阅读,检测学生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的把握,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概括、欣赏、评判、表达的能力。现代文阅读能自主阅读一般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 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以课外篇目为主。阅读能力的考查,突出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整体把握,具体要求主要有:1、领会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阐释含义深刻的句子。2、

5、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概括语段或文章的中心意思。3、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态度、情感和观点。4、理解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5、能了解各类文体的特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加以分析、归纳和鉴赏。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文言文阅读能正确地阅读浅易的文言文。7、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8、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并能准确、通畅地用现代汉语翻译。9、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10、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11、默写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和篇。(三)写

6、作能根据表达需要写一般的常见的文体。1、正确理解题意,立意行文有创新意识。2、思想感情真实、健康。3、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4、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5、书写规范、工整,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格式正确。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7、写记叙文,记事写人内容具体形象,有真情实感。8、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9、写议论文,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根据,作一些简单的分析。10、写应用文类,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符合体式要求。四、试题示例一、积累与运用- 3 -1、读下面这幅对联,完成题。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请用正楷字将这幅对联书写一遍。按照

7、传统习惯,对联张贴时,上联应贴在进门的_边。2、按要求默写。_,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 )人家在何许,_。 (梅尧臣鲁山山行 )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_,_。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江南 )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开篇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有人评论句中“生”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答:_4、某学校新建了一栋实验楼,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 ,他的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请你就“躬行楼”这一

8、命名好在哪里写出两点理由。答:_5、咸爱学校九(1)班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举办了一次“趣味学语文”专题活动。这次活动包含了演讲、成语接龙、猜谜语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成语接龙。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要求开头一字与前一成语最后一字相同,最后一字与后一成语开头一字相同。兴师动众_城下之盟活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有一句口误,请修改(只改一处)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乃至汶川遭受巨大 损失。 ”改正:_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稿中的一句话,请将它改为通俗的表达(尽量口语化) 。第 29 届奥运会,规模空前,各国运动健儿聚首北京。答:_6、请参照示例,以“灯泡” “短

9、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灯泡:_短尺:_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11 题。一样的渺小- 4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 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 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 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 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

10、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感受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 悬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天,画家偶然得知 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 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 级轿车,而是 带着弟子们 步行前往。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 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

11、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 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 们,目光淡定。【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 ”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 显得太渺小了。 ”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 ”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

12、为不满, 觉得这禅师身 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批注:这里的“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 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7、文中倒数第 2 自然段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意思是_。8、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划线的两句话的解释。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_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_9、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答:_10、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 ,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答:_- 5 -1 l、请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写景的作用,写一句批注。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 轻快的曲子批注:_(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6 题。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太阳光 传送光和 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