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07144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2006高二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姜堰二中高二语文试题命题: 王俊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第卷的密封线内。2、 将第卷上每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卷卷首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只交第卷。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 (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髦 贸易 抛锚 广袤无垠 名列前茅B蝎子 谒见 揭发 歇斯底里 竭尽全力C馄饨 粮囤 囤积 舟马劳顿 遁入空门D悲怆 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网上

2、阅卷”改革了传统的阅卷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瞄技术,实现全程监控;通过双评机制,更有效地控制评分误差,进而提高阅卷质量。B猎头公司要放眼市场,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不要四处挖别人墙角,那不是有道德的市场行为,为人们所不耻。C全国大学生辩论总决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场上的选手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场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D感恩,大都是一种自发式的觉悟。觉悟是一种幸运的突破,若无点拨,也许会一辈子蒙敝在黑暗混沌的世界中。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

3、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C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D开学伊始,教师应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B不适当地布置作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一片新生的松林围着一间护林人小屋,它们就坐落在美丽的金鸡山南坡。二、 (9分,每小题

4、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何处是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 为止,它主要指 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 “江东”。魏晋南北朝 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 “江左”,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 苏南,皖南地区。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

5、可是被 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 “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 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 说: “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

6、个明 显 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 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 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 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 仅止一处而已。 “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 “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 “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 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

7、含义,广 义地说,它指 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 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 政区,此 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 “江南东道”, “此时 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 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 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5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江南”得名

8、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B “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 “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 “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 “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

9、的一项是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 “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三、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阿 留 传 明 陆容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 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

10、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 龙钟 而曳杖者。 ”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 为之;持斧、锯、 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 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 ,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元素由是 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传者曰:樗栎 不材,蕲 者不弃;沙石至 恶,玉人 赖

11、焉;盖天地 间无弃物也。矧 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 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 阔者,又不 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吁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注释】 参亭:参互和均匀。 樗栎ch l:都指无用的木材。蕲:能“祈”,求。矧:况且。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应门:应答门人B宾客虽稔熟者 稔熟:熟悉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歧生:分枝错生D历园中竟日 竟日:整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

12、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 曰:“何难乎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 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D 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

13、,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第卷(共120分)四、 (22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3分)译文:(2)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2分)译文:(3) (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4分)译文: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长信秋词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 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 宫清漏长。(注:“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 ,这里指皇帝的后宫。 “漏”, 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 )(1)分析一二句写景的作用。 (3分)答:(2)第三句“

14、无颜色”三字用得好,有实有虚,试作分析。 ( 2分)答:(3)末句中的“清”“长”二字充满暗示,请据此分析诗中人物的感情。 (3分)答: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 (6分)(1) ,内无应门无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 (王勃滕王阁序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 。 (礼记中庸 )五、(22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一17题。寂 寞 书 院 冷叶文玲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 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 院。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这处在我是第

15、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 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 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 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 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 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