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06714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答案:C2.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

2、长速率答案:D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玻璃容器是有限的环境,在该环境中小球藻会呈现出“S”型增长,其增长速率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减小,直到变为0。答案:D4.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

3、,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为增长型。在B点时捕获有利于该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D5.导学号2706404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

4、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B.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的开始下降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支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小,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答案:A6.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

5、该种群的数量为()A.1.3N0B.1.69N0C.2.3N0D.5.29N0解析:在Nt=N0t中,代表的是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增加的个体/原来的个体数。设第1年的个体数为X1,第二年的个体数为X2,则=(X2-X1)/X1=1.3,求得X2/X1=2.3,即=2.3。第一年用N0表示,则第三年就是(2.3)2N0=5.29N0。答案:D7.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右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型曲线。该模型

6、需要满足的条件是。(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填“K1”或“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会变小。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等)下的“J”型增长曲线。(3)该种群数量在K1上下波动,故K值为K1。(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

7、环境影响。答案:(1)曲线图(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K1(4)B(5)K值(或环境容纳量)能力素养拓展8.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右图表示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解析:当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AC年,种群的数量应该是逐渐减少的,C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小,故C项错误。答案:C9.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8、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在统计血细胞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方格界限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项所叙的计算结果是10 cm30.2 cm0.2 cm0.01 c

9、m10M=2.5M105;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答案:C10.导学号2706404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了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4)A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第天的增长速率最大;第3天后A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10、增长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5)A试管与B试管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称为,A试管中该数值比B试管大的原因是。(6)图中缺少C试管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上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答案:(1)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2)温度、营养物质(3)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4)2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5)环境容纳量(K值)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6)如下图。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