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005566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房山区2012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语文 laicai1028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杂脍 甘之如饴 痉(jn)挛 面面相觑(x)B扭秧歌 莫中一是 提(t)防 物阜(f)民安C混凝土 功亏一篑 戕(qin)害 休戚(q)相关D通缉令 娇揉造作 诙谐(xi) 弦(xun)外之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识之士指出,小学生受年龄所限,难以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再掌握一门外语,此时学外语犹如鹦鹉学

2、舌。B.媒体从业者的主要任务是记载事实,并把它公之于众,所以,危言危行是对媒体从业者的最基本的要求。C.去年,马尔代夫1192个小珊瑚岛先后迎来了85万名游客,岛上的蓝色泻湖和能够美容的温泉令游客趋之若鹜。D穿越剧宫中的女主人公带着现代人的思维,走进蓬荜生辉的古代宫殿,演绎着一个个为观众所喜爱的故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尽管微博实名制可能会对用户的活跃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提高微博媒体营销和增强用户的内容自律。B.10年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使观众受到精神的洗礼,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模范、争当模范、崇尚模范的浓厚氛围。C.出于对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

3、益的考虑,对于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完全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D.在苹果与唯冠的商标权之争中,iPad商标关联着巨大利益,这一纷争也会对促进企业主动维护商标权产生积极影响。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西汉司马迁创作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编年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代史书编写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极大影响。B.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诗主要抒写一腔爱国激情,气势雄浑豪壮,感情沉郁激昂。他的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都是后世传诵的名篇。C.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主人公高老头把女儿当作天使,甘愿牺牲自己来

4、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D.契诃夫是俄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四百多部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思想保守、害怕变化、性格多疑的“套中人”的形象。5下列依次在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 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 ,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 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A.割裂 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 繁殖B.分裂 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 繁衍C.分裂 使荒凉的废墟变为繁华之都

5、 繁殖D.割裂 使荒凉的废墟变为繁华之都 繁衍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

6、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俯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取材于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十四

7、)注释:韫:蕴藏、包藏。一行: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责怪,埋怨B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 意:料想C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结伴D然其事迹不著 著:显露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当此之时犹或有之B安其禄而立其朝泯没而无闻者C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D岂果无其人哉而天理几乎其灭矣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此)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B或穷居(于)陋巷,委身(于)草莽C虽颜子之行,(若)不遇仲尼而名不彰D势利不屈其心,(则)去就不违其义9下列的理

8、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社会动荡是检验人品格的试金石,五代时缙绅“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就是例证。B作者认为:自古以来,乱世时代一定会出现许多忠臣义士,五代时期也不例外。C学校所承担的礼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废”是“风俗隳坏”的重要原因之一。D伦常败坏、廉耻不复之际,也一定有洁身自负之士。作者就找到了四五个这样的人。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第二大题所选的文言文阅读文本中歌颂了五代乱世中隐居不污的、以义自守的、以忠获罪的、笃于伦常的四类人。你最欣赏其中的哪类人?请结合文中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

9、句。(5分)太祖与侍臣论用人之道谓之曰金石之有声击之而后鸣舟航之能运操之而后动贤者之有才用之而后见然人之才智有长于彼而短于此者若因其短而并弃其所长则天下之才难矣。(取材于余继登典故纪闻)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屈原国殇)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3阅读

10、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乞 食陶渊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注释:此诗是作者62岁时写的。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韩信贫贱时曾有漂母怜悯他饥饿而给他饭吃。后来韩信为楚王,重报漂母。戢(j):藏。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记叙了诗人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事件。B.“拙言辞”,表现出诗人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C.面对主人的慷慨馈赠,诗人欣喜万分,痛饮终日,以致醉卧当场。D.本诗语

11、言质朴自然,没有粉饰之痕,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等。这首诗富有情韵,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中原文化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原文化的诞生地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不论是史前考古,还是早期文献中有关鸿蒙初开时代的诸多传说,都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文明出现之前,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伏羲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始肇华夏文明之基;黄帝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市),始行划野分疆之制。文明从这里起源,文化自这里生根,同时,中原也是海外华人公认的寻根问祖之地。在中华文化中,以“十三经

12、”和诸子为主要内容的元典(指对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内涵及发展流变产生深远影响的文献典籍)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正统。“十三经”中的易经诗经尚书孝经“三礼”等,或产生于中原大地,或与中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周易而论,伏羲象天法地而作八卦和文王演周易,都发生在中原,与周易关系至为密切的河图洛书的传说,则发生在中原河洛之间。再如诗经,15国风全部或大部属于中原地区的就有9个,占总数的60%;以篇数而论,属于9国的诗篇共计109首,占国风总数的70%。至于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和纵横家等主要思想流派,也都与中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原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宜于农耕的地理环境,使得以农

13、业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历代封建王朝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中原,他们不仅选择中原作为立足和发展之地,而且把各自的文化带入中原。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自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期间,中原文化吸收和容纳一切外来文化,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把中原文化精神远播海内外。在中国地域文化中,中原文化是为数不多的自远古以至于今绵延数千年而不绝者。从传说中的鸿蒙时期到夏商周,从秦汉到近现代,中原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在中原,既可以看到中原文化演进的清晰线索,又可以看到中华文脉发展的显著轨迹。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小版,中华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放大版。要认识和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

14、演进,中原文化最具代表性,因为它相沿而下,从未间断。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原文化指产生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其体系是由伏羲和黄帝创建的。B“十三经”和诸子因或产生于中原,或与中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成了元典。C历代封建王朝在选择中原作为立足和发展之地时,也把各自的文化带入了中原。D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小版,只要了解了中原文化,就完全了解了中华文化。15依据文本简要概括中原文化的优势。(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向着太阳飞升为16个月的女儿买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童图书琳琅满目,可是除了英语卡片、数字卡片和看图识字卡片之外,可供选择的倒少。我选择了一套世界经典童话,其中有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曾经熟悉和喜欢的。 回到家,孩子顺手把书翻到了最后一页。她指着说:泡泡。这是她会说的有限词汇之一。我顺势看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