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005449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导学案的实施建议1 (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的编制及其使用,克拉玛依教研所 郭桂珍 2014年8月,树上七只鸟,打一枪还剩几只?,学生问:“小鸟是真的还是假的?” 教师答:“是真的!”,学生问:“小鸟有没有得心脏病的?” 教师答:“没有!”,学生问:“小鸟有没有谈恋爱的?” 教师答:“没有!”,学生问:“小鸟怀小鸟的?” 教师答:“没有,都是男鸟!”,学生问:“打鸟的枪是真的还是假的?” 教师答:“是真的!”“我要结果”,学生问:“小鸟是不是聋哑残疾的?” 教师答:“不是!”“你能不能告诉我结果”,学生问:“小鸟是有没有被绑住的?” 教师答:“没有!”“说结果。”,学生问:“子弹是真的还是假的?” 教师答:“是真的!”,学生问:“

2、打枪人是不是正常人?” 教师答:“是!”,学生问:“枪是不是无声枪?” 教师答:“不是!”,学生问:“枪是不是好枪?” 教师答:“是!”,学生问:“ ?” 教师答:“!” 教师都急死了!,如果机会给思维 一个空间, 那么空间让思维 一次放飞。,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导学案的两个基本要求: 导学案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

3、知识的堆砌。 导学案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讲义。,导学案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 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导学” 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规范办学,集中教学时间明显减少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导学案与备课 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就是备课。 有效使用导学案必须经历五次备课过程。一是编制时备课;二是集体研究时的备课;三是

4、课前检查(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完成情况,调整教学重点;四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后,即时备课;五是课后通过课堂反思修改完善导学案。,导学案与教案 一是基础性。导学案是形成教案的基础,教学重点内容、方法在设计导学案时便打下伏笔。 二是关联性。教案必须依据导学案的思路,而不能另起炉灶。 三是互补性。导学案中的学生易混的问题、质疑的问题都是二次备课时的重要依据,备课中的新思考又可以进一步完善下一轮导学案。 (教案如何定位,有待进一步探索。编制导学案后,教案应该简化,提高针对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导学案可以与教学案合二为一代替教案),导学案与课堂教学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的路线图。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完

5、成导学案情况展开,不能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可以借鉴活动单) 理想模式: 学生分组交流导学案,学生有重点的展示导学案内容,全班研讨导学案上重点难点,教师点拨、总结、提升导学案上的关键问题,当堂检测导学案上的变式、拓展性达标练习。,导学案与笔记 课堂笔记必须归一,不可随意。 一种方式是将笔记与导学案合二为一,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复习的重要资料、平台。 一种方式是将导学案上重要内容整理记录到笔记本上,继续发挥传统意义上笔记本在学生学习、复习中的作用。,导学案与练习 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看书、思考,不是练习汇编;导学案中的练习只是为了达标检测,必须容量适中、难易恰当。切忌以题代案。 使用导学案后

6、,巩固性练习应适当减少。要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 除了课导学案外,可以探索周导学案,对一周中学生学习内容上的薄弱点予以强化。,导学案与资料 任何一本教学辅导资料均必须科学筛选、为我所用。 导学案使用后,学生必须花费一定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因此,课后教学资料上的巩固性练习必然要减少、精选,切忌贪多求全,食而不化。,导学案与教学模式 不矛盾 不强求 合理借鉴 为我所用 核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实施水平。,导学案的形式 丰富多彩 不拘一格 实事求是 注重实效,具体操作原则,1-3年必须手写教案或按照学校规定执行 3-

7、5年可以手写教案亦可在导学案上直接书写 5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可以完全在导学案上二次备课(粘贴+反思+资料引入等),我们编写导学案的初衷,市面各种资料太多 我们自己命题(除初中学考和高中学考及高考试卷外的试卷) 自己编写资料的好处: 1、编写教师自己得到锻炼 2、每年随着时间和实事的更新资料不断更新 3、可以及时掌握教师在使用时的需求 4、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巩固,编写导学案的意义,未来社会、经济、知识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其中能自己设计个体学习是根本要求。教师应该精心研究学生,准确了解学生实际,设计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学案。 学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教材以

8、及学习资源,学生实际(如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点等)编制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课程。,编写意义:学案源于教案高于教案,(1)学案以学生为本,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教案以教师为本,以教论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如何教; (2)编制学案必须以清晰地了解学情为基础,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而教案多是以教师对学生的某种假设或猜测为基础,往往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 (3)使用学案时,学生唱“主角”,需要学生的全员参与和积极主动参与,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使用教案时,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参与,不能全员全

9、面参与,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 (4)学案立足于自学,着重于学生“拿来”,强调的是“会学”,重视学法指导,教案立足于“灌输”,着重于“给予”,强调的是“学会”,忽视学法指导。 (5)学案作为校本课程,对学校开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进行校本化建设,教案仅仅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不能被当做校本课程。 学案教学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编写意义:学案教学融合了教与学的活动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

10、体地位,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案教学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分层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挖掘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获得符合个体实际的最优化的发展,又通过个体之间的协同关系把学生的智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学习合力和互补。,以初中八年级上册为例,前言 目录 章节 每章 都有单元检测 每册 配有综合测试A、B 2套试题 附:参考答案,以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为例,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标要求: 中考考点 自主梳理 同步测控 中考零距离 多彩的地理,以高中必修一为例,前言 目录 章节 每章 都有单元检测 每册 配有综合测试A、B 2套

11、试题 附:参考答案,以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为例,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要求 自主梳理 示例分析 自我评价 综合题,案例,高中地理 D:2014年暑期讲课导学案张国红必修1第四章讲学稿.doc 等值线常见题型 全球气候变化(课例),案例:初中地理: “四大地理区域”复习(课例) 聚落 自然环境(课例),编写导学案后的联动效应,教师自己的成果和学生共同享用 学生和教师找出了最佳使用效果 成果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小课题且已经结题,编写导学案后的联动效应,(1)体现“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思想,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有机统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提高教师

12、和学生的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学生的学习设计能力、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3)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完成自我调控,自我矫正,自我塑造; (3)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杜绝不备课进入课堂的现象发生,既要有利于培养新教师,又要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人的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大化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4)改变初中地理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的地位,设计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初中地理导学案; (5)全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优秀论文赏阅,导学案是推进有效教学过程中的新事物,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关注、呵护、扶持! 导学案是对传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必将成为推进有效教学、转变教学质量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 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在实践中破解难题,在实践中完善方案!,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