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047939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ID控制原理PID算法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系统抵御各种扰动因素包括系统内部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系统外部的各种干扰等的能力)好及可靠性高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中。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PID控制被广泛地加以应用,不同的PID控制算法其控制效果也各有不同。将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和微分(Differential)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用这一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样的控制器称PID控制器。 模拟PID控制原理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常规的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2、如图所示。 被控对象微分积分比例+r(t)+e(t)+u(t) y(t)-+ 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图该系统由模拟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图中, r(t)是给定值, y(t)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e(t) (te) = r(t) y(t) (式11) e (t)作为PID控制的输入,u(t)作为PID控制器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所以模拟PID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 u(t) =Kp e(t) +1Ti0tetdt+Tdde(t)dt (式12) 其中:Kp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 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Td 控制器的微分时间,也称微分系数 1、比例部分

3、比例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Kp*e(t)在模拟PID控制器中,比例环节的作用是对偏差瞬间作出反应。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控制量向减少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p,比例系数Kp越大,控制作用越强,则过渡过程越快,控制过程的静态偏差也就越小;但是Kp越大,也越容易产生振荡,破坏系统的稳定性。故而,比例系数Kp选择必须恰当,才能过渡时间少,静差小而又稳定的效果。 2、 积分部分 积分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 KpTi0tet 从积分部分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知道,只要存在偏差,则它的控制作用就不断的增加;只有在偏差e(t)=0时,它的积分才能是一个常数,控制作用才是一个不会增

4、加的常数。可见,积分部分可以消除系统的偏差。积分环节的调节作用虽然会消除静态误差,但也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加系统的超调量。积分常数Ti越大,积分的积累作用越弱,这时系统在过渡时不会产生振荡;但是增大积分常数会减慢静态误差的消除过程,消除偏差所需的时间也较长,但可以减少超调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当Ti较小时,则积分的作用较强,这时系统过渡时间中有可能产生振荡,不过消除偏差所需的时间较短。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控制的具体要求来确定Ti。3、 微分部分 微分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Kp*Tdde(t)dt实际的控制系统除了希望消除静态误差外,还要求加快调节过程。在偏差出现的瞬间,或在偏差变化的瞬间,不但要

5、对偏差量做出立即响应(比例环节的作用),而且要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预先给出适当的纠正。为了实现这一作用,可在PI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微分环节,形成PID控制器。 微分环节的作用使阻止偏差的变化。它是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变化速度)进行控制。偏差变化的越快,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就越大,并能在偏差值变大之前进行修正。微分作用的引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量,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特别对髙阶系统非常有利,它加快了系统的跟踪速度。但微分的作用对输入信号的噪声很敏感,对那些噪声较大的系统一般不用微分,或在微分起作用之前先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 微分部分的作用由微分时间常数Td决定。Td越大时,则它抑制偏差e(t)变化

6、的作用越强;Td越小时,则它反抗偏差e(t)变化的作用越弱。微分部分显然对系统稳定有很大的作用。 适当地选择微分常数Td,可以使微分作用达到最优。数字式PID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位置式PID和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1.位置式PID算法 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计算控制量,而不能像模拟控制那样连续输出控制量量,进行连续控制。由于这一特点(式12)中的积分项和微分项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化处理的方法为:以T作为采样周期,作为采样序号,则离散采样时间对应着连续时间,用矩形法数值积分近似代替积分,用一阶后向差分近似代替微分,可作如下近似变换: t=kT (k

7、=0,1,2) 0tetdtTTTij=0kejT=Tj=0kej de(t)dtekT-ek-1TT=ek-ek-1T上式中,为了表示的方便,将类似于e(kT)简化成ek等。 将上式代入(式12),就可以得到离散的PID表达式为uk=kpek+TTij=0kej+Tdek-ek-1T (式22)或uk=kpek+kij=0kej+kdek-ek-1 (式23)其中 k 采样序号,k0,1,2,; uk 第k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 ek 第k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ek-1 第k1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ki积分系数,ki=kpTTi; kd微分系数,kd=kpTdT; 如果采样周期足

8、够小,则(式22)或(式23)的近似计算可以获得足够精确的结果,离散控制过程与连续过程十分接近。(式22)或(式23)表示的控制算法式直接按(式12)所给出的PID控制规律定义进行计算的,所以它给出了全部控制量的大小,因此被称为全量式或位置式PID控制算法。这种算法的缺点是:由于全量输出,所以每次输出均与过去状态有关,计算时要对ek进行累加,工作量大;并且,因为计算机输出的uk对应的是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输出的uk将大幅度变化,会引起执行机构的大幅度变化,有可能因此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这在实生产际中是不允许的。2.增量式PID算法 所谓增量式PID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只是控

9、制量的增量uk。当执行机构需要的控制量是增量,而不是位置量的绝对数值时,可以使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进行控制。开始数据初始化采集系统输出计算系统偏差e(k)KP=kpe(k)-e(k-1)KI=kie(k)KD=kde(k)-2e(k-1)+e(k-2)Du(k)=KP+KI+KDu(k)=u(k-1)+Du(k)u(k-1)=u(k)u(k)=umax?u(k)=位置最大值then 位置=位置最大值 超出位置最大值,位置位置最大值 if 位置=位置最小值then 位置=位置最小值 超出位置最小值,位置位置最小值 前次位置=位置 为下循环准备3. 带死区的PID控制(SPID)算法 在控制系统中为了避免控制动作过于频繁,设置一个可调的参数e0,当系统偏差 时,控制量的增量 ,即此时控制系统维持原来的控制量;当系统偏差 时,控制量的增量 依据增量式标准PID算法给出。在MCGS工控组态软件中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