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03158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第一节 汽油的使用性能 第二节 燃烧热化学 第三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 第四节 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柴油和汽油都是石油的炼制品,主要成分是碳、氢两种元素,含量约占97-98%,其他还有少量的硫、氧、氮等。 石油产品分子式为CnHm,通常称为“烃”。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不同,可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沸点的物质。 利用沸点不同直接进行分馏,依次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轻、重柴油-渣油等。,发动机传统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影响,C原子数 沸点 品种 相对分子质量 理化性质 C1C4 常温 石油气 1658 质轻 C5C11 50200 汽

2、油 95120 挥发性强 C11C19 180300 煤油 100180 粘度减小 C16C23 250360 轻/重柴油 180200 化学安定性好 C23以上 360以上 渣油 220280 自燃性差 点燃性好 ,烃分子化学结构,烷烃:直链式结构热稳定性差,容易自燃;支链式结构抗爆性好。 不饱和烃:常温化学安定性差,易氧化。 环烷烃:环状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自发火温度均较高,抗爆性好,是良好的汽油机燃料。 芳香烃:含苯基结构,热稳定性高,是良好的汽油机抗爆剂。石油中含量少,炼制中常增多芳香烃含量。,第一节 汽油的使用性能,1、辛烷值(很重要的使用性能) 辛烷值表示汽油抗爆性。汽油的辛烷值高

3、,则抗爆震的能力强。 评定:用抗爆性好的异辛烷(辛烷值为100)和容易爆燃的正庚烷(辛烷值为0)按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标准燃料组(混合液),将被测定汽油在相同条件下与标准燃料进行燃烧比较,标准燃料组中异辛烷含量的体积百分数就是被测汽油的辛烷值。,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研究法RON)进行标号的。,依据辛烷值的多少,其标号为:90、93、95、97;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汽油为: 90、93、97。 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常使用抗爆添加剂。 常用抗爆添加剂:四乙铅。 四乙铅有剧毒,以颜色标明。,2、蒸发性(挥发性),汽油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没有一定的沸点。汽油馏出温度的范围称为馏程,用于评价汽油的蒸发性。

4、10%馏出温度:标志起动性;该温度过低,易产生气阻; 50%馏出温度:标志平均蒸发性,它影响着发动机的暖车时间、加速性以及工作稳定性; 90%馏出温度:标志着燃料中含有难于挥发的重质成分的数量。,第二节 燃烧热化学 (只研究燃料中各种成分和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学反应的最终结果),一 、燃料的完全燃烧 1、理论空气量 1)目的: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2)已知条件:1 kg燃料中含 kg 碳, kg 氢气, kg氧气。 汽油: kg/kg, kg/kg, kg/kg。 柴油: kg/kg, kg/kg, kg/kg。,3)化学反应方程式,4)需要总的氧气量 12 32 44 4 32 3

5、6 9,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设含有 kg的氧),以重量计 数值为:汽油14.9kg/kg;柴油13.6kg/kg。 以莫尔计,kmol/kg燃料,kg/kg燃料,2、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1)过量空气系数 :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 大混合气稀; 小混合气浓。 一般,柴油机:1;汽油机:1。 对于柴油机,1有利于完全燃烧,高速柴油机, =1.2-1.6。,2)空燃比 A/F,空气量与燃料量之比。 空燃比: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 A/F大混合气稀,A/F小混合气浓。,二、燃料的不完全燃烧,1、1的不完全燃烧 主要发生在柴油机上,因混合气形成时间短,混合气不均匀造成,导致局部缺氧。 须

6、要解决好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问题。,三、燃料和可燃混合气的热值,燃料的热值 1 kg 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kJ。有高、低热值之分。 高热值: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 低热值:不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 发动机缸内高温,水只能以气态存在,故应取不加入水的汽化潜热的热值,即低热值。 汽油: kJ/kg,柴油: kJ/kg。,可燃混合气的热值,燃料的低热值与单位燃料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之比。 对汽油形成的混合气:Hu=3750kJ/m3 对柴油形成的混合气:Hu=3750kJ/m3,第三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一、概述: 混合气的形成:在气缸外部的进气管(或进气道)内,利用喷嘴或化油器使空气和燃油混合,

7、形成混合气。 混合过程:从燃料与空气开始接触开始,直至火花塞跳火前止。,着火方式:,混合气进入气缸后,到压 缩行程终了时已大致构成均 质混合气,再经电火花点火 进行燃烧。 近年来汽油机发展,涌现 出一些新型燃烧系统,如: 稀薄燃烧系统、非均质混合气燃 烧系统、缸内喷射技术等。,二、正常燃烧过程,电火花点燃均匀的可燃 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并 且火焰从此中心按一定的速 率(一般为2060 m/s)连 续地传播到整个燃烧室空间, 在此期间火焰传播速率,火 焰前锋形状均没有急剧的变 化,称之为正常燃烧。,1、正常燃烧过程分三个阶段:,、着火延迟期(12点),从电火花跳火形成火焰中心。 1点以前为压缩

8、过程,缸内压力升高不大。 1点火花塞跳火; 2点缸内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骤增高。 点火提前角:1点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为什么要提前点火? 因为存在燃烧延迟,为使燃烧在上止点附近完成,压力最高点出现在上止点后某一合适角度,必须要设置提前点火角。,混合气氧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火花塞在点跳火之后,并不马上形成火焰中心 ,而要进行氧化反应即延迟一定时间(哪怕该时间非常短,但一定存在)后形成火焰中心进行燃烧 。 特点:该期内放热不多,压力升高不大,气缸中的压力变化基本上与压缩过程相同。,II、明显燃烧期(急燃期)(23点),这一阶段为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 在此时间内,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混合气的绝

9、大部分(80%以上)在此时期内完成燃烧,燃料的热能绝大部分在此时间内放出(这与柴油机不同,柴油机随喷随燃,在上止点以后还在向缸内喷入燃料)。 缸内压力、温度迅速升高, MPa/degCA。,代表工作粗暴的程度,它与火焰传播速率有关。,火焰传播速率, 。 工作粗暴,噪声。 在汽油机中,火焰传播速率是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状态(正常燃烧与不正常燃烧),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效率和使用寿命。 特点:活塞位于上止点附近,燃烧迅速,放热,气缸容积变化很小,缸内压力、温度。,III、补燃期(34点),3点燃料基本燃烧完。 II期内未燃尽的可燃气在此阶段继续燃烧,但燃烧速度变慢,热量利用率降低,

10、活塞下行,使缸内p 。 汽油机的补燃比较轻。 小结:为了保证汽油机工作柔和,动力性好,一般应使2点处于上止点前1215,3点处于上止点后1215, MPa/degCA。,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是唯一地由定时的火花塞点火开始,且火焰前锋以一定的正常速度传遍整个燃烧室。,2、燃烧速度,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量。 控制燃烧速度就能控制明显燃烧期的长短及其相对曲轴转角的位置。,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火焰速度UT, 气体的紊流运动, 混合气成分, 混合气初始温度,火焰前锋面积AT,可燃混合气密度T,3、不规则燃烧,在稳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气缸之间的燃烧差异。 各循环间的燃烧

11、变动 各缸间燃烧差异,4、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产生机理:燃烧室壁面附近的火焰不能传播,在熄火区内存在大量未燃烧的烃,它是汽油机排气中HC的主要来源之一。 控制措施: 减小熄火厚度 减小燃烧室的面容比FV,三、不正常燃烧,1,爆 燃,1、爆震燃烧,现象:火焰中心形成后,火焰在传播过程中,末端混合气受到已燃气体的作用(压缩、热辐射),在正常火焰未到达前形成了新的火焰中心而发生自燃。,不同燃烧状况缸内压力变化比较,1)外部特征:, 发出特殊尖锐的金属敲击声(因局部高压形成的压力冲击波,以超音速的速度向前推进,撞击缸壁而引起强迫振动形成); 轻微爆震时,功率稍(更接近等容燃烧); 强烈爆震时,功率,

12、工作变得不稳定(发抖),n ,产生振动,油耗上升,排温;,燃烧室和冷却系过热,(因润滑油膜遭到破坏,使冷却水、润滑油温度); 冒黑烟(未能燃烧的碳粒析出) 如果对气缸压力进行测量,气缸压力曲线出现爆震波。,2)产生的原因, 缸内末(终)端混合气发生自燃 。 未燃混合气受到强烈的压缩和热幅射。处于最后燃烧位置上的那部分末端混合气(end gas),由于热幅射作用,促使加速氧化反应,以致在正常火焰尚未到达时,末端混合气最适于发火的部位已经形成了一个或几个火焰中心,以远大于正常燃烧火焰前锋面推进的速度向周围传播而燃烧。 本质:末端混合气自燃。,3)危害,局部高压冲击波,引起冲击负荷,破坏润滑油膜;

13、局部高温:T高达40000C,燃烧产物分解,C、CO、H2、2、NO; C、CO、H2 遇氧后继续燃烧,形成补燃,使排温,散热损失增加。 缸盖、活塞顶温度,导致工作部件损坏,冷却系过热; 易形成积炭,损坏排气门、活塞等; Pe,效率。,4)常易发生的工况,低速、节气门全开(如低速大负荷爬长坡)。 5)防止措施 若火焰传播时间为t1,焰前反应时间为t2, 当t1t1。,影响爆燃的因素,压缩比 、燃料品质、燃烧室结构、点火时刻、混合气成分、转速、负荷等。 在一定时,燃料品质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汽油机随不同时对汽油牌号有不同要求的原因所在。 使用方面:注意消除燃烧室内积炭。,2、表面点火,在火花点

14、火式发动机中,凡是不依靠电火花点火,而是由于炽热表面(如过热的绝缘体电极、排气阀,尤其是燃烧室表面炽热的沉积物)点燃混合气的不正常燃烧现象,均称为表面点火或炽热点火。 这种点燃不能控制,燃烧开始过早。 特点:缸内压力增长很快, 较正常值大。 危害:产生低频(沉闷)的金属敲击声,机件负荷,功率,火花塞、活塞等零件过热,使用寿命。,与爆燃的区别:缸内不产生压力波动;,与爆燃的联系:在9、n较高时,表面点火诱发爆燃;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剧烈的表面点火,两者互相促进,危害可能更大。 表面点火现象较多在出现在 9的强化汽油机上,目前由于控制排放等要求,汽油机大都降到9以下,因此对表面

15、点火的重视程度相应下降。,第四节 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1、混合气浓度(过量空气系数 值) 在 =0.8-0.9时,Pe达最 高值,且爆燃倾向最大; 在=1.03-1.1时,be最低; 当0.8及1.2时, 经济性差,HC排放量增多 且工作不稳定。,第四节 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1、混合气浓度(过量空气系数 值),在=0.850.95时:,Pz、Tz、p/、Pe均达最高值,动力性最好; 爆燃倾向增大; 不完全燃烧,CO排放量,油耗,热效率。,在=1.05-1.1时:,燃料燃烧完全,be最低,经济性最好; 缸内温度最高且有富裕空气,NOx排放量大。 在1.2时: 火焰速度缓慢,燃料不完全燃烧,经济性差; HC排放量增多; 工作不稳定。,2、点火提前角,从发出电火花到上止点间的曲轴转角。 过大(点火过早),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且 升高,末端混合气燃烧前的T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