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03131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集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系统集成概述,1.1 系统集成的发展 1.2 信息基础设施 1.3 网络系统集成体系框架 1.4 系统集成的应用实例,2,1.1 系统集成的发展,一.系统集成的发展 第一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前“拼箱子”时代 硬件厂商承担系统集成业务,仅在大型机厂商软硬件和数据库产品上,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电算化功能系统。第一代集成商将各种产品拼装满足客户需求。 第二阶段: 20世纪90年代ERP阶段 系统集成方案取决于企业业务模式和流程改造,ERP成为系统集成商主要业务方向,第二代系统集成业务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服务为主要内容,“以业务为主导,以开发为中心”,提供的软件开发等增值服务占方案的主要

2、部分。 特点:注重被集成企业的业务,软件和服务比例增大;系统集成商具备商务和技术的双料才能; 第三阶段:Internet时代系统集成 提供技术增值服务,通过引导需求成为企业战略咨询顾问。 特点:挖掘行业内部业务;寻找“新兴”行业;进军电子商务,拓展系统集成的未来空间。,3,1.1 系统集成发展与概念,二.第二代集成商的业务模式 1.主要业务模式 系统集成项目之前,集成商用80时间为客户提供改善业务流程的建议,且咨询服务长期持续。 以低成本满足客户的要求,从成本控制角度,依靠软件的开发,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总成本,为自己谋求利润增长点。 为大型企业、政府部门提供电子商务的解决方

3、案。以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为基本点,提出一整套客户能接受并符合当前国际规范的成本控制解决方案。 2.集成业务发展模式 挖掘行业内部业务,拓展系统集成的深度,为行业用户提供从需求评估到信息产品设计、制定解决方案直至实施全面、规范和高品质的服务,力争成为本行业的主导系统集成商; 在众多“新兴”的行业中寻求与拓展业务增长点,开拓新的行业市场,同时面向Internet进军电子商务领域。,4,1.1 系统集成发展与概念,三.系统集成的概念 系统(system):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按一定的关系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本质在于描述事物的组织构架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e.g.计算机系统,网络

4、系统。 网络(network):由若干部件单元连接而成的整体系统。 e.g.配电网,电话网和计算机网。 两者关系:网络是一个系统,而系统并不一定是网络。(网络是系统的子集)。e.g.办公自动化系统。 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系统的过程。,5,1.1 系统集成发展与概念,系统集成主要内容: 硬件集成: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 软件集成:解决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数据与信息集成:系统集成的核心,对数据与信息合理规划;减少冗余;实现共享;确保安全保密。 技

5、术与管理集成: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 人与组织机构集成:提高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6,1.1 系统集成发展与概念,四.系统集成的特点与遵循原则 特点:灵活性-适应不同用途要求(如话音和数据传输),同时支持基于国际标准的不同厂家有关网络或通信。 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用户对该系统不做任何更改,只需引入新网络的设备,可用布线系统支持更先进的应用,如千兆以太网、ATM异步传输模式等。 可靠性-保证15年使用寿命、性能可靠,有一定的冗余备用接口,供应用增加或不可预测损坏时使用。 标准化-便于管理、维护和扩充。 全面性-全

6、盘考虑要连接的各个分机构、分系统的信息点数,以及将来应用要求的信息点数量。,7,1.1 系统集成发展与概念,遵循原则: 1网络系统的先进性:在510年或更长时间满足全局发展的需要。 2传输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日常管理中准确、不间断的数据传输与存储。 3系统的可管理性:对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随时监控和调整,不管系统设备的物理位置,系统可管理和控制。 4整体的扩展性:根据需要随时增加硬件设备和软件模块,前期工程的投资在后期的扩展中有效利用。 5系统的开放性: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多种传输介质,支持多种主机互连,支持其他系统与本系统的无缝连接。 6系统的安全性:采用Intranet技术,接入Inter

7、net实现资源共享和开放,设计与开发保证内部各种信息的安全机制。 7系统的灵活性:在软件配置与负载平衡等方面,配合交换机产品支持的虚拟网络技术,将用户或用户组的网络物理环境变化时,无需任何硬件的改变。可通过用户及用户组的改变平衡系统流量。 8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运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解决客户的问题,实现“物美价廉”的应用系统。,8,一. 信息科技的发展 1746年英国工程师沃森(Watson),在两英里电线上传递电信号和1876年贝尔(Graham Bell)发明电话。 1924年尼奎斯特(Nyquist,H.)发表论文“影响电报速率因素的确定”和1928年哈特莱(Hartlay,L.V.R)发表

8、的“信息传输”一文,给出信息度量的方法,并研究通信系统传输信息的能力。 一般信息量与事物发生的概率成反比,与事物发生的意外性和新鲜性成正比。即司空见惯的事,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越是反常的事或极少发生的事情,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8年,美国工程师香农(EShannon)发表著名“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讨论信息源和信道的特性,给出信息度量的数学公式,系统研究信息度量和信道容量与噪声的关系,香农成为信息理论的奠基人。,1.2 信息基础设施,9,1948年,美国的数学教授维纳(NWiener)发表“控制论”一书,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和人的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时,他发现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9、、计算机和人脑的功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与处理。所以维纳提出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中有一个共同的科学-“控制论”。 控制论的特点是着重从信息的观点来研究系统的功能,把信息观点与系统观点结合形成一门新的科学,所以维纳成为控制科学的奠基人。 控制论的创造者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清华信息学院院长李衍达院士认为: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反应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内在的性质。 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不同是因为信息有其特殊的性质,即物质与能量所没有的一些性质,如信息可以很容易的,无限制的进行“复制“。,1.2 信息基础设施,10,二.

10、信息基础设施(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犁/牲畜 引擎燃料 信息网络 电子信息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第四个里程碑 语言- 文字 - 活字印刷- 网络信息/电子信息文化 信息产业是现代社会最重要产业 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三大重要资源:材料,能源,信息。 相应的三大流通领域:交通运输网,输电网,信息网。 信息价值包含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信息将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且在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有相当重要的成份。,1.2 信息基础设施,11,1.2 信息基础设施,三.

1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网络,在纵向NII细划成五个层次: 物理层-对声音、数据、图形和图像等信息进行传输、计算、存取、检索及显示等操作的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光盘、声像盘、磁盘、电缆、电线、光纤、光缆、转换器、电视机、监视器、打印机等。 网络层-将物理设备相互连接成一体化的、交互式的、用户驱动的无缝网络。其中包括各项网络协议标准,传输编码以及保证网络的互连性、互操作性、隐私性、保密性、安全性与可靠性等功能的运作体制。 应用层-由各行各业的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与软件系统

12、组成。 信息层-包括电视、广播节目、声像带盘、科技和商业经济数据库、档案图书以及其它媒体或多种媒体信息。 人-包括从事信息操作及应用的各类各层次人员,开发应用系统和服务系统的人员,设计与制造的人员以及从事培训的人员。,12,1.2 信息基础设施,四. 中国NII的建设 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建设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1993年9月建成新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 全国数字数据骨干网DDN:1994年10月建成投产。 中国帧中继宽带业务网CHINAFRN:1997建成,覆盖我国21个省会城市,用户速率为64Kbps 34Mbps。 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13、CHINANET:建于1995年。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1993年国务院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三金工程”.1996年9月正式对社会提供服务。覆盖全国,天地一体(卫星,光纤)中速信息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994年开始建设.是三级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包括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1994年4月接入Internet,我国最早与Internet互联,在北京中科院的基础上延伸到全国120多个科研机构。,13,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IPv6商用化进程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1)应用与业务创新 2)网络的平滑过渡 单纯依靠研究机构和

14、企业的个体能力完成庞大的IPv4网向IPv6的过渡非常困难。 为了促进这一过渡我国正在实施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14,阶段目标,近期(20032005年) 建成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争取在23年时间内基本建成骨干网,核心节点达到30个左右,连接300个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研究机构,并在切实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与国内现有网络互联,与国际接轨。 在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网络工程等方面要攻克关键技术 开发一批重大应用,如交互式远程教育、交互协同视频会议、数字图书馆、计算网格和数据网格等 在网络设备制造、互联网软件开发、互联网运营服务方面初步实现产业化 中远期(20062010年

15、)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大力推广应用 在网络设备制造、互联网软件开发、互联网运营服务方面形成较大规模产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15,近期工作重点,以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建设为核心 建设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平台 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关键网络技术试验和重大应用示范 重点研究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传输、组播等关键技术 实现移动接入和漫游服务 建立网络安全体系 研究制定计费模式 试验中间件等各种应用支撑技术 开展视频、移动、P2P、网格等重大应用示范 在下一代互联网平台上研究话音、数据、视频业务的融合 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设备和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推广应用 积极组织参加相关

16、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IP地址分配、域名根服务器设置以及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充分发挥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作用,16,核心网,接入网/驻地网 (CPN),接入网/驻地网 (CPN),接入网/驻地网 (CPN),IPv6主干网1,IPv6主干网2,IPv6主干网n,城域网,国际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网/驻地网 (CPN),城域网,接入网/驻地网 (CPN),城域网,GigaPoP,GigaPoP,GigaPoP,GigaPoP,GigaPoP,GigaPoP,GigaPoP,GigaPoP,GigaPoP,交换中心6IX,交换中心 6IX/6RA,GigaPoP,GW,网关,CNGI示范网络,北京,上海,17,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建设项目,Cernet,32,8,40,小计,18,CNGI示范工程核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