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02392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76分,第卷为66分;卷面书写8分。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卷(共76分)一、语文积累(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呜咽 狼吞虎咽 B惟妙惟肖 人物肖像 C困难 种种非难 D日渐衰落 鬓毛衰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狼藉 丘墟 竞肥争绿 察颜观色 B冗杂 沙砾 通霄达旦 声张正义 C蜷伏 藐小 旦夕祸福 盘屈嶙峋

2、 D赔尝 缥缈 万恶不赦狂风肆虐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 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 而决不庸俗,即使 而别具匠心。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A琢磨 工细 简朴 斟酌 B斟酌 工细 简朴 琢磨C琢磨 简朴 工细 斟酌 D斟酌 简朴 工细 琢磨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B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C“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D“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

3、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5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6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1),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郦道元三峡(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梦江南(6)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7)求之不得,。 诗经(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故自号曰醉翁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

4、)墨池记中表名王羲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的句子是: ,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哲理的两句诗是:,。二、阅读(55分)一 (20分)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起,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

5、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萧萧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

6、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深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

7、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记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第四辑)8本文的作者是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写秋天的,纵观全文,概述一下,作者为什么“爱秋天”、“礼赞秋天”?(6分)9秋天是四季中颇受人们青睐的一个季节,这篇哲理散文没有只停留在描写秋天的景色上,而是集中笔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种种感悟。试根据文中相关语句,回答:作者从秋天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4分)10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非常相

8、似,仔细品味却又不同,试述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两句话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11本文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诗意。读了全文,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两处?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标上、的序号,并分别说出你喜欢它们的理由。(4分)12历来文人墨客写尽秋之风采、秋之神韵,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三句写秋的诗句,并注明作者。(2分)(多写一句加1分,最多可加2分)。二(20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

9、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

10、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

11、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

12、前进。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1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思路。(4分)14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6分)15根据第自然段的内容回答问题。(4分)(1)文中“发现者”、“创立者”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2)文中画线的词句的意思是:_16文章最后说:“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你能在科学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个例子吗?说说看。(4分)三(15分

1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唯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3)亭亭净植18.翻

14、译下列句子。(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用原文填空。(4分)(1)用类比来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20. A文的陋室主人与 B文中“菊,花之隐逸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有什么异同?(4分)第 卷(共66分) 五、(11分)21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空袋子难以直立”。(4分)(1)这句名言蕴含着这样什么道理?(2)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实。22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某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某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某市哮喘病”。23口语交际(7分)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她想说的话。 情境材料:李燕同学是某中学应届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她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有了很深的感情。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她有许多话儿要倾诉。正好,班里举行“毕业畅谈会”,邀请了校长和所有的任课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