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002277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大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范文范例参考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专 业自动化班 级12自动化2姓 名设 计 起 止 日 期2014.12.222014.12.26设计题目:交通灯系统设计设计任务(主要技术参数):1.利用8253定时器、8255等接口,设计一电路,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2.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应急控制。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签字:年 月 日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1 引言交通灯是采用计算机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控制的。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广泛用于十字路口,车站, 码头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出行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使得交通灯的功能多样化,远远超过老式交通灯, 交通灯

2、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交通灯的功能。诸如闪烁警示、鸣笛警示,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倒计时显示,所有这些,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还可以根据主、次干道的交通状况的不同任意设置各自的不同的通行时间。或者给红绿色盲声音警示的人性化设计。现在的交通灯系统很多都增加了智能控制环节,比如对闯红灯的车辆进行拍照。当某方向红灯亮时,此时相应的传感器开始工作,当有车辆通过时,照相机就把车辆拍下。要将交通灯系统产品化,应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应该在程序中增加一些可以人为改变的参数,以便客户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调节交通灯。因此,研究交通灯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沈

3、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22 设计方案论证2.1设计原理此设计是通过并行接口芯片8255A和8086计算机的硬件连接,以及通过8253延时的方法,来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用LED演示交通灯变化规律:亮、灭、闪烁;通过8253计数器0和计数器1级联实现准确定时;用8255的某一输入输出口中的某些位控制东西、南北路口交通灯的状态;用8259A管理可屏蔽中断。2.2设计环境及设备PC机一台、8255并口:用做接口芯片。LED:共有12个LED灯开关2.3交通灯工作原理1东西方向车辆放行60秒钟。即东西绿灯和南北方向的红灯同时点亮1分钟;21分钟后,东西方向的红(绿)灯闪烁5秒钟,以

4、警示车辆将切换红绿灯。此时南北方向仍维持红灯点亮。3东西方向的红(绿)灯闪烁5秒钟后,转为南北方向放行60秒钟。即东西方向的红灯和南北方向的绿灯同时点亮60秒钟; 4南北方向放行60秒钟后,转为南北方向的红(绿)灯闪烁5秒钟,以警示将切换红绿灯。此时东西方向仍维持红灯点亮。 5南北方向的红(绿)灯闪烁5秒钟后转为东西方向放行1分钟。如此循环重复。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33 系统硬件设计3.1 8086简介Intel8086是16位的微处理器(其内部总线为16位,外部总线为8位,故称为准16位微处理器),它采用HMOS工艺40条引脚封装。8086工作时使用5V电源,时钟频率5MH

5、z(8086-1为10MHz,8086-2为8MHz)它有20根地址线,故可寻址的内存空间为1MB【2】。(1)8086的主要特性Intel8086/8088CPU是Intel公司推出的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具体如下主要特性:(a)8086CPU数据总线为16位,8088CUP数据总线为8位。(b)地址总线都是20位,低16位用于数据总线复用,可直接寻址为1MB的存储空间。(c)有16位的端口地址,可以寻址64KB的I/O端口。(d)有99条基本指令,指令功能强大。(e)有9种基本寻址方式。(f)可以处理内部和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源多达256个。(g)兼容性好,8086、8085在源程序一级兼容。(

6、h)8086/8088标准主频为5MHz,8086/8088-2主频为8MH【3】。(i)支持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系统工作。(2)8086CPU寄存器结构8086CPU中有14个16位的寄存器,其中有4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2个16位指针寄存器,2个16位变址寄存器,1个16位指令指针及1个16位标志寄存器【8】。通用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X,基址寄存器BX,计数寄存器CX,数据寄存器DX四个寄存器,位于CPU的EU中,每个数据寄存器可存放16位操作数, 也可拆成两个8位寄存器,用来存放8位操作数。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4指针和变址寄存器包括:堆栈指针SP、基址指针BP、源变址寄存器

7、SI、和目的变址寄存器DI四个16位寄存器,可以来存放数据和地址。段寄存器包括:代码段寄存器CS,数据段寄存器DS,附加段寄存器ES,堆栈段寄存器SS【4】。图1 8086CPU的内部功能结构图3.2 8255简介 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 Intel 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I/O 接口芯片,它具有A、B、C 三个并行接口,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 设备或被控制对象之间传递信息。CPU和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总是并行的,即可以同时传递8 位、16 位、32 位等。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3

8、】。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58255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图如图2所示。图2 8255内部结构及引脚图具体的各引脚功能如下【3】:D0D7为双向数据信号线,用来传送数据和控制字。RD为读信号线,与其它信号线一起实现对8255接口的读操作通常接系统总线的IOR信号。WR为写信号线,与其它信号一起实现对8255的写操作,通常接系统总线的IOW。CS为片选信号线,当它为低电平(有效)时,才能选中该8255芯片,也才能对8255进行操作【6】。A0,A1为口地址选择信号线。8255内部有3个口;A口,B口,C 口,还有一个控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6制寄存器,它们可由程序寻址。

9、A0,A1上的不同编码可分别寻址上述3个口和一个控制寄存器,具体规定如表1所示。表1 8255的寻址方式A1A0选择00A口01B口10C口11控制寄存器通常 A0,A1分别接系统总线A0和 A1,它们与CS一起来决定8255的接口地址。RESET为复位输入信号。此端上的高电平可使8255复位。复位后,8255的A口,B口,C 口均被定为输入状态。PA0PA7为A口的8条输入输出信号线。PB0PB7为B口的8条输入输出信号线。PC0PC7,8条线根据其工作方式可作为数据的输入或输出线,也可以用作控制信号的输出或状态信号的输入线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78255 工作方式控制字和C

10、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格式如图3所示【4】。 图3 置位/复位控制字格式8255的寻址:8255占外设编址的4个地址,即A口,B口,C口和控制寄存器各占一个外设接口地址。对同一个地址分别可以进行读写操作。例如,读A口可将A口的数据读出;写A口可将CPU的数据写入A口并输出【8】。如表2为方式0下系统的输入输出组合,其中分为A,B组,A组分为A口和C口,B组分为B口和C口。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8表2 方式0下,8255的16种输入输出组合A 组B组A口(PA0-PA7)C口(PC4-PC7)B口(PB0-PB7)C口(PC0-PC3)入入入入入入入出入入出入入入出出入出入入入出

11、入出入出出入入出出出出入入入出入入出出入出入出入出出出出入入出出入出出出出入出出出出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93.3 8253简介intel8253是NMOS工艺制成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有几种芯片型号,外形引脚及功能都是兼容的,只是工作的最高计数速率有所差异。 图4 8253内部结构及引脚图 8253内部可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1) 数据总线缓冲器及数据总线D0D7(如上图所示)(2) 读/写控制逻辑及控制引脚(3) 控制字寄存器在初始化编程时,CPU写入方式控制字到控制字寄存器中,用以选择计数通道及其相应的工作方式。8253的工作方式也是有控制字来决定。(4)

12、 计数通道0、计数通道1、计数通道2 3个计数通道内部结构完全相同。每个计数通道都由一个16位计数初值寄 沈 阳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0存器、一个16位减法计数器和一个16位计数值锁存器组成计数初值存于预置寄存器,在计数过程中,减法计数器的值不断递减,而预置寄存器中的预置不变。输出锁存器用于写入锁存命令时,锁定当前计数值计数器的3个引脚说明:1.CLK时钟输入信号在计数过程中,此引脚上每输入一个时钟信号(下降沿),计数器的计数值减2.GATE门控输入信号控制计数器工作,可分成电平控制和上升沿控制两种类型。3.OUT计数器输出信号当一次计数过程结束(计数值减为0),OUT引脚上将产生一个输出信号。8253有6种工作方式,由方式控制字确定。区分这6种工作方式的主要标志由3点: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