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三单元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001201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上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上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上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上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第三单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单元解读(总第17课时)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中外小说。它们风格各异,写法不同,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有特色。鲁迅小说有两大主要的人物系列:农民和知识分子。前者如故乡阿Q正传等,后者又可分为两种类别,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的主人公都是五四前后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觉醒起来的新式知识分子,而孔乙己和白光等塑造的则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本单元所选的小说孔乙己,在短短的两千多字的篇幅中,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一方面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毒害,一方面通过咸亨酒店的酒客们对孔乙己的戏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贯穿了鲁迅小

2、说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颇具特色的讽刺幽默小说。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活画出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在惹人发笑的同时,启人深思。热爱生命以极其细腻准确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 在这样一个“硬汉子”身上,无疑寄予了杰克伦敦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在了解小说内容的

3、基础上,体会小说的主题,学习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在学习上一个小说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设计了多项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学习小说欣赏的基本方法,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活动可以着重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小说故事、小说人物和阅读经历,也可以学习小说的虚构手法,为你所熟悉的小说人物重新设计命运。11 孔乙己导学案教学目标: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4、。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本单元是“小说之林”,要求学生阅读本单元内容,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但因孔乙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较远,学生不太熟悉,教师要把“学而优则仕”的那种背景介绍清楚。从多角度切入,对小说进行多角度地观照,由教师设计问题或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时数:三教时。学习方式:朗读法 语言品析法 讨论 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一、自主学习1.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

5、短篇小说集呐喊。2. 字词学习 注音阔绰(chu ) 羼(chn) 绽出(zhn) 拭(sh) (2) 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3. 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提示: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二、展示交流讲读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至第3节)。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6、1提问思考:孔乙已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活动的?2从哪些语句看出这个场所的势利与冷酷?三、点拨升华3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来描绘环境?又为什么要写柜台、温酒、喝酒?4就在这冷酷势利、等级森严的环境里,一个“笑”字引出了主人公的出场。为什么小伙计居然也可以“笑”呢?是“欢笑?是玩笑?是取笑?是讥笑?还是嘲笑?四、板书设计:咸亨酒店(缩影)孔乙己苦人儿等级森严壁垒分明势利冷酷“长”“里”“坐”“荤”站着喝(笑)而凉薄“短”“外”“站”“素”穿长衫孔乙己身上的这种矛盾,决定了他的生活内容;他的语言、行动,又必然使他在鲁镇人们心目中成为可笑的人。他为什么穿长衫,又为什么只能站着喝酒呢?那就得认真剖析了。五

7、、达标反馈1熟读第一部分。2根据鲁迅第一部分的描绘,用漫画的笔法给孔乙己画像。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一、讲读分析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1交流漫画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2自主学习请同学朗读第4节至第9节的内容,思考:圈划出孔乙己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语句,认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3、交流展示1.描写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从外貌描写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采用的是白描手法。2.描写孔乙己动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动作描写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作者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最精彩的是两次亲手交钱买酒的动作。3.孔乙己富于个性的语言。思考:从这些语言中

8、看到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写孔乙己的语言是很富于个性特点的,例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与“偷”本是同义词,只是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可孔乙己宁可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与“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与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一等了。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也是孔乙己所独有的。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的性格。4.孔乙己神态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语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鲁迅小说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极简炼,却意蕴深刻,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触及人的灵魂。“睁大眼睛”到“涨红了脸”“不屑置辩”到“笼上了灰色”“极高兴

9、的样子”到“极惋惜的样子”“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达标反馈:1摘录文中精彩传神的描写语句,并赏析。2熟读第4节至第9节。第三课时(总第20课时)一、讲读分析第三部分。1自主学习启发思考:孔乙己好些天来,他的遭遇如何呢?(1)指名朗读第10节。正音解词。打折(sh)服辩(fbin)(2)学生回答:他被打折了腿。2展示交流思考:这件事深刻地揭露了什么问题?作者运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叙事写人的?孔乙己不仅精神上受侮辱、损害,而且肉体上遭摧残。文章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一个有功名,爬上去,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欺压人民;一个没有进学,跌下来,受折磨。丁举人

10、有地位,有权势,本性凶残,手段毒辣,私设公堂,草菅人命,先“正名”,后动刑,接着再慢慢地折磨,明明吃人,却不担吃人罪名,冷酷而暴虐。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喝酒的人与掌柜的对话中叙事写人。3点拨升华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是怎样的情景?与第一次出场比较,肖像、声音、神态、动作有何变化?(1)指名读第11节。(2)抓关键词语说明。(板书)别人对他的嘲笑、哄笑、说笑仍然是一样,无丝毫同情与怜悯,有的是冷漠、寡情与势利。4、总结。1请同学就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进行归纳。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摧残下的一个可怜的牺牲品。迂腐,好喝懒做,偷盗,中封建思想意识的毒而不自觉,毫无社会地位,但精神上又接近不了“短

11、衣主顾”,脱不了那件长衫,成为鲁镇的多余的人,废物。他身上的这种矛盾决定了他特有的语言行动,成为可笑的人。他是清末受封建教育、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作者通过对孔乙己命运的描述,控诉封建社会的罪恶,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鞭挞丁举人之类的冷酷暴虐。作者平平淡淡写来,刻画得维妙维肖。放在社会悲剧里写出乡村潦倒文人的性格悲剧,笔触平淡,寓意深刻。整个悲剧是在人们的笑声中进行的,既是社会的悲剧,又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文中没有排山倒海的冲击,可人们读后却感到心里有阵阵的隐痛。作者运笔确实收到鬼斧神工之效。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均

12、做到个性化。用词精确,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5、达标反馈1看幻灯,讲述故事情节,讲述时注意运用传神的词句。2抓住孔乙己肖像特征和语言动作,分析他的思想性格。3谈一点读后的感想。12蒲柳人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概括欣赏人物形象。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自己良好的审美趣味。二、学习重点:诵读课文,体会小说高妙的语

13、言运用。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三、学习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四、学习方法: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同学们可以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背诵,使自己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2研讨探究法。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时,同学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一、预习引导: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

14、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二、课前预习部分:1、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 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2、作品简介: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

15、,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作品的重心在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这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兜肚、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