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9960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完美版课件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 分 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和 80 正常血压 130 和 85 正常高限 130-139 或 85-89 高血压 1 级(轻度) 140-159 或 90-99 2 级(中度) 160-179 或 100-109 3 级(重度) 180 或 110,HWG 2009高血压定义,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的进行性血管综合征。 理想水平且无早期CVD标记者划分为正常人群。该人群静息BP120/80 mmHg,无早期心血管疾病指标及靶器官

2、损伤的证据,但BP可偶尔升高。由于HWG并不认同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有些符合JNC 7标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与HWG新分期中的正常人群有重叠。 1期:该期的特征是出现CVD早期标记且BP115/75 mmHg,此外血压类型(包括夜间的杓型血压丧失、运动或精神应激时反应过度、脉压差增加)可提供更多的证据已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病的迹象。虽然该类患者常合并1项的危险因素,但并无靶器官损伤表现 2期:合并多种CVD标记、有进行性疾病的表现(由血压调节机制紊乱、心血管功能和结构持续恶化所致)。此期患者静息BP140/90 mmHg且合并多种CVD标记,但早期靶器官损伤的证据却很少,如左心室肥厚(LVH)。

3、 3期:是这一连续进程的终末期,患者可被明确诊断出患有CVD,同时可见明显的靶器官损伤,甚至CVD事件已经出现。此时,患者常常静息BP160/100 mmHg,即使在充分治疗的情况下也可能维持在140/90 mmHg以上。疾病发展达此阶段者,特别是出现心脑肾并发症时应在持续改善危险因素的同时积极干预靶器官病变,高血压性心血管病(CVD)早期标记,血压:夜间的杓型血压丧失、运动或精神应激时反应过度、血压反应过度、盐敏感、脉压差增加 心脏:LVH(轻度)、心房充盈压升高、舒张期松弛降低、利肽钠升高 肾:微蛋白尿(尿蛋白排出30-300mg/d,估计GFR下降60-90ml/min) 脑血管:脑卒中

4、、TIA、认知功能下降、丧失视力,HWG 2009高血压分期,预后及危险分层,影响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靶器官的损害 并存的临床情况 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男性55岁 、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TC5.7mmol/L或LDL-C3.6mmol/L或HDL-C1.0mmol/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或肥胖(腹型肥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肥胖BMI28kg/m2)、缺乏体力活动、高敏C反应蛋白3mg/L或C反应蛋白10mg/L,靶器官的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动脉壁增厚(颈动脉超

5、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表现)、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mmol/L、女性107124mmol/L)、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30300mg/24h、白蛋白/肌酐比:男性22mg/g(2.5mg/mmol)、女性31mg/g(3.5mg/mmol),并存的临床情况,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男性133mmol/L、女性124mmol/L;蛋白尿(300mg/24h)、外周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糖尿病,糖尿病

6、被列在单独一栏,主要是为了强调它作为危险因素的重要性(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至少使危险增加了1倍),量化地危险分层, 血压(mmHg) 其它危险因素与 1级 2级 3级 过去病史 SBP 140-159 160-179 180 或DBP 90-99 100-109 110 无其它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1-2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极高危 3个危险因素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并存的临床情况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高血压的治疗,治疗目标: 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治疗所有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要合理控制并

7、存临床情况。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强调针对不同特征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降压治疗目标。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 其诊室血压目标值为140/ 90 mm Hg以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目标值为140 mm Hg 以下; 糖尿病与慢性肾病患者血压目标值130/ 80 mm Hg。一般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或日间动态血压目标值为135/ 85 mm Hg以下。(2009 加拿大高血压防治指南) 对所

8、有血压140/ 90 及130/ 80 mmHg 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肌梗死者均应降压治疗。 不同人群的降压治疗靶目标(2009日本高血压防治指南):,非药物治疗,减重( 5-20mmHg/减重10kg ) 膳食限盐( 6g以下/日,减重2-8mmHg ) 减少膳食脂肪 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减重4-9mmHg ) 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戒烟、限酒,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戒酒(减重2-4mmHg ) 增加其他营养:增加水果及蔬菜量、减少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推荐适当食用鱼及鱼油(2009JSH) 其他:注意冬季保暖、缓解精神压力(2009JSH),降压药物治疗原则,采用较小的

9、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有效而血压控制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如此可以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 50,此类药物还可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降压治疗的策略,大多数高血压病人(但不是所有病人)都应该在几周之内逐渐将血压降至目标水

10、平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大部分病人需要服用一种以上的降压药 根据基线血压水平以及有无并发症,高血压在起始治疗时采用低剂量的单一用药或两种药物的低剂量联合治疗是合理的,ESH2009建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控制在130139/8085 mmHg之间,并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降低血压 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对糖代谢有不利影响,应尽量避免联用 ACEI与ARB联合应用能否获益尚不肯定,可显著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ACEI与ARB联合应用具有较强的抗蛋白尿作用,但其应用于合并蛋白尿肾病的患者,益处尚待证实 15%2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接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不达标。当这些患者需要联合应用3种

11、药物时,推荐联用有效剂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CCB和利尿剂,药物分类,利尿剂 阻滞剂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ARB) 阻滞剂(二线),降压药的选择,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 同一类别的不同种类的药物作用有所不同,对某些特殊群体的病人的疗效也有差异 利尿剂、-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低剂量复方制剂是几种主要的降压药物,均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和维持用药 强调首选某种药物进行降压的观念已经过时,因为大多数病人都是应用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使血压达到目标水平的 受体阻滞剂不应作为60 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首选

12、治疗,噻嗪类利尿剂与钙通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有较好疗效( 2009加拿大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选用阻滞剂、ACEI、ARB 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使目标血压 140/ 90 mmHg ;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血压降至 130/ 80 mmHg。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时,优选长效钙拮抗剂、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滞剂,变异性心绞痛则优选钙拮抗剂(2009JSH),不同类降压药可能的相对优势,预防卒中:ARB优于阻滞剂,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 防心衰:利尿药优于其他类 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 改善左心室肥厚:ARB优于阻滞剂 延缓颈动脉粥样硬

13、化:钙拮抗剂优于利尿药或阻滞剂,利尿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痛风患者禁用,糖尿病、高脂血症慎用;小剂量有效且可避免低血钾、糖耐量降低、脂代谢紊乱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肾小球滤过率( GFR) 30 mL/ min 可选噻嗪类利尿剂, GFR 30 mL/ min应选用袢利尿剂。(2009JSH) ACCOMPLISH研究:以利尿剂作为初始药物的推荐受到挑战(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组主要终点事件较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组减少19.6% ) HYVET研究:以吲达帕胺缓释片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可使8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患者获益(该研究证实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

14、治疗能够减少脑卒中发生率),受体阻滞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心绞痛或心梗后,也适于静息心率较快者或与钙拮抗剂合用以减少其增快心率的副作用 禁用或慎用:支气管痉挛性哮喘、症状性低血压、心动过缓或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HF合并显著水钠潴留需要大剂量利尿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要静脉使用心脏正性肌力药物等。对其他的绝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受体阻滞剂治疗利大于弊。无支气管痉挛的COPD或外周血管疾病的心血管病患者,仍可从阻滞剂治疗中显著获益。糖尿病和下肢间歇性跛行不是绝对禁忌证。(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2009),受体阻滞剂,应尽量达到临床试验推荐的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剂量。治疗宜个体

15、化,一般以心率为准: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min(不低于55次min)即为达到推荐剂量或耐受剂量 在起始治疗前和整个治疗期间须无明显液体潴留,有明显液体潴留,需大量利尿者,应先利尿,达到干体重状态或能平卧后再开始应用 必须从极低剂量开始,如美托洛尔缓释片12.5mg每日1次,美托洛尔平片6.25mg每日23次,如患者能耐受前一剂量,每隔24周将剂量加倍;如出现不良反应,可延迟加量直至不良反应消失。起始治疗时有时可引起液体潴留,需每日测体重,一旦出现体重增加,即应加大利尿剂用量,直至恢复治疗前体重,再继续加量,并达到患者耐受剂量 (临床试验每日的最大剂量为:美托洛尔缓释片200 mg,美托洛尔平片150 mg,受体阻滞剂与ACEI合用,患者在应用受体阻滞剂前,ACEI并不需要用至高剂量;应用低、中剂量ACEI加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较之单纯增加ACEI剂量者,对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更为有益 关于ACEI与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顺序: ACEI与受体阻滞剂的孰先孰后并不重要,关键是两药尽早联合应用,才能产生最大的益处,发挥受体阻滞剂降低猝死的作用和两药的协同作用。两药合用以后,还可以根据临床情况,分别或交替调整各自的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