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998568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备考 八上、下解读 仪征市教育局 刘哲 【关键词】 把握趋势 有效复习,一、2012年中考的“四个未变” 1、突出考查基础、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思想未变。 2、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实际和当年度发生的重大事件,要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未变。 3、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方向未变。 4、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和题目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的趋势未变。,二、 有效复习的四个注意点,1、注意关注现实,联系生活,领会命题立意。 2、注意关注每一个重点知识块的三维目标。(2012年命题思路可能会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

2、行设计,即:基础目标,拓展目标,认识目标。) 3、注意适当打破教材体系,构建系统的复习脉络。 4、注意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点拨。 A、一要抓动手能力的养成 B、二要重视审题和领会题意的训练 C、三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 D、四要训练规范作答,先谈命题的立意。我们的课程改革,其中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加强过程性,倡导参与性,形成思考性和创新性人才。 那么,中招命题必须具备为课改提供导向性作用和验证课改成果的作用。什么样的试题具备验证课改和课改导向的功能(中招题与课改的联系?) (1 )、中招首选试题,是通过材料,图示、图片、展示一个平台,通过平台得出结论。这个结

3、论的立意必须要好,这是首选。,例:下面是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上的题目: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只不过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材料二:那件轰轰烈烈的洋务事件,暂不说其结果如何,但毕竟使国人呼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 (1 )、上述两则材料论述的事件是什么?(基础目标) (2)、两则材料分别站在什么立场看待该问题?(能力目标) (3)、看待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什么?(情感目标) 该题很简单,从国际组织角度谈经济全球化,角度好,立意好,是很好的命题。,(2)、节点性问题的巧联系 如有一道中西方近代化的比较题。中国近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顺序截然相反的例子。 (3)、一个主题,引发

4、多个事件的连锁反应,或者说: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文献引发一个专题。小处切入,大处落脚,命题多角度,复习多联系。即专题形式命题是近年来看到较多的。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工人运动、世界格局的影响问题;两次世界大战对:制度、科技、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政治格局等的影响;辛亥革命对制度、民族经济、思想、社会习俗等的影响。 再谈打破教材体系问题:,例:下列年代尺列举了美国历史上一些重点年代节点,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A 1862年 B 1922年 C 1942年 1972年 请回答: (1)该国历史上在A、B、C三个年代节点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 (2)你认为该国还有哪些重点年代节点,影响着该国历史,在

5、年代尺上标出,并简要谈谈该历史事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3)该国由于各种因素,不同阶段美国实行了不同的对华政策,举一例说明,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 (4)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结合中美两国历史的沿革,谈国家在确立重大外交政策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该题巧妙的溶时代性、历史主线、能力要求、历史新课改于一体, 涵盖基础、认知、概述、拓展、情感中招的五项能力要求,是典型的样题。,关于专题等宏观性问题的新设计。专题复习,大家都在强调,但专题复习的深度、广度,试题设问的角度,依然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专题历史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综合考察,既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

6、力,也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概括理解主干知识所反映的时代主要特征是中招不变的考点之一。 试题要求:(1)以全(全面考察一个知识块)、小(小处切入)、精(设问精细,主要从该事件的某一角度设问,考察学生对知识块的分类理解掌握能力。)为主要特征。(2)角度的选取必须新颖。,例:有这样一个列表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 二提供的信息,经过

7、判断、比较,完成下面表格内要求填写的内容。(创意不太好),(2)面对危局,清政府对外学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经济学习转向制度学习。 (3)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艰难而缓慢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西方侵华推动中国被动走向近代化。 其中,对近代化的考察设计的不错,因为近代化出多了,不好设问,这个老师,把“西方侵华推动中国被走向近代化,这必然导致近代化的缓慢与成效不大。”回答较好,有深度和新意。 再谈重点知识块的三维目标的落实问题。,例:河南2011第 2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

8、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纲领。 材料二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据材料一,谈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基础目标) (2)结合两则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拓展目标或能力目标)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认识目标),3、构建知识脉络,情感升华问题,突出时代特征,用新角度启发学生思维,引

9、领历史教学。 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到辛丑条约的完全被控制 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总结反思方面: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党成立后,解决这俩个问题的过程,以后更侧重于经济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战争的赔款不仅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沉重负担,而且也使国家失去了迈向近代化所需的资本积累。 A侵华战争的表层影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不断加深 B 深层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愈

10、发艰难 C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是阻碍近代化的根本因素,时事热点、构建体系与情感升华问题,例:建党90周年问题: 党成立的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含义 党领导的胜利: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恢复对港澳行施主权 为什么会取得一系列胜利(史实论证) 代表了最广泛人民利益(淮海战役) 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带领中国人民在科技、文化、教育、民主法制建设上的成就) 勇于纠正自身的错误,三、中国近代史的主干内容,1、近代前期的侵略与反抗以及近代化探索。列强的几次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危害: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

11、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发生转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工农武装革命开始革命道路的探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事件。 需要明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11天水)今年(201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

12、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家日本企业在重庆首次开设了工厂,试问这一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1分)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1分) (3)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主要领导人是哪两位?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历史功绩?(3分)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试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6)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

13、列活动中,红歌唱响了神州大地,你认为哪首经典红歌最能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并谈谈你的感受。(3分),四、中国现代史主干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特色。开国大典是现代史的开端,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中国,三大改造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八大后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和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2、新中国的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一国两制”由

14、构想变为现实,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明显上升,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复习举例,一、整体感知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综合国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二、外交成就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1953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

15、则。 (2)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这是中国迄今

16、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3)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4.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启示 (1)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好地发展。 (2)只有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例1、(2011怀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