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998490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探讨与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分都是垃圾撒旦发生发大水范德萨发撒旦我国民法合同概念辨析杨支柱关键词: 合同 有效合同 民事合同 债权合同 法律行为 公司章程内容提要: 合同包括各种效力不同的合同,但是合同有时也用作有效合同的简称。绝大多数合同都是债权合同,债权合同与非债权合同也确有很大区别,但这不应导致否定其他民事合同的存在以及这些民事合同作为合同的共性。合同法既适用于有效合同,也适用于无效合同和效力不确定的合同。合同法适用于它未曾具体规定的债权合同,其中有关合同成立与一般效力的规定还应当适用于其他民事合同。但是合同法不适用于不具法律行为性质的协议,也不能适用于企业承包、租赁等旨在解决股东与公司之间关系的合同。一、引言1

2、999年3月15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比较一下民法通则的合同概念。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由于整个民法都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的,民法通则第85条当事人之间与合同法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措辞虽然不同,意义却毫无二致。民事关系也无非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简称。因此从纯文义解释的角度来看,民法通则第85条与合同法第二条的合同概念是相同的。但问题到此远远没有

3、结束,由于民法通则的合同定义出现在债权一节中,而且第85条合同的定义紧接在第84条债权的定义之后,再加上民法通则在其他部分不使用合同一词而使用协议一词,依体系解释方法和法意解释方法,第85条中的民事关系一词显然应作限缩性解释,解释为债权债务关系注1。换句话说,我国民法通则中的合同概念,仅仅是债权合同的概念。合同法的合同概念是否也限于债权合同呢?由于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将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排斥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之外,实际上合同法的合同概念仍然是债权合同的概念,与民法通则的合同概念完全一致。关于民法通则中的合同概念,梁慧星先生曾把它界定为旨在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注2;但是

4、他对合同概念的阐释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问题。首先,梁文把合同限定为合法行为,将无效合同排斥在合同的范围之外,那么无效合同不叫合同应该叫做什么,不归合同法调整应该归什么法律调整?这种把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排斥在合同范围之外的做法,不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难以贯彻到底,而且也不符合民法通则的规定-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言下之意就还有非依法成立的合同,法律对于这类合同将不保障当事人意愿的实现。其次,梁文阐释的本是民法通则第85条的合同概念,即债权合同概念,却将文章取名为论我国民法合同概念,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新颁布的合同法实质上也把合同限定为债权合同,这相对于经济合同的概念是一种重大

5、的进步。注3。由于大陆法系国家历来把合同作为债的最重要根据加以规定,由于合同法中所规定的有名合同都是债权合同,再加上追求与民法通则规定的统-性的考虑,合同法把合同限定为债权合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一规定在逻辑上是否站得住脚,在实践中是否有助于对各种合同关系的调整,还是不无疑问的。二、合同与有效合同我国民法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合同概念,一个是包括有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在内的大合同概念,另一个是有效合同的简称。当我们讲合同法、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这些概念的时候,合同一词显然是在大合同的意义上使用的;当我们讲合同必须信守、合同的解除、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合同的变更、合同

6、的履行时,我们使用的是小合同即有效合同的概念。应当承认大,小合同的概念各有其用处;大合同概念有利于建立合同法的逻辑体系。在大合同概念之下,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使用无效合同、有效合同等概念。如果采纳小合同概念,那么就只能把无效合同叫做像是合同而又不是合同的行为、文件或法律关系,而不能使用无效合同的概念,因为无效合同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定义便成了无效的有效合同,这是无法理解的。不过小合同概念直接反映了自由订立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一合同法的基本精神,而且严格依大合同概念将导致有效合同的履行、。有效的买卖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很累赘的说法。英美法一般把合同定义为有约束力的允诺,使用的就是小合同

7、的概念。注4但英美法在对合同进行分类时又把合同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不可强制履行的合同。注5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秉承德国法系的传统,使用大合同概念,而在不会引起误解的地方把有效合同简称为合同,在逻辑上是更加合理的。梁慧星先生把合同概念与民事法律行为概念联系起来阐释,意在使我国民法和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合理化,建立严密的民法逻辑体系。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原因在于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本身有问题。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并非像梁先生所说的那样就是德国法系的法律行为注6。德国民法典中的法律行为指一个或一组旨在发生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可能是有效的、无效的或效力暂不确定

8、的,因此德国民法典中有无效法律行为的概念。而在民法通则中,民事法律行为被定义为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合法行为;也就是说民事法律行为总是有效的。梁先生既然把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误作德国的法律行为概念,而合同在德国法系又被公认为是最常见的法律行为,因此他很自然地就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恒为有效的前提得出了合同恒为有效的结论。关于民法通则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不合理性,董安生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进行过很有说服力的批判。他认为:把民事法律行为规定为合法有效的行为,导致不便使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一语,只好使用无效民事行为来表达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表意行为,从而混淆了表意行为与非表意行为的区

9、别;用合法性来界定民事法律行为,对表意行为进行合法性评价,可撤销的表意行为将无容身之地-如果是合法的,为什么可以撤销呢?如果是不合法的,为什么不在一定期限内撤销又有效了呢?即使勉强用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来表达无效的表意行为,作为无效法律行为种概念的无效合同、无效婚姻、无效遗嘱、无效代理又用什么概念来表达呢?注7除了他说的这些理由,用合法性来评价表意行为,还将损害宪法所宣称要保障的言论自由。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既然存在着上述问题,我们就不应当用它来改造本来没有问题的合同、婚姻、遗嘱、代理等诸多法律行为的种概念,而应当用这些没有问题的种概念来改造民事法律行为这一属概念,使它恢复法律行为的本来面目。三、民

10、法合同与债权合同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就合同法的调整对象是否应限于债权合同的观点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以梁慧星先生为代表的多数派主张合同法只应调整债权合同,其理由是民法通则把合同定义为债权合同,其他民事合同不符合这一定义,我国民事立法也没有把它们称为合同而是称之为协议。注8这种论证在逻辑上是欠缺说服力的,它等于说因为不是债权合同所以不是合同。以王利明先生为代表的少数派则认为:就各种民事关系所形成的合意都是合同,不可能在合同法之外单独制定其它的合同法律。注9少数派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看到了债权合同与非债权合同(不管是叫做合同还是叫做协议)的共性,主张应有调整各种类型合同的通则。但是它彻底否定了普通合同法

11、之外存在特别合同法的必要性,既不合事实也不利于对将来新出现的合同关系的调整。例如融资租赁合同在许多国家就是由单行法作出规定的。在我国,保险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劳动合同、合伙合同等也都是由特别法加以规定的。虽然我们可以废止这些单行法而将它们纳入统一的合同法,但谁能说今后不会出现新的调整合同关系的单行法呢?难道民事法律行为的模式自制订统一合同法的那一天起就一成不变了吗?少数派的具体论据也多站不住脚。我倒很乐意给王利明先生加一条理由,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合同定义字面上都可以包括物权合同,因为物权合同正是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但问题在于引起物权变动的物权合同就是在德国这一首创物权合同概念的国家也是由

12、物权法而不是由合同法来调整的。注10知识产权合同仍然是典型债权合同,它涉及的内容要么是财产的转让、使用及劳务的提供关系,要么是为获取新财产而建立的委托、承揽或合伙关系。与原始意义上的债权合同所不同者仅仅是知识产权合同所涉及的财产具有特殊性,从而使得这种合同关系同时要受知识产权法的调整。普通买卖合同的履行也要受物权法的调整,买卖却不因此失去其债权合同的资格:为什么知识产权合同却要因同时受知识产权制度的调整而失去其债权合同的资格呢?所谓新型合同如企业承包之类,要么是典型的债权合同取了一个中国式的名称;要么是改革过程中因为没有经验而出现的怪胎,应在被淘汰的合同类型之列。合伙合同也是典型的债权合同,而

13、共同行为根本就不是合同。就是亲属法中的那些合同,其订立、履行、变更、解除以及违约责任等也不是当然应适用合同法的规定注11,了解亲属法的人都深知这一点。我的看法,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把合同限定为债权合同虽然有否定其他民事合同之嫌,需改成债权合同法才能名副其实;但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亲属法领域的合同与债权合同确实差别很大。实际上在对我国民法产生极大影响的德国民法典中,就既存在民法合同的概念又存在债权合同的概念(德国民法典称合同为契约)。德国民法典在总则编法律行为一章中专列一节契约,规定契约的成立和一般效力注12,显然是民法合同的概念;而在债编契约总则一章及买卖等各章中所使用的则显然是债权合同的概念

14、,可见契约总则的效力并不及于亲属法中的各种契约。我们不妨效法德国人,使用两个不同的合同概念。四、合同与协议及法律行为关于合同与协议的关系,在我国民法学界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尹田先生认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合同不同于协议。协议不仅包括引起债权发生的合同,而且包括转移、变更或消灭债权的其他法律行为(如债权的转让,债务的免除等)。注13梁慧星先生的观点如前述,只承认债权合同才是合同,而把其他民事合同叫做协议。梁先生的这一观点跟他把合同限定为合法有效合同的观点一样,是首先断定立法无误的结果。他根据偏狭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把合同界定为合法有效的合同,他同样根据偏狭的实际上是债权合同的合同定义把其他民事合同排

15、斥在合同概念之外。这样他就只好把其他民事合同称为协议。但是这样一来,就完全抹煞了债权合同与其他民事合同的共性,必然导致对其他民事合同的成立与一般效力问题不是无法可依就是重复规定。尹田先生的观点不但有同样的问题,而且问题更严重。试问关于债的移转、变更、消灭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又适用什么法律呢?合同自由不应当偏狭地理解为静态的订立合同的自由,它还包括动态的协商变更、解除合同的自由和协商处分合同债权债务的自由。只是协商变更、解除合同或免除合同债务的合同不一定看作另一个合同,可以简单地看作对原合同的修改。但是把它们看作另一个合同,也并无不可,而且还确有它的用途,因为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也可以,协商变更或免除。正因为如此,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才将和解作为一种有名合同对待。我的看法是不能因为合同法把合同限定为债权合同就否定其他民法合同的存在,理由前已述及。以协议一词取代其它民事合同是不恰当的。协议是一个日常生活用语凡表面上达成一致意见都可以叫做协议,是否具有发生法律效果的意图有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