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0998126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4章 10 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0找出角度,深入思考小说探究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探究题无疑是小说阅读训练的重头戏,对小说主旨意蕴和艺术特色的探究更是探究题命题的两个重要方向和训练的重中之重。无论哪种类型、何种方向的探究,都必须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必须多角度挖掘文本内容,并且进行深入思考。二轮复习,应该抓住探究题的规律特点,边练边思,边思边练,做到真正掌握探究题的真义、要义。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蒙娜丽莎的微笑俄罗斯诺里斯塔夫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

2、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

3、”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

4、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故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杜米斯吗?我偏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

5、狂的事。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好普雷第,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

6、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有删改)1.小说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达芬奇的经典画作,以此为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暗示了小说的情节和线索。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画家为小女孩画的三幅画像,构成了全文的主体内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隐喻了小说的主题。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小说中小女孩的笑容,象征着小女孩虽身处穷苦却懂得感恩以及强烈渴望得到爱和尊重的真诚,寄

7、寓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她品质的赞美,隐喻了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老兵客栈谢友鄞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置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爹用拐杖敲击地面,

8、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了瞭望楼上。民国后,兵营消,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置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

9、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老兵听见铃当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

10、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老兵厉声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老兵下令:“鸣锣,游街。”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

11、去。老兵取出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时间进入21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有删改)2.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答:_3.本文题为“老兵客栈”,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自我反思1.小说探究题常见的探究方向(点)是什么?从小说的文体特征出发一般多从哪个常见角度切入探究?答:_2.探究题通常要求“多角度”“深层次”,如何在具体做题过程中做到这些要求呢?答:_现场答案批语完善1.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原文见“自学在前”现场答案

12、批语学生甲该答案存在着探究重复、肤深的问题。看似是三点,实乃两点:虽有浅与深之分,但属同一意思,反复说“消防”问题,是就事论事,未看到作者借消防问题表达的一种坚守精神。总之,这三点不符合“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究要求。勉强可得1分。学生乙该答案分别从作者的情感和当今角度作了较准确的探究,尤其是第点点明了老兵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非常精准。在“深层次”上做得好,可惜在“多角度”上做得不到位,只写出两点,还有一个角度未写出。最后得分:4分。总批语该题探究的是最后一段的意蕴。最后一段其实就一句话,一个意蕴丰富的句子。该句有两个明显特征(关键词):21世纪、依旧被敲响回荡的铜锣声。“铜锣声”极具有象征

13、意蕴,特别在“21世纪”。考生是能抓住这两个“特征”的。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多数考生抓住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铜锣”的象征意蕴,可就是忽略了小说中“老兵”这一角度:老兵到21世纪仍旧敲响铜锣,表明了多么执着和坚守的老兵精神。小说探究常用的双视角:文中人物和文外作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满分答案表明了老兵的认真和坚守;寄寓了对老兵的敬重与礼赞;暗含了对“老兵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的希望。(每点2分)2.本文题为“老兵客栈”,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原文见“自学在前”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第点抓住了环境与人之间的因果关系,很好,而第点是答非

14、所问,题干问的是“老兵客栈”与“水会营子的历史”之间的关系,并非“老兵”与“水会营子中的人”的关系。最后得分:2分。学生乙该答案两点是从环境与人的角度探究的,两点实乃一点,属重复探究。第点是从主旨角度探究,但与“老兵客栈”中的人与事关联不大。最后得分:3分。总批语该题探究的是小说的环境价值及其与人物、情节之间的关系,兼有内容主旨和艺术安排两个方面。从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是首先切入的,也是考生最能得分的,但要想多角度展开探究就难了。为什么要写水会营子的历史?是因为这部分历史环境本身具有价值,是要从环境自身角度探究。再者,这样写,也有艺术构思的考虑,如发生在“老兵客栈”的捆绑旅店客人的情节,就与水会营子的历史传统有关,换了别地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因此,这一类探究题展开的角度也是很常见的,无非是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考生不可囿于一隅。满分答案水会营子是作者有意描写的对象,通过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表现了世事变迁的沧桑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水会营子是老兵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正是它的历史塑造了老兵的性格。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表现水会营子沿袭的传统,为下文捆绑客人游街的描写做铺垫。(每点2分)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