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0997648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1课题:童年的朋友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一、教学重点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二、教学难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 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为“ ”。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 、自传体三部曲 、 、 ,剧本 。2. 给加粗字注音(指名上黑板注音)。诅咒噗噗 发绺 鬃 咕哝 惩罚 嗅 胸脯 果脯 【目标展示】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外祖母人物形象。2感受浓浓亲情。【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1明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1):着重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揭示了外祖母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25):外

2、祖母的语言,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第二部分(7):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2思考:(1)我为什么把外祖母称为“童年的朋友”?她给我的影响有哪些方面?(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3)说说你对文中外祖母的印象,请你为“外祖母”画一幅肖像。(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结合学生所画的肖像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二)研读课文1读过课文,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选择一两句并批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选出

3、精彩的批注,其它小组作评价。教师总结,重点强调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侧面烘托在文章中的运用。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外祖母的形象,给作者哪些深远的影响。(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的伟大的外祖母的形象。【巩固拓展】学习了本文,我们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手

4、法,尤其是通过描写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你们学习这样的写法为你的同桌描绘出他的形象,表现他的性格。【预习指导】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四、板书设计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1):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25):外祖母的语言(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第二部分(7):点题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2课题:童年的朋友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一、教学重点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二、教学难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5、预习检查】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目标展示】1掌握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新知研习】(一)精读课文,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1.找出、并画出对外祖母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2.朗读自己所欣赏的语句。3.学生交流自己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4.教师点评: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点评:(1)一点是写人物时细致传神的词语运用,如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2)另一点是新鲜奇妙的比喻运用。“外祖母说话好似用心唱歌

6、打进我的心里。”语音 鲜花:比喻新鲜奇妙,富有美感(外祖母形象美好)5这些精彩的描写对刻画外祖母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明确:突出外祖母的和蔼可亲、幽默。6外祖母对“我”成长的作用?(联系外祖母的家庭环境)讨论后明确: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学会爱;学会如何应付困苦的生活。)【归纳总结】全文以外祖母对“我”的爱为线索。通过对外祖母外貌、语言的描写,叙述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爱和影响,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无限感激之情。【巩

7、固拓展】社戏一文和本文中的外祖母形象有什么共同点?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从写作目的方面去比较) 共同点:慈爱 不同点:社戏中外祖母是略写人物,主要转述她的语言;本文中的外祖母是详写的人物,主要描写她的外貌、语言和动作。【预习指导】1. 了解一面的写作背景。2. 预习一面生字词。 四、板书设计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细致传神的词语运用 新鲜奇妙的比喻运用、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3课题:一面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一、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1936年

8、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2.检查生字词地窖(jio) 赫(h) 嵌(qin)着 窘(jing)相颓(tu)唐 熏(xn)黑 憎(zng)恶(w)虐(n)待 揩(ki)油 抚(f)摩 抖擞(su)嗤(ch)啦 脑勺(sho) 踱(du) 恣(z)情【目标展示】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

9、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总结】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

10、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巩固拓展】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预习指导】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四、板书设计一面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

11、.4课题:一面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一、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交流: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目标展示】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新知研习】(一)课文赏析1课文中三次集中地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哪些东西?答:第一次(3):我向里面望了一眼一阵烟雾。 第二次(19):他的面孔黄里带白隶体一字

12、第三次(32):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1)读完后,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瘦”。(2)三次描写都是表现鲁迅先生的瘦,是否重复罗嗦?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3)文中除了这三处外,还有没有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第23段、第36段、第38段。(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的瘦?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忘我工作。作者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2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试举例加以分析。答: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

13、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正直而慈祥的眼光”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也写出了他对青年人的爱护。再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眼,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正受着国民党政府的通缉。3读完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了哪些了解?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答:鲁迅先生是一个具有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的人。好处是: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归纳总结】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2写作方法: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B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巩固拓展】读读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