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脉管系统.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7574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1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脉管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第七章脉管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脉管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脉管系统.ppt(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习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 3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心的神经支配、心包。 4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 5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第 七章 脉 管 系 统,2,6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重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 7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 8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9了解淋巴的生成,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分布和淋巴的回流途径。 10了解淋巴器官的种类、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3,一、概 述,第一节 心 血 管 系 统,二、心,三、血 管,4,一、概述 (一) 心血管系

2、的组成 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 (二) 血液循环 (三) 血管的吻合 (四) 心血管的组织学结构,5,体循环和肺循环,主A及其分支,全身毛,腔V及其属支,右心房,右心室,肺A及其分支,细血管,肺V及其属支,左心房,左心室,组织,肺泡,O2、营养物质,CO2、代谢物质,O2,CO2,细血管,肺泡毛,6,血液循环,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静脉属支大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各级分支 肺泡壁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内小静脉肺静脉左心房,7,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简表,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冠状窦口,右心房,组织细胞,营

3、养物质 代谢产物 氧气 二氧化碳,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氧气 二氧化碳,肺 泡,8,左心室,主动脉,分支,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汇入,各级静脉,汇入,右心房,汇入,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右心室,参与肺循环,体循环:,9,右心室,肺动脉,分支,各级小动脉,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汇入,各级小静脉,汇入,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注入,出心,参与体循环,肺循环:,10,11,脉管系统,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淋巴管,淋巴结,毛细血管,血液,12,体、肺循环途径及功能 物质交换 气体交换,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

4、静脉属支大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内小静脉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使静脉血转变为氧饱和的动脉血,并排出二氧化碳,体循环:以含氧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营养全身各处组织,使动脉血转变静脉血,并将代谢产物运回心。,13,心内膜: (内皮、内皮下层) 心 肌: (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 心外膜: (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心壁的组织学结构,14,血管壁的组织学结构,一般结构: 内膜(内皮、内皮下层) 中膜(弹性膜、平滑肌、结缔组织)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15,1、动脉,大动脉(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

5、等)中膜厚。 中动脉(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中膜以平滑肌为主。有内、外弹性膜。 小动脉管径在1 mm以下的动脉称小动脉, 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微动脉小于0.3 mm 中膜由12层环行平滑肌组成。,16,2、静脉,静脉腔大,管壁薄而柔软,弹性差。 切片观察,管壁塌陷。外膜厚。 管径大于2 mm 的静脉常有静脉瓣。,17,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管径细,一般68m,血窦可达40m。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肺等(屏障结构) 有孔毛细血管胃肠粘膜、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通透性较大) 血窦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等(相邻细胞之间间隙较大,通透性大),3、毛细血管,18,血管

6、的吻合和侧支循环,动脉间的吻合动脉弓 静脉间的吻合静脉丛(浅静脉之间) 静脉网(深静脉之间) 动静脉吻合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 侧支吻合(侧支循环) 较大的动脉干在行程中发出 与其平行的侧副管,侧副管与 同一主干远侧部所发出的返 支相通形成侧支吻合.,19,二、心 (一)心的位置 (二)心和外形 (三)心的各腔 (四)心传导系 (五)心的血管 (六)心包 (七)心的体表投影,20,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心脏位置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位于胸部前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外形呈倒置圆锥体, (一尖一底2面3缘;3条浅沟分为4腔。),21,心底朝右后上方。 胸肋面隆凸,朝向前上

7、方, 膈面平坦,朝向后下方。 右缘、左缘、下缘。 心尖朝左前下方, (平对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 冠状沟呈环形, 将心分为后上(心房)、前下(心室)两部。 前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前面的分界线, 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交点称房室交点。,22,心外形(前面),上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下腔静脉 肺静脉 前室间沟,1,2,3,6,5,4,7,23,心外形(后面),肺动脉 主动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后室间沟 肺静脉,1,2,3,6,5,4,24,心腔内部结构,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三尖瓣 肺动脉瓣 二尖瓣 主动脉瓣,8,1,4,5,5,4,

8、2,3,7,6,1,三尖瓣 肺动脉瓣,25,动脉瓣,血管腔,瓣膜,心室,瓣膜的活动,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瓣),肺动脉根部 (肺动脉瓣),26,尖瓣,心房 腱索,瓣膜的活动,心室 尖瓣,乳头肌,右房室口 (三尖瓣),左房室口 (二尖瓣),27,28,(二)心的各腔,同侧房室借房室口相通,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间则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互不相通。右心容纳静脉血,左心容纳动脉血。 右心房: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下腔静脉瓣) 冠状窦口(冠状窦瓣)右心耳、卵圆窝、 右房室口。 右心室:下方的流入道右房室口、右房室瓣 (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上方的流出道动脉圆锥、肺动脉口及 肺动脉瓣。,29,左心房:四

9、个肺静脉口、左心耳、左房室口。 左心室:以左房室瓣(二尖瓣)前瓣为界,分下方的流入道和上方的流出道。 下方的流入道左房室口、左房室瓣 (二尖瓣)、腱索、乳头肌 上方的流出道主动脉口及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在主动脉根部)。,30,(三)心的构造和组织学结构,1、心壁 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以结缔组织为主)。心的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并夹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在与心肌交界处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浦肯野氏纤维)分布,称心内膜下层。 心肌:为心壁的主体,主要由心肌构成。心房肌较薄,心室肌肥厚,左心室肌最发达。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内纵、中环、外斜)在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有心骨骼(结缔组织形成的支

10、持性结构)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心传导系统 心外膜:即浆膜心包的脏层,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含较多的脂肪细胞。,31,2、房间隔和室间隔 由心内膜和心肌构成。 房间隔较薄,其下部有一浅窝称卵圆窝。 室间隔较厚,分上部(膜部)、下部(肌部)。 3、心纤维支架(心纤维骨骼)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的周围。 心房肌和心室肌附着于心的纤维骨骼,被其分开而 不连续,(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32,(四)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房和心室收缩的节律运动。包括: 1、窦房结(起搏点)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结 在房

11、间隔下部右房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的前上方。 3、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终末分支。 4、浦肯野氏纤维网 在心内膜下,分布于心室肌。,33,心脏的血管造影图,左冠状动脉(静脉) 前室间支(心大静脉) 旋支(心中静脉) 右冠状动脉 后室间支(心小静脉) 左室后支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注入冠状窦。,34,(五)心的血管,心脏的血液供应 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又称前降支、旋支。 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心室前壁、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区域)旋支(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及膈面)。 右冠状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及部分左心室后壁)后室间支(心室壁和室间

12、隔后1/3部)、左室后支(左室后壁和后乳头肌)。,35,心脏的静脉回流,冠状窦 心大静脉(与前室间支伴行) 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 心小静脉,36,(六)心包,纤维心包:上方与大血管的外膜相连, 下方与膈的中心腱愈合。 浆膜心包:分脏层(心外膜)、 壁层(纤维心包内面) 心包腔:脏、壁层之间潜在腔隙 称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 起润滑作用。 心包的主要功能:一是可减少心跳时是摩擦。二是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的相对恒定。同时作为一种屏障,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37,(七)心的体表投影,心尖体表投影 在左侧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 (距正中cm),38,39,40,4

13、1,二、心,心的位置与外形,心的体表投影(自学),心的结构,心包(自学),心的血管和神经,42,心脏近似本人拳头大小,重约450克,呈倒置的圆锥体,外形可分“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三沟”。,心脏位于胸腔的纵隔内(两肺之间)。在胸骨体和第二至第六肋软骨的后方,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其右侧。,心的位置与外形,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外形,43,44,45,一尖:即心尖,朝左前下方,约平对左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处;活体可于此和触及心尖搏动。,一底:即心底,朝右后上方,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两面: 1、前上面:隆凸,与胸骨及肋软骨相邻,又称胸肋面。2、后下面:

14、贴于膈,又称膈面。,三缘:即右缘、左缘及下缘。下缘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三沟:1、冠状沟:为房、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 2、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46,47,心的体表投影,48,心的结构,心腔的形态结构,心壁的构造,心的纤维支架结构,心的传导系统,49,心脏的内腔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在临床上称为左心和右心。,左心含动脉血,右心含静脉血。,每半心又分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两者借房室口相通。,心脏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心腔的形态结构,50,右心房:,位置:冠状沟的右上方。 特点:1、壁薄腔大。 2、有三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15、。其入口为:开口于右心房后上方的上腔静脉口,后下方的下腔静脉口和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 3 、房间隔下部有卵圆窝(胎儿时期为卵圆孔)。 血流方向:右心房收缩,血液流向右心室。,51,右心室:,位置:冠状沟的右下方。 特点:1、内腔近似锥体形,其尖向下。 2、室壁较厚,壁 上有许多肌性隆起 , 称肉柱。特别粗大的称乳头肌。 3、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为:位于右心房前下方的 右房室口。出口为:位于右心室上方的肺动脉口。 4 、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呈三角形的三尖瓣, 防止心室收缩时血液流入右心房。肺动脉口的周围有肺动脉瓣,呈袋状。防止肺动脉血倒流。 血流方向:右心室收缩,血液流向肺动脉。,52,53,54,左心房:,位置: 右心房的左后方。 特点: 1、构成心底的大部分。 2、四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四个入口,即分别 位于其后壁两侧的两对肺静脉口。一个出口, 即左房室口。 血流方向:左心房收缩血液流向左心室。,55,左心室:,位置: 位于心的左前下部,右心室的左后方。 特点:1 、壁最厚,约为右心室的23倍, 2、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为左房室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