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10995630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二版)学习提纲 王世堪主编绪 论第一节 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什么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 语文教师专业化专业与职业有何区别?1、从事专门职业要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而从事普通职业无需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需按例规行事。2、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接受长期的专门训练,而这种训练是在大学里进行的,是以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为标志的;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无需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主要通过个人体验和个人工作经历而积累工作经验。3、专业与职业相比,更多地提供一种特有的、范围明确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服务,在自主的范围内对于自己的专业行为

2、与专业判断负有责任,以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报酬,并把服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4、专门职业把研究和服务融为一体,即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品种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提供专业水平,并且对专业人员而言,这种是一种自觉行为;而普通职业仅提供一种服务,没有研究的意识。5、在专业问题范围内,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非专业人员对专业内的事物的了解极为浅薄,所谓“隔行如隔山”;而普通职业无内行与外行之别。6、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专业的人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普通职业从业人员仅仅把工作当作是谋生手段。7、专业人员一般

3、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在社会职业声望的排名中处于高层。什么是专业化?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二者的关系?在我国教师职业是不是专业?我国目前教师职业是“形成中的专业” 。 教育部师范司原司长马立认为,我国至今对教师职业是专业达不成共识的原因有三:一是在中小学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需求时,教师队伍中难免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称职;二是中小学教师这一专业在我国发育得不够成熟,专业性不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三是这一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品性等诸方面的提高来体现,某个教师的直接教学效果难以定量确定(不像医生),不易看到即现的成败效应。因此当前还有不少人认为教师职业有一定的

4、替代性,误认为只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就可以当教师。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包括哪些方面?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第二章 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第一节 独立设置国文学科的起步与探索一、国文学科与相关课程的诞生及其意义国文学科与相关课程的诞生背景?诞生标志?诞生意义?什么是“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系统学制。计有学务纲要、各级各类学堂章程及各学堂管理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等17件。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由清政府颁布。这一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颇大。其施行至191

5、1年辛亥革命止。二、学务纲要对国文学科宗旨及其课程设置的规定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堂分别开设了哪些语文课程?对各级学校开设的语文课程的宗旨有何规定?三、早期国文学科建设与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的探讨早期国文学科有代表性的教材及其编者有哪些?四、早期国文课程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早期对国文课程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作了哪些探讨?第二节 “国语”科和“白话文教学”的推行一、国语统一运动与国语课程建设 为什么要统一国语? 20世纪之初,中国处在众多“异国”的窥视下,危机四伏。此时,“国语统一”得到了文化界的共鸣。蔡元培1920年指出:“为什么要有国语?一是对于国外的防御,一是求国内的统一。” 语言在此有

6、了意识形态的意义,与民族存亡联系在一起,与一个民族的“主体性”联系在一起。要统一国语,就必须要言文一致,要在全国推行国语,就必须依赖国语教育。所以“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成为了五四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促成了国语科的诞生。国语科的诞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国语统一运动和国语课程建设有何关系? 早期研究国语教学法的著作有哪些?对国语教学的目标提出了哪些看法?二、白话文运动和现代白话文教学 当时在民主科学精神的影响下提出了哪些国文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在白话文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有哪些人进行了哪几项白话文教改实验?第三节 战争环境中国语、国文课程的曲折发展一、根据地、老解放区的国语国文课程建设在新

7、民主主义教育体制下,根据地、老解放区国文课程的设置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二、国统区两支语文教育研究苦旅(一)“开明派”对国文、国语课程建设的深入探索:1、对分设现代语和古文学教育课程进行的探究和实践2、国文百八课是一本什么教材?其编排特点和在语文教材史上的影响?3、精读指导举隅与略读指导举隅的贡献 ?(二)西南联大语文教育研究大师荟萃的“翰林院”当时创立了哪两份高水平的语文教育刊物?有哪些学者、教授参与到语文教育研究中来?第四节 新中国语文学科定名和十七年的曲折道路一、语文学科定名及其意义“语文”这个学科名称是如何产生的?叶圣陶对“语文”是如何解释的?二、红领巾教学法引发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8、红领巾教学法的由来? 红领巾教学法的影响?三、推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为何要分科教学?一是对学科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二是受苏联文学教法的影响。(许多国家的语文课都实行语言、文学分科教学。有的还分为语言、文学、写作) 四、关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社会大讨论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的的讨论(1959年的“文道之争”及其背景)“文”与“道”指什么?“文道之争”的背景? (二)1965年的“如何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的讨论这次讨论起因是什么?讨论涉及的问题有哪些? 第五节 新时期语文学科改革建设进程一、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不断完善 (一)拨乱反正,重视知识,加强双基 (二)“文道

9、统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三)提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 (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五)在素质教育中强调创新教育与个性教育要点:1、素质教育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1982年,邓小平提出:要使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四有)的人民,具体地把公民的基本素质确定为教育目标。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当作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

10、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1999年6月13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6月7日,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001年10月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般简称“新课标”)。2003年颁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确保整个国民的

11、基本素质,同时又要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强调创新教育与个性教育。在科技高度发达,国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必须要培养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人才优势。而创新是与不重视个性的教育相矛盾的。 2、素质教育的推行情况:素质教育提出后,教育工作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由于素质教育是新观念,与以往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认识相比,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深刻得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实践。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教育者彻底更新一些观念(比如师生观、教材观、人才观等),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的推行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其原因牵涉到方方面

12、面)。 李岚清总理指出:“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陈至立部长也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3、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从现实来看,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正是在这

13、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和决定无论是在分析形势、规划未来,还是在部署工作等方面,都突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可以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标的相继出台,目的就是逐步从具体的方面(如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论、评价方法等)来落实素质教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不容动摇的。改革开放以来两期课程改革的概要总结二、借鉴国外教育理论推动语文教改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时期的语文教改借鉴了哪些国外教育理论?三、改革开放以来两期课程改革的概要总结第一期:80

14、年代中期90年代末1、重视课堂教学方法与过程的探索和改革。2、逐步认识到教育对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作用,义务教育法颁布。3、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理论和发展趋向,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作出了有效探索(主要是在华东、北京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4、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二期:90年代末现在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为标志,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并强调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第一节 语文的含义一、什么是语文?语文作

15、为学科名称该如何理解? 也就是说语文这门学科究竟教什么、学什么?请看教材上有哪些说法,归纳之。并说说你的看法。(1)语文是“语言文字”这里的“语言”应该指的是“符号系统”,即汉语的语音、字词、句段、篇章,而“文字”则是指的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也即文章或文学,但不是文字学。(2)语文是“语言文学” 这里的“语言”仍指“符号系统”,而“文学”则指“文学作品”。这个看法没有注意到语文课中也要学习文学作品外的实用文。(3)语文是“语言文章”这里的“语言”仍指“符号系统”,而“文章”如果包含“文学作品”,那么和第一种说法相同。(4)“语文课”是“言语课”这种说法强调了语文课是训练从口头和书面两方面去运用语言,重点不是学习语言知识。当然,运用语言是建立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的,但不应该只学不用,成为静态的“语言教育” 小结:“语文”就是取材于社会生活、切近日常生活、选编于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母语),包括语言及其应用,包括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