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95464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262 大小:15.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地理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2页
中国区域地理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2页
中国区域地理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2页
中国区域地理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2页
中国区域地理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地理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地理剖析(2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区域地理,三 大 自然区,东 部 季风区,西 北 干 旱 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北方 地区,南方 地区,省 级 行政区,跨 省 行政区,省 内 行政区,北京,港澳台,珠江三角洲 西双版纳,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新疆,四 大 地理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中国区域地理包括哪些内容?,中国区域地理应该如何去学习?,中国地理分区,1.自然区域差异 (区际差异);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区域协调发展,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 (人文地理),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 ,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城市 ,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相对位置、绝对位置; 行政区范围、地形区范

2、围,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国土整治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不同的区域之间及各区域内部,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尤其表现在国土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并且不同地区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因此,必须通过国土的整治,使国土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有充分开发各区域资源优势,针对各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的进行国土整治,才能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什么是 “国土整治” ?,地理区的划分依据: 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人文)特点的不同,三大自然(四大地

3、理)区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阿祁一线 东部季风区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横断山脉3000m等高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秦淮一线,我国自然地理界线总结:,1、三大自然(四大地理)区界线 2、东部季风区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3、地势三级阶梯界线 4、气候界线 5、水文界线 6、四大海域界线 7、综合界线(秦淮一线),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0 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 .湿润区域半湿润区界线; .秦岭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的界线;

4、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界线,城市: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天津等,煤炭能源基地 油田: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 铁矿: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位置与范围: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河流: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有结冰现象 矿产资源丰富,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 (人文地理),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熟 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农业,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 建筑:居民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重要工

5、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交通: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建筑: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位置与范围: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河流:流量一般较大,汛期较长,含沙量较小,冬季无结冰现象 资源:有色金属,水能资源丰富,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 (人文地理),农业,“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 作物熟制:年两熟到三熟 农作物:稻、桑、茶 热带作物生产基地:海南岛、台湾岛南部、 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空间定位,北方地区,1、根据穿过本区的

6、主要经纬线定位 东北地区:120E135E 40N53N 华北地区:105E120E 40N34N 2、根据主要地形区以及海陆轮廓定位 熟记本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熟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河、海河等特殊地理事物,南方地区,1、根据穿过本区的主要经纬线定位 本区大致位于100E以东,34N以南的地区,主主要经线有110E、120E,主要纬线有34N(秦淮)、30N、2326N、20N等纬线 2、根据典型地理事物定位 熟记长江形状、洞庭湖、太湖、鄱阳湖、台湾岛、海南岛、雷州半岛、杭州湾和珠江口等定位,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比较,(续表),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北方地区多水旱灾害

7、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1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 (1)气候原因: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 集中在7、8两月。且多暴雨,此时河水暴涨,河流易泛滥成灾;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苦于干旱. (2)土壤、植被原因:华北地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土质疏松,加之黄土高原上植被 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影响河流的排洪。易形成水灾。 2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治理 (1)黄河的治理:上游修建水库(贮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 中下游的水量),中游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改善生态环 境,下游加固堤防防止决堤成灾。 (2)海河、淮河的治理:上游修建水库

8、、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蓄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中下游地区的流量),下游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利于洪水排泄入海。 总之,春旱和夏涝为北方地区普遍性的灾害。要根治这些 灾害,一方面必须节约用水,减轻本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另一 方面要综合治理大江大河(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等)。充分发挥它们的水利作用。,生产活动与整治开发,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成因、利用和改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地理差异(见书:P152),东部季风区的区域发展与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淮海平原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河流(长江)的综合开发; 西

9、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开发,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 沿长江地带的发展; 区域(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省级行政区:京、港、澳、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治理,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太行山以西,乌鞘岑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范围:跨青、甘、宁、内蒙古、

10、陕、晋、豫7省区的全部(晋)、大部或一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石质山地,黄土覆盖。,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势地貌,2、脆弱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表 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从农牧区向牧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自然要素相互交替自然环境不够稳定,自然灾害频繁严重,不合理的开发,草地垦殖,陡坡垦殖,毁林开荒,加重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滑坡灾害,主要 原因,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困难,利用 生物

11、措施工程措施,社会经济角度,纯自然、技术角度,水土流失可以根治,人口太多,经济和人类活动方式落后,资金不足,原因,3、尖锐的人地矛盾,人 口 增 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土 地 退 化,自然灾害频繁,破 坏 植 被,农业单产不稳不高,开垦荒地,需更多的劳动力,人 口 增 长,破坏生态平衡,毁林开荒,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水土流失的形成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3、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地貌特征,沟谷发育,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沟谷密度大,沟谷深度大,水土流失,原因,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流失,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土壤:地质疏松,垂

12、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植被:森林向草原过渡,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低,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 荒,开 矿,破坏植被地表抗蚀能力降低,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地表,加速水土流失,破坏林草植被,破坏植被种源,开挖原生地面,排弃大量土石,河道滩地开矿,水土流失新物质,泥沙入河,破坏植被,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水土保持,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 地生产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重点建成,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植被,适当压缩牲畜数量,在矿区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因

13、地制宜,以水土保持林为主,提高质量,轮封轮牧,保护草场,做到,避免,大规模水土 流失,知识拓展,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危害和治理,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河床抬高地上河,人工筑堤约束,河堤决口泛滥成灾,成 因,危 害,防 洪,修建水库,防洪、治沙并举,水土保持,治 本,治 标,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暴雨 洪峰,黄河下游面临的问题,上游: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下游:加固大堤,营造护堤林,调控水盐运动,“地上河”导致汛期水患威胁严重 沿岸的次生盐碱化 黄河旱季断流,表现,措施,海河洪涝灾害成因及其治理,

14、治理方针:全面规划、旱涝兼治、分期分批进行,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上游地区,治理措施,中下游地区,渤 海,增加入海口 修筑防洪大堤 疏通河道,华北(黄淮海)平原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我国高、中、低产田的划分,指质量高、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可获得高产的土地,指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只能获得中产或低产的土地,以当地大田面积近三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基准,高于基准20%以上的为高产田,低于基准20%以下的为低产田,处于基准20%以内的为中产田,高产田:,中、低田:,我国目前规定:,华北平原是由海河、黄河、淮河携带的泥沙长期堆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

15、的影响。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至渤海之滨地势更为低洼。冬春干旱,夏秋多雨,使华北平原极易发生早涝、盐碱和风沙危。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雨季,洼地往往积水12个月,一遇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会加重华北平原的早涝、盐碱和风沙危害。例如,采取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干旱、半干旱区不合理的开垦,导致风沙肆掠,土地荒漠化。,中低产田的分布与成因,气候,气温升高快春季少雨多大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风沙,蒸发旺盛,盐分向地表聚集,盐碱化,地形,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洪涝,旱灾,华北(黄淮海)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垦土地,地下水位升高,干旱季节盐分向地表聚集,盐碱面积扩大,植被破坏,土地遭风蚀水蚀,沙荒地,气候恶化,旱涝,风沙,中低产田集中,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是耕地质量和农作物的产量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平原上的100多万公顷的涝洼(低洼)地、盐碱地,是农业低产区。然而,这部分土地分布集中、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中低产田的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