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94863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第一节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战略:源于军事实践,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 战略的构成要素: 战略指导思想 战略目的 战略方针 战略步骤 战略措施和战略力量,二、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国际战略环境,又称世界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政治集团相互之间进行斗争与合作中所形成全局状态和总体趋势。 它包括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安全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军事战略等。,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因素包括: 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安全形势、主要国家的安全观、国际战略

2、格局等。 世界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不能不察。,国际战略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 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 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三、国际战略形势及发展趋势,(一)国际战略形势 “三个总体,三个局部”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1.和平与发展问题尚未解决 (1)和平问题面临严重威胁。东西问题,局部战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 (2)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南北问题,南北经济关系不平等、经济发展不平衡,剪刀差,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巴以问题,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一、时代主题,2.霸权主义和强权

3、政治出现新的特点 多样化 军事手段转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手段与军事手段并用。 经济 国际经济组织 政治 “人权高于主权”“民主”“自由” 文化 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3.主要国家战略力量对比关系 主导力量:美、欧、日 上升力量:俄罗斯、中国、南非、巴西、印度 “金砖国家 军事力量:美、俄、中 政治力量:美、俄、中、欧 亚太力量:中、美、日; 欧洲力量:美、俄、欧; 中东地区:美、俄、中、欧,4.世界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 民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 恐怖主义,局部冲突,(二)国际战略形势的趋势,1.世界经济变革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成为主流 2.国际战略力量多极化趋势加强 3.美国

4、继续谋求的霸权地位不会改变 4.地区冲突不断,安全威胁形势趋于多样 5.国际军事竞争激烈,将出现新一轮军备竞赛,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也称为国际格局、世界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式样。 本质? 包括? 类型? 影响因素?,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一)欧洲“均势”格局(也称维也纳格局,1815-1865)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和法国 (二)两极对抗格局(1871-1918) 德国崛起 (三)多极并存格局(1918-1939) 德、意、日、美、英、法 (四)同盟对抗格局(19

5、39-1945) (五)美苏争霸“冷战”格局(1946-1991) 雅尔塔体系,实质?两级格局 (六) 后“冷战”格局(20C90Y-至今) “一超多强”,向多级格局转变过程中,二、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 (一)美国“一超独霸” 虽然但是,小布什到奥巴马, 美国改变了吗?,单边主义 多边主义 恐怖战争 软实力,二、世界战略格局,(二)世界“多强并起” 多强? 后后冷战时期?群雄并起的时代,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中国,俄罗斯,二、世界战略格局,美国“一超独霸”; 世界“多强并起”,二、世界战略格局,未来多极格局的可能样式,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欧 盟,印度,区域组织,三 未来国

6、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1.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充满艰巨性、曲折性和长期性的过程 2.在向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中,大国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斗争、合作;对话、竞争;对抗、联合 3.中国将是“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二、世界战略格局,四、中国国际战略对策思考,(一)开展多元外交,营造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关键?首要?基础?) 1,稳定大国关系 2,发展区域外交 3,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二)提倡新的安全观,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 新的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P102 尊重国家主权,不搞军事竞赛、反对霸权主义,永不称霸,永不扩张。 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一是自卫性;

7、二是后发性;三是和平性;四是积极性,(三)倡导和谐世界理念,走向和平发展道路 和谐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第三节 外国军事战略,军事战略,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是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战略及其发展变化对世界格局和安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二、世界战略格局,大 国 博 弈,第三节 外国军事战略,美国军事战略试图独霸世界 俄罗斯军事战略极力捍卫大国地位 欧盟军事战略努力实现共同防务 日本军事战略争做军事大国 印度军事战略维护地区军事强国,美国

8、军事战略,(一)美国武装力量及军事部署 美国武装力量有现役部队、文职人员和后备役部队三部分组成。 现役部队主要由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构成,是美国武装力量的骨干和战争初期的基本作战力量。目前,美国现役部队总兵力约147.2万人。其中,陆军兵力为49.1万人,占总兵力的33.35%;空军兵力为38.9万人,占总兵力的26.43%;海军兵力为59.2万人(含海军陆战队17.5万人),占总兵力的40.22%。,(二)美国的军事部署 其特点是:以本土为依托,并在海外保持一定数量的驻军。即“前沿少量存在,本土重兵机动”。,(三)美国现行军事战略 强调应对多样化安全威胁,并把暴力极端主义列为首要威胁;加

9、强本土防御,建立本土与海外的一体化防御体系;强调美国难以单独对付全球安全挑战,在与传统盟友合作的同时拓展新的合作伙伴;强调军事与非军事兼顾、核常并重,以灵活多样的手段慑止冲突;强化扩大“联合”,注重各种国力要素的最佳配置;实行“重返东亚”战略。,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和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军事战略发生了几次重要的变化。冷战时期,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执行“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执行“大规模报复战略”,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执行“灵活反应战略”,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1969-1981年)奉行“现实威慑战略”,里根政府(19

10、81-1989年)实行“新灵活反应战略”,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这些军事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均为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与苏联抗衡以及美国在全球的争霸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军事保障。,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乔治布什政府提出“当前防务战略”;19922000年,克林顿政府又相继提出“灵活与有选择的参与战略”和“塑造、反应、准备战略”。塑造对美国有利国际环境,应对危机和未来预作准备。 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后,由于发生了“911”事件及随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直到2004年,美国才在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首次提出“保护、防范战胜”的战略目标。,奥巴马政

11、府,强调运用美国的“软实力”,提高“战略沟通”能力,实现情报和信息共享。继续全球防御态势调整,由传统基地结构和前沿守备部队转变为一支远征部队,在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中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应对战略环境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军事战略,俄罗斯武装力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国席位以及苏联76%的领土和70%的国民经济总资产,因而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俄军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与美军抗衡的军事力量。,俄军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与美军抗衡的军事力量。俄军现主要由战略火箭军、陆军、防空军、空军和海军5个军种以及独立兵种空降兵所组成。俄武装力量现役人员为105.2万人,其中陆军36万人,海

12、军14.2万人,空军和防空军总兵力18.5万人,战略火箭军8万人,指挥和后勤支援部队25万人,空降部队3.5万人;内卫军、边防军等其他武装力量约41.8万人;文职人员60万人。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太空部队列为独立兵种的国家。,(二)俄罗斯的军事部署 国内和境外 西重东轻、南密北疏 压缩了境外驻军、加强了独联体国家的驻军,(三)俄罗斯的现行军事战略,从2002年开始,普京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奉行“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主要表现为:一把美国和北约集团作为首要威胁,并重视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二是针对美国研制小型核武器并使之实战化的企图,强化核遏制功能,提出“先发制人”思想 三发展同时

13、应付两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的战略能力,强调战略机动性和战斗灵活性,向机动速度要战斗力; 四强调“均衡发展”的建军策略; 五强化独联体军事安全合作。,欧盟军事战略,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具有中有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共体马斯特里和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法、德、意、荷、比、卢 28,(一)欧盟军事力量,总兵力美国 法、德、英 强化欧盟军事力量是欧盟改组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欧洲各国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充当北约的军事基地,而要成为一个真正具有

14、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实体。,(二)欧盟的现行军事战略,不满足充当北约军事基地,真正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实体。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在2000年年底,欧盟终于宣布了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准备筹建一支6万人的“欧洲联军”。目前,欧盟设有一个军事参谋部,一个政策与安全委员会,一个联合紧急事务处理中心,一个卫星中心,一个政策和预警部门不容忽视的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面临的配套设施,如军事基地,运输设备和通信设施。目前,欧盟主要依靠的是北约组织的军事设备。,“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后,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为了便于联合行动,应对国际新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为了统一欧盟安全理念和行动,扩大欧盟的

15、国际影响,同时拟合欧美在安全意识上的分歧,平衡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以达到维护和确保欧盟的利益和安全之目的,进而巩固和促进欧洲一体化建设,2003年6月19日,索拉纳想欧盟萨洛尼卡首脑会议提交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安全战略纲要。,日本军事战略,日本武装力量 日本武装力量主要由现役兵力、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三部分组成,三者编制员额比例约为10:1:1.7。日本现役兵力由路上、陆上自卫兵、海上自卫兵和航空自卫兵三部分组成,截止2003年年底,总兵力为23.5821万人。其中,陆上自卫队为14.8857万人(编制员额17.1262万人);海上自卫队为4.2665万人(编制员额4.5752万人);航空自卫队为4.

16、4207万人(编制员额4.7236万人)。,(二)日本的军事部署 本土部署、少量维和部队,(三)日本的现行军事战略,制造“多元威胁论”,建立全方位防御体系,依次将中国、朝鲜、俄罗斯作为作战对象,并把所谓中国和朝鲜的“威胁”摆在首要的位置;从新定位日本军事力量的职能,将内卫型“自卫队”向内外结合型的“国防军”转变,其职能包括:本土防卫、海外参与、预防性军事外交;放弃二战后长期坚持的“基础防卫力量构想”,建设一支“多能、弹性、有效”的军事力量,突出质量建军;强调“机动防卫”,重视部队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积极参与世界安全事务,扩大和加强在世界军事领域的影响。,印度军事战略,印度位于南亚的印度半岛,北与中国、尼泊尔、不丹、锡金接壤,东连孟加拉、缅甸,濒孟加拉湾;西同比基斯坦毗邻,邻阿拉伯海;南面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面积297万多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印度处于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的进入红海的航路上,其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