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994665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完美WORD格式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试题语 文一、读书1. 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答案】隶书 一寸光阴不可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发现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故判断出为隶书。“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

2、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阴”“轻”的结构要安排好。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关关雎鸠,_。 (诗经关雎)(2)_,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3)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4)马作的卢飞快,_。 (破阵子辛弃疾)(5)_,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陆游)(6)但知其一,_,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8)送东阳马生序中,“_,_”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

3、的原因。【答案】 (1). (1)在河之洲, (2). (2)报君黄金台上意 (3).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 (4)弓如霹雳弦惊 (5). (5)箫鼓追随春社近 (6). (6)不知其二者多矣 (7). (7)怀旧空吟闻笛赋 (8). 到乡翻似烂柯人 (9). (8)以中有足乐者, (10).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洲”“霹雳”“箫”“赋”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

4、答时要注意字形。二、读思(一)“初心”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它关乎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请积极参与“学语文悟初心”主题活动,完成下列各项任务。【画说“初心”】3. 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初心”二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上材料。细心的你发现两段“解说”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图一“解说”中“_”改成“_”(2)图二“解说”中“_”改成“_ ”【读文赏句】不忘初心女 什么是初心?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也许是一个质朴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智慧。男 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靠近它。女 初心在最开始的时侯,往

5、往简单、朴素,但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男 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4. 第二小组朗诵不忘初心,赢得阵阵掌声。请品读朗诵词,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开头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对“初心”的思考。B. 画线句中的“;”表示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C. 加点词“简单”“慢慢”“起点”“绵延”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D. 结尾合诵时,应当语调激昂、铿锵有力。5. 第三小组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

6、, 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处填写相应内容。【答案】3. (1). 栽 (2). 裁 (3). 弛, (4). 驰 4. C 5. 父亲的病 示例: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趣 示例:“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解析】3.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裁剪”指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心驰神往”指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4. 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

7、,包含了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词性、朗读语气等多个知识点,需要在平时注意及时归纳总结。C项有误,“简单”“慢慢”是形容词,“起点”是名词,“绵延”是动词,这几个词语的词性并不完全相同。5. 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草菅人命”这个词语可以判断出处所指的文章应该是父亲的病。五猖会主要记叙“我”儿时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鉴略时“我”的痛苦感受,批判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阿长与通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8、据此可以得出处的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阅读像搏斗。阅读的时候,读者与作者的争辩就像搏斗。我们极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材料二 阅读像睡眠。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也有睡眠的效果,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能看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看得清智者额头的皱纹,触得到勇士鲜血淋漓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薄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6. 好

9、的插图能恰当诠释文段内容。请从以上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说一说它如何与文段内容相契合。7. 你认为阅读除了像搏斗、像睡眠,还可以像什么?请以“我认为阅读像”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答案】6. 示例一:插图一是一个人和书搏斗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时读者与作者进行智力角斗的情态,与文段内容“阅读像搏斗”相契合。示例二:插图二是一个人在书上舒服地睡觉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休憩,是一种精神的按摩,与文段内容“阅读像睡眠”相契合。 7. 符合题意即可【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片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文段内容,联系

10、社会现实,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如插图一将书本形象化,人与书在进行搏斗,这与文段中“阅读的时候,读者与作者的争辩就像搏斗”相契合;插图二是人躺在书本上睡觉的画面,与文段中“阅读也有睡眠的效果,是一种精神的按摩”相契合。7.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可以拟写为阅读像登山、像旅行等,注意言之有理。点睛: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

11、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三)8.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 君问归期未有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D.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中两个加点字都读jin;B项第一个加点字读q,第二个加点字读j;C项第一个加点字读s,第二个加点字读shu;D项第一个加点字读hu,第二个加点字读hu。故选A。9.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2、A.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 (论语12章)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湖心亭看雪张岱)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生气。 (庄子一则)D.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陶潜)【答案】C10.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B.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C.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

13、修)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答案】D【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D项的翻译不正确。“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去”的意思是“离开”,应翻译为: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4、,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1.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和季节,其中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C.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上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D.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