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45209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正常胸部CT,正常胸部CT,一、支气管扩张症,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大量腥臭脓痰)、咯血。 成人咯血多见(50)、小儿咯血少见。 少数只有咯血,无咳嗽、咳痰。 合并感染,有发热、胸闷, 病变广泛,伴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 发病机制: 慢性感染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 分泌物淤积与咳嗽支气管内压增高 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外压性牵拉 分型 1、柱状:管腔远端与近端宽度相近。 2、囊状:远端大于近端,呈球囊状。 3、静脉曲张型:程度少大于柱状,因局限性 收缩,形态不规则,似静脉曲张。 好发于两下肺内中带。 弥散结节影,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实变

2、影周围可伴发肺气肿或肺不张为本病的特征之一。,HRCT表现 支扩的最佳检查方法 呈“双轨”征,“戒指环”征 呈囊状,葡萄串状,内可见液平面,二、大叶性肺炎,临床:起病急,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理:充血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消散期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多发人群与季节:青壮年,冬春季 病变部位在肺泡,支气管和间质少有改变。,CT表现 充血期: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 实变期:大片致密影,清晰显示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散在斑片状阴影,CT:支气管气像,三、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咳嗽。 病理小支气管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及渗

3、出,并累及呼吸性支气管、肺泡及肺泡周围。 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 多发人群与季节: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 好发于两下肺内中带。 弥散结节影,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影周围可伴发肺气肿或肺不张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四、肺脓肿,感染途径 吸入性最常见 血源性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 起病急剧,塞战,高热,咳嗽、 咳脓臭痰 病理: 充血实变(坏死液化)消散 CT表现: 早期:呈较大区域的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病灶常紧 贴胸膜,呈楔形的肺段或亚肺段实变。 进展期:浓密阴影中有多个低密度灶,代表肺组织的 坏死和液化,继而出现空洞,空洞内见

4、液平。,急 性 肺 脓 肿,五、肺肿瘤,良性:少见; 恶性:98%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 泡上皮。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无症状,例行体检发现。 呼吸道症状:咯血、刺激性咳嗽、胸痛。间断 性痰中带血。阻塞性或压迫性症状。转移性症状。 其他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喉返神经和膈 神经麻痹,Horner综合症(肺尖癌),杵状指和肺 性肥大性骨关节病(鳞癌多见)等。,病理分类: 鳞癌:最常见,占40%,多发生于大支气管, 生长慢,转移晚,中心易坏死。 腺癌:占30%,女性多见,多发生于外周小支 气管,转移早,细支气管肺泡癌为其一亚型。 小细胞癌:占20%,多发生

5、于较大支气管,恶 性率最高,生长快,转移早,发病年龄轻。 复合癌:同一肿瘤内有两种类型的癌细胞。 大细胞未分化癌:多发生于外围,转移早。,2、CT表现 (1)中心型肺癌 a支气管壁增厚 b支气管腔狭窄 c肺门肿块:可同时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d侵犯纵隔结构:瘤体与纵隔结构之间的脂肪界 面消失,同时可使纵隔内结构受压移位 e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直径15mm, 肺门淋巴结大于10mm,提示有转移,右下中心型肺癌,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外围型肺癌 早期肺癌:直径2cm以内的结节影 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分叶、脐样切迹、细 短毛刺或边缘平滑 肿块密度多较均匀,部分瘤体坏死,形成偏心 厚壁空

6、洞(鳞癌),或者病灶内见小低密度透光 区,称小泡征(多见肺泡癌和腺癌) 极少见肿瘤内钙化,继发改变:病变边缘模糊或斑片阴影,为较小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邻近胸膜受侵:局部胸膜增厚、凹陷,后者称尾征或兔耳征。 胸膜转移:胸腔不等量积液 胸壁侵犯:胸壁软组织肿块伴肋骨破坏。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外围型肺癌CT表现 HRCT能清晰显示肿块边缘、形态、瘤周、内部结构及密度变化; a早期:直径3cm,肿块边缘分叶,有或无毛刺,密度均匀,增强时中等强化,CT值增加20Hu; c较大肿块,中心坏死形成偏心性厚壁空洞.,细支气管肺泡癌 早期:孤立性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内有含 气的支气管或小透明区。 晚

7、期:弥漫性病变,大小不等,边缘不清。,肺转移性肿瘤,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直 接蔓延 【临床与病理】 原发瘤症状 肺部症状,临床常见典型CT改变,树芽征,由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病变形成的小结节影与分支细线影构成的酷似春天的树枝发芽状,称“树芽征”(tree-in-bud) CT表现多在肺外围支气管末梢呈2-4mm大小结节与树枝状的高密度影。 意义:多表明有小气道病变如:细支气管炎症、弥漫泛发性细支气管炎及肺结核病灶或播散等,末梢细支气管扩张形成粘液栓酷似“树芽征”,碎石路征,在HRCT上,表现为地图状分布的、重叠有网状的光滑细线影的磨玻璃影;最常见于肺泡蛋白沉着征。 细线影为小叶间隔

8、水肿增厚,或蛋白样物质沉积于邻近小叶间隔的气腔内所致。,空气新月征,肺内空洞或空腔内的球形病灶与洞壁之间形成的新月形透亮影称为“空气新月征”。 空气新月征曾认为是曲霉菌球的特异征象,特点是随着体位的变动,空洞或空腔内的霉菌球可移动,但始终位于近地位。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其内球形病灶可能不移动),仰卧与俯卧位CT扫描,霉菌球始终处于近地位,空气新月征位于上方,“空气新月征”也可见于肺结核病例,常伴有钙化,多不随体位而变动,晕轮征,晕轮征(halo sign):是指结节周围环绕的类环形的磨玻璃样密度影。通常代表肺出血与水肿。一般是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征象;也可见于炎症、肿瘤与结核病等疾病中。,霉菌球周围晕征,肺泡癌周围晕征,霉菌球周围晕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