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994471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单元专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言:经济法的兴起与经济法学的特点 第一节 经济法的兴起 一、经济法兴起的历史 1、三种观点 (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与经济法规范) 1)古代经济法前资本主义经济法 2)现代经济法资本主义经济法 3)与国家和法律同时产生2、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 1)三个时期: 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具体阶段 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时期: 重商主义理论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打击封建势力、维护国内市场、建立公共工程)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英国的反谷物法同盟、法国的重农学派的自由放任原则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 李斯特的历史学派主

2、张国家干预、德国的经济控制法和以经济法命名的法律出现 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英国的凯恩斯理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80年代: 凯恩斯主义的信任危机主张市场化与私有化(供给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20世纪90年代: 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3、经济法在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1)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2)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A、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全面干预 B、把经济法置于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eg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法典 C、强调国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经济法运行中有明显的人治倾向4、经济法在我国的兴起 1)两个阶

3、段: 改革之前的经济法实践、 改革之后的经济法实践2)具体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来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受左的影响,行政管理手段代替经济法规 十年内乱时期具体阶段 19791992年: 经济法的主要框架形成 1992年后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市场的基础性地位经济法向现代经济法演进二、经济法兴起的原因1、经济原因 1)现代经济发展的形态: 现代社会工业化大生产取代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现代工业社会的商品经济取代传统农业社会的产品经济2)国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部门间的协调、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市场失灵的解决2、政治原因 1

4、)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必要干预 不同国家、不同阶段干预的范围、目的、手段不同2)为干预经济的法制化与民主化的过程: 原始干预: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的干预 消极干预: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干预 积极干预: 现代市场国家3、法律文化原因 1)法律文化 政府与国民在法律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法律现象的稳固认识与理解。2)各国法律文化对经济法形成的影响: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理念自由市场经济法; 日本“政府主导经济”理念政府主导经济法;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念社会市场经济法; 瑞典“经济福利”理念福利经济法4、部门法原因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克服行政法、民法调整经济关系的不足而产生5、理论原因 经济学、

5、社会学、哲学为经济法兴起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1)经济学:亚当斯密学说、凯恩斯理论、供给学派 2)社会学: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整体性思维方式 3)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张等第二节 经济法、经济法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一、经济法的特点 1、体系庞杂、内容浩繁; 2、体系性不强; 3、审判实践中的尴尬 二、经济法学的特点 1、与民法学、行政法学间的矛盾; 2、体系性不强; 3、与社会经济生活结合紧密(法的回应性特点); 4、理论性强、概念多;5、受其他学科影响明显 1)经济学: 经济学与法学 A、经济学是什么? B、法学是什么? C、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经济法 亚当斯密学说、凯恩斯理论、供给学派

6、2)社会学: 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整体性思维方式 3)哲学: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张等 三、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 加强对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的理解; 多和现实的实际社会经济生活结合; 补充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法理学的知识; 多看新闻、多看报; 耐性与灵性的结合。四、参考书目与网站 1、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2、经济法学,李昌麒、刘瑞复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李昌麒经济法网 4、中国经济法网 5、经济学是什么、法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社会学是什么,北大出版社 第一编 经济法基本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定义一、对经济法定义的分析v 1、定义的方法v 1

7、)调整对象标准 v 2)法的特有功能标准v 3)结合标准2、经济法的定义v 第一章 经济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v 1)定义v 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定义分析v A、体现国家运用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v B、仅调整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v C、干预与否取决于需要市场失灵为逻辑起点二、经济法的诸多不同定义介绍v 1、资本主义国家的定义v 2、前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义v 3、俄罗斯学者拉普捷夫的定义4、我国学者的定义v 1)市场体制确立前v 非独立法律部门定义v 独立法律部门定义v 2)市场体制下(独立部门

8、法为主)v 6种典型学说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调整的概念v (一)法律调整的一般含义v 1、调整v 对既存事物的重新规范或安排v 2、法律调整v 国家利用法律规范对现存社会关系的规范、整顿,并纳入一定范围。3、法律调整的特点v 1)新的社会关系v 2)包括事前调整v 3)国家意志v 4)两次调整(二)经济法调整的含义v 1、经济法调整v 国家将自身的意志伸入到需要干预的物质关系领域,并上升为法律规则予以规范的机制。2、经济法调整的法哲学基础:v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变动v 2)法律对经济的相对独立性v 3)法运动与经济运动的协调性v 4)经济人与政府的有限理性二、经济法的调

9、整对象(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含义v 1、含义v 国家用经济法的形式干预社会经济关系的范围。2、与民法调整对象的区别3、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区别(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v 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v 1)市场主体v 市场参与者,主要有企业v 2)市场主体调控关系v 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对市场主体的组织与行为进行必要干预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市场主体调控关系v A、两层含义 :v 宏观调控、内部关系管理v B、性质:v 管理者意志与被管理者意志、调控严格受限制3)为何调控v A、所有权的社会目的企业的社会本位企业社会责任v B、许多国家的共同取向企业自主与国家干预v C、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v 外部环

10、境、内部治理结构、经济人有限理性v D、市场主体行为受多个法律部门约束v 民法、经济法、行政法2、市场秩序调控关系v 1)含义v 国家基于社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必要干预而形成的社会关系。2)市场体系组成:v 商品市场v 要素市场v 法律条件3)经济法调整的领域:v 反垄断、v 反限制竞争、v 反不正当竞争关系;v 产品质量关系、v 广告关系、v 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等4)为何调整?v 良好市场关系形成需三法互动 3、宏观调控与可持续发展关系v 1)概念含义:v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v 国家对关系国际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予以调控所发生的社会关系。v 可持续发展关系v

11、 在平衡本代人与后代人间的利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2)为何调整?v 目标所致v 国际化趋势v 市场缺陷v 国家职能4、社会分配关系v 1)几个概念的含义v 社会分配v 对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所进行的分配。v 社会分配关系v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为何调整?v A、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矛盾与冲突v B、国家之手借助经济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干预第二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调整方法与功能第一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 规定于或寓于经济法律、法规中,对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和经济守法有指导意义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

12、想。(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属性 1、反映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1)国家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 2)与行政法、民法基本原则的区别 2、导向性作用 1)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指导思想、执法准则; 2)属性: 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有指导或规制作用; 3、体现经济法律法规的本质要求 4、表明经济法的法律精神或法律价值(三)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 1、客观方面 确立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要求 2、主观方面 与经济法的基本价值一致 3、守法方面 已经或应当体现在经济法律法规中 4、执法方面 便于把握经济法的精髓 5、司法方面 利于克服成文法的某些局限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构成 (一)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1、几个概念的理解 1)资源社会赖以存在的,具有稀缺性的物质 2)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的合理和有效的流动与配备。2、配置方式与内容 1)计划与市场的手段 2)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的配置3、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的实现) 1)通过宏观调控法律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2)通过建立和执行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行为 3)通过政府的协调行为,协调竞争性市场带来的市场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