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1176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诊法--4切诊中医学基础.ppt(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切 诊,一、 脉 诊,(一)脉诊的部位 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二)脉象的生理变异,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三)病脉,1、浮脉、沉脉 2、迟脉、数脉 3、洪脉、细脉 4、长脉、短脉 5、虚脉、实脉 6、滑脉、涩脉 7、弦脉、紧脉 8

2、、结脉、代脉、促脉,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脉位分类 浮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脉理: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论,浮紧表寒 浮数表热 浮缓伤风 浮芤伤暑,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

3、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脉位分类 沉脉,【临床意义】里证 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 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脉率分类 迟脉,【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1)主寒证有

4、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脉率分类 迟脉,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 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 “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以免误诊” 刘冠军,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

5、,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脉率分类 数脉,【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 难经 九难:“数则为热” 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脉理求真:“洪脉既大且数”,脉的宽度分类 洪脉,【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

6、洪 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 伤寒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 金匮要略:“肠痈者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脉的宽度分类 洪脉,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 凡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出现洪脉则为阴损阳散之危重证候。,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脉经:“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诊家正眼:“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 濒湖脉学:“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

7、湿侵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凡久病气血亏耗,年迈体弱,失血,盗汗,自汗,阳虚畏寒,虚胀,泄泻等,可见到细脉 脉诀刊误:“主血少气衰” 伤寒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2)主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 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 见到细脉 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7、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 脉理求真:“浮大而软,按之不振,如寻鸡羽,久按根底

8、不乏不散” 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脉力度分类 虚证,【临床意义】主虚证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 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 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 三指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8、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 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濒湖脉学“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诊宗三昧“实脉有力,长大而坚” 脉经“实脉,大而长,微弦”,。,脉力分类 实脉,【临床意义】主实证 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 凡邪气有余,阳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 伤寒论“病人烦热,日晡

9、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 脉学正义“实主火热有余之证,或发狂谵语,或阳毒便结,或咽肿舌强,或脾热中满,或腰腹壅痛”,9、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脉经“与数脉相似”,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脉流利度

10、分类 滑脉,1)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 景岳全书“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脉诀“尺脉滑利,妊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 2)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 景岳全书“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兆”,10、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濒湖脉学“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 脉经“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脉流利度分类 涩脉,【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涩而无力伤精、血少 多见于亡血,失精,闭经,死胎,或精冷阳萎 金匮要略“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诊家枢要“涩,为少血,为无汗,为血痹痛,为伤精”

11、,脉流利度分类 涩脉,2)涩而有力实证(痰食积滞、瘀血) 气、血、食、痰阻碍脉道,脉行不畅 金匮要略“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 主瘀血:凡胸痹、腹中积块、症瘕、痛经、经 闭,及附件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包块等,可见之 素问 脉要精微论“涩则心痛”,11、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经“按之如弓弦状” 脉诀刊误“状若筝弦,从直中过,挺然于指下,曰弦” 濒湖脉学“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脉的紧张度分类 弦脉,【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 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 伤寒论“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金匮要略

12、“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疟脉自弦” 内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痛”,12、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脉经“如切绳状” 诊家正眼“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脉的紧张度分类 紧脉,【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 多见于寒邪内侵引起的伤寒发热,头痛咳嗽心 腹痛或胀满,呕吐泻利,阴疝痃癖等 脉诀刊误“紧为寒为痛” 金匮要略“紧脉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紧脉,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13、濡脉,【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 脉经“极软而浮细” 滑伯仁“濡无力也,虚软无力,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

13、来,重手即去” 诊家正眼“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濡脉,【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 凡气虚,自汗,身倦乏力,短气等可见濡 诊家枢要:“濡,为气血俱足之候,为血少,为无血,为疲损,为自汗,为下冷,为痹” 略谈色脉诊:“濡脉多为湿邪盛的反映,正因为濡脉主湿邪,所以凡患身体困倦,肌肤浮肿,以及疮疡癣疥等,脉来多濡,按如泥浆而不爽也”,14、促脉,【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濒湖脉学“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如蹶之趣,徐疾不常”,脉的均匀度 促脉,【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 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行不利 崔氏脉诀“阳盛则促,肺痈阳毒” 濒湖脉学“促

14、脉惟将火来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15、结脉,【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脉诀刊误“脉来缓,时而一止,无常数” 诊家正眼“迟滞中,时见一止”,脉的均匀度 结脉,【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阴寒凝滞,心阳被抑 多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癥瘕积 聚等 崔氏脉诀“阴盛则结,疝瘕积聚” 诊家枢要“结阴独盛而阳不能相入也, 为症结,为七情所郁”,16、代脉,【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活人书“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也”,脉的均匀度 结脉,【临床意义】主

15、脏气衰微 1)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 诊家正眼“代主脏衰,危恶之候”“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 2)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 “惊则气乱”,第六节 脉象类比、相兼脉和真脏脉,一、相类脉比较 1、脉位类: 浮浮、芤、虚、濡、洪 沉沉、伏、牢、弱 2、脉率类: 迟迟、缓、涩、结 数数、洪、滑、促,脉象类比、相兼脉和真脏脉,3、脉宽类: 大(粗)大、虚、洪、芤、实 小(细)细、弱、濡、弦 4、脉力类: 虚虚、弱、濡、微 实实、弦、紧,二、按诊,按肌肤 按胸胁 按脘腹,1、按 肌 肤,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 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 察润燥 肌肤湿润-汗出或津液未伤 肌肤干燥-无汗或津液已伤,按 肌 肤,诊肿胀 水肿-按之凹陷不起 气肿-按之凹陷,随之而起者 审痈疡 阴证-按之肿硬不热,根盘平塌漫肿 阳证-按之高肿灼手,根盘紧缩,2、按 手 足,辨手足冷热 俱冷-阳虚或阴盛 俱热-阴虚或阳盛 辨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 麻疹患儿,中指尖独冷-发疹,3、按脘腹(胃脘、腹部),1、按胃脘 2、按大腹 按之充实,痛而拒按,叩之浊音-实证 按之空虚,痛而喜按,叩之空声-实证 有波动感-水臌;无波动感-气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