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1088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一、康复的含义,概念 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残疾的影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 理解康复 康复不仅是训练人,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所丧失的功能,并使其适应环境,而且也应调整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使其重返社会。,康复的重点 学前和学龄期特殊儿童 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持续的教育及训练措施改善已有的缺陷,预防新的缺陷出现。,二、康复的层次,第一层次躯体和感官功能的康复,解决特殊儿童个人生活活动自理问题,解决特殊儿童与人交流等问题。(疾病本身及导致的功能障碍) 第二层次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康复,解决特殊儿童上学和就业的问题。(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第三层次精神和心理

2、功能的康复,解决特殊儿童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独立生活学习、学习和工作) 第四层次社会生活功能的康复,是特殊儿童取得良好生活质量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的康复。(独立生活、学习、工作,提高生活质量),三、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包括障碍儿童和问题儿童 (一)障碍儿童 1.视力障碍:盲童和低视力 2.听力障碍:聋童和重听 3.智力障碍:18岁之前导致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智商70),并伴有社会适应行为障碍。 4.肢体障碍:人体运动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5.语言与言语障碍 6.多重障碍,特殊儿童包括障碍儿童和问题儿童 (二)问题儿童 1.学习障碍 2.自闭症 3.多动症 4.情绪和

3、行为障碍儿童,四、特殊儿童康复的特点,早期发现和治疗 尽可能全面康复小儿康复应以某种异常纠正为主,同时应促进语言、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结合,机构康复和社区家庭康复结合,专业人员和家长参与 家庭康复是最重要的形式,五、特殊儿童康复的目的,促进运动和感知功能的发展。 训练掌握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和发展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和控制能力,为入学创造生理和心理的基本条件。 培养正确平衡的心理素质 组织和指导参加社交活动。 培训家长。,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简称ABA ) 是将目标任务(即

4、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ABA的步骤,目标分解 使用提示帮助 强化 反复练习,目标分解,例:洗手 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拿肥皂-抹肥皂-把肥皂放回原位-搓手(搓手心-交叉搓手背)-用水冲洗双手-清洗手心、手背-关水龙头-把手擦干。,使用提示帮助,为了促使儿童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帮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 如:家长给出指

5、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努力完成动作指令,可以给与适当的语言上或者行为上的帮助,进而逐步脱离我们的帮助。有了这样的提示,儿童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强化的目的是让儿童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 1、对特殊儿童训练时,开始应使用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时,也要使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儿童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食物等;教儿童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儿童最想要的)。 2、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反复练习,训练新的技能时一

6、般给儿童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儿童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儿童的兴趣。,训练原则1,1、自然发展原则:按儿童发展规律训练。 2、协同发展原则:认知、运动、行为、个性等方面协同一致发展。 3、动态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计划。 4、情感交融原则:教育者用心热爱、尊重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联系。 5、适度原则:不一味强调增大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难度,控制在个体接受范围内。 6、社会化原则:促进儿童加入正常社会,广泛参与社会的交往和沟通。,训练原则2,建立适合矫治的环境与气氛(心理和物理) 实用与生活化的原则 反复练习原则 多变、多样

7、化的安排,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模仿能力 1. 动作模仿 : (1)三步以上的动作模仿。 (2)能模仿精细的身体动作。 (3)节奏模仿。 (4)操作性模仿:橡皮泥模型及积木模型的制作。 (5)玩耍模仿:当别人在玩耍时,能在旁边模仿。,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2.语言模仿: (1)语调和语气的模仿训练。 (2)模仿说短句,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知觉能力 1、注视眼前事物的能力: 1对简单的图片感兴趣; 2能看到房间内的物件。 2、对视知觉刺激的专注力:能注意物件被收藏起来的地方,并将物件找出。,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3、对手势的理解力。 4、对声音的探测能力: 1能将头转向接近的声响; 2能将脸转向拍手声

8、的方向; 3能辨别发出声音的物件。,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精细动作 1、执笔书写: 1用铅笔和蜡笔绘画简单图画; 2能画出一个简单的人形,有关头,身及四肢。 2、触觉辨别: 用触觉辨认袋中物件。,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3、文具使用: 如:折纸技能,将纸对折多于一次。 4、玩具操作: 能用胶泥捏出动物2-3个部分的形象,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粗大动作 1、平衡 : 1摇荡:协助推动秋千后,儿童能在其上保持平衡。 2平衡技能:单脚站立10秒。 3平衡能力:能滑冰,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2、技能: 1推拉: a .一边推拉物件,一边向前或向后走。 2攀爬:能攀爬长梯或树木 。 3跑步 4跳跃: a 能跳绳

9、; b 能跳高 5球类: a 能用球拍; b 能传运大球。,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手眼协调 1.剪刀操作: a. 图工技能:剪出并贴上简单形状. b. 能准确地剪出形状.,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2.执笔书写: a. 画出简单的房屋(正方形及对角线). b. 仿画星形. c. 在未完成的画上加上三部分. d. 能在图画上画出详细的部分. 3.物件操作:操作技能:用锤击打钉子.,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认知能力物件 认识更深入的物件特性: a. 辨认常见的味道; b .知道物件可具备有多于一种特性,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 发展将物件符号化的能力: a. 能认识图卡; b. 能配对实物与图卡; c. 能指出图

10、卡内的物件名称;,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 理解更细微或更抽象的物件属性及属性间的关系: a. 认识深浅颜色的物件; b. 认识复杂几何图形; c. 认识抽象的物件属性 . d. 认识“相反词“.,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认识物件的特性: a. 认识物件的明显特征。 b. 对一些荒谬的问题做否定答案。 能清楚掌握及表达个别物件的用途: 回答有关物件用途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有电灯?.,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6能理解物件之间相似及共通之处: 能作出比拟例:帽带在头上正如鞋穿在脚上 7明白抽象的类别: 能按照性别将人物做分类:例:男孩/女孩. 能按照物品特性分类,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认知能力因果关系/先后次序

11、1理解事情或动作上的先后次序: a 能聆听及理解简单的故事; b 知道活动在时间上的关系例:中午表示要吃饭。 2理解事情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明白时间的概念:能分辨“过去”及“现在”发生的事情。,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语言指令理解 (1)理解双词或3词以上的语言指令或句子: 能理解由包括“人物、动作、地点”的双词或以上句子。例:妹妹吃苹果。 (2)能理解包含位置词语的指示或句子。例:后面、旁边、中间、左右等。,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问句理解 1、能理解含有“不”的问句。 2、能理解含有“什么”的问句。 3、能理解有关物件及其功用的问题:这东西有什么用? 4、能理解含有“谁”的问题:谁? 5、能理解

12、“为什么”的问题。 6、能理解含有“怎样”的问题:你觉得怎样?,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发展对声音及字词的记忆能力: (1)能重复含有4个以上音节的句子:看看那猫儿在干什么? (2)能记忆少量儿歌的音韵。,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数学概念 1、能唱数1-100。 2、能挑出数字。 3、利用唱数的方法数出物件的数量。 4、能将数字与数量作配对。 5、配对相同数量的物件。,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比较与相对概念 明白“比较”的概念: 1、比较物件的大小(最大、最小)。 2、比较物件的长短(最长、最短)。 理解更有层次及抽象的相对概念: a、明白大、中、小的意思。 b、明白快、慢:厚、薄:轻、重。,家庭训练内容和项目,社交能力 1、接纳亲近:对亲近的人表现出喜爱。 2、运用物件及身体: 1对镜中自己的影象微笑及发声。 2喜爱游戏:如捉迷藏。 3、引发社交沟通:重复逗人发笑的动作。 4、社交反应: a 与别人有目光接触、有交往、有微笑。 b 向成人表达喜悦/不喜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