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0340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浮力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考点1 浮力的大小1.(2017成都中考)将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石块沉入水底。在小石块下沉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浮力变大B.浮力变小C.浮力大于重力D.浮力小于重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浮力与浮沉条件。小石块在下沉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所以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小石块下沉,说明小石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石块的重力。故应该选D。2.(2017黄石中考)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的操作步骤应该是()A.甲、乙、丙、丁B.乙、甲、

2、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解析】选D。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合理的实验顺序是:丁、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再把空桶置于溢水杯口的正下方;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乙、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丙、测出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3.(2017庆阳中考)有一个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23【解析】本题是考查浮力和二力平衡。因为小球静止,所以小球受到的是平衡力,此时小球受重力和浮力,所以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如图所示4.(2017东营中考)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实质上是由

3、于液体对其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造成的。在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物体受到的压力也越大。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呢?为探究这个问题,实验室准备了弹簧测力计、天平、石块、木块、细线、烧杯、水。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完成以下题目。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24(1)提出问题:(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4)分析与论证:(5)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时,有同学提出实验过程中未保证物体“浸没”在水中,你认为他能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深度的关系。将科学探究的关键环节以及学科素养的考查融入在题目中。(1)

4、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回答较简单,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2)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即二次称重法,选用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3)实验步骤,改变浸没水中的深度,读出测力计的示数。(4)比较浮力的大小,从而进行分析判断。(5)实验要注意把握控制变量:控制石块浸没在水中,才能保证V排不变。答案:(1)提出问题: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3)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细线拴好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多次改变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分

5、别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4)分析与论证:计算出石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的浮力,比较它们的大小。若相等,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若不相等,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深度有关(5)交流与合作:不能,因为只有“浸没”才能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考点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5.(2017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A.p甲p乙,FA=FBB.p甲FBC.p甲p乙,FA=FBD.p甲p乙,FAA

6、,乙液体中的B悬浮,乙液=B,两种液体的密度:甲液乙液;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所以由p=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p甲p乙。故C正确。6.(2017常州中考)“漂浮的花盆”获红点设计大奖:用底部密封的花盆养绿植,花盆外侧面作记号线、,如图所示,当花盆放置于水中漂浮时,盆内土壤不同干湿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记号线与水面重叠。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25()A.偏干,正常,偏湿B.偏干,偏湿,正常C.偏湿,偏干,正常D.偏湿,正常,偏干【解析】选D。本题考查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花盆漂浮在水面,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土壤偏湿时,花盆重力G最大,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

7、gV排可得,此时V排最大,即对应;同理,土壤干燥时,重力G最小,因此V排最小,即对应,故选D。7.(2017苏州中考)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26()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D.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解析】选B。当用

8、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瓶内气体压强变大,会把水压入小瓶内,小瓶内水增多,重力大于其原来的浮力,所以小瓶下沉,A对;松手后,大瓶内气压变小,小瓶内气压变大,里面的压缩空气把小瓶内的水压出,小瓶又上浮,所以C对;分析“浮沉子”的浮沉原理,它和潜水艇的原理相同,所以D对;如果适当挤压矿泉水瓶,可以使里面的小玻璃瓶悬浮在水中,所以B错误。8.(2017泰州中考)一物体的质量为90g,体积为100cm3,现将它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松手后,物体将会(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最终静止时物体排开水的质量为g。(g取10N/kg,水=1.0g/cm3)【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阿基米

9、德原理。物体浸没时V排=V物=100c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水gV排=1103kg/m310N/kg10010-6m3=1N松手后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G排=m排g=F浮=G=mg,所以m排=m=90g答案:1上浮909.(2015常州中考)小明来到素有“中国死海”之称的新疆达坂城盐湖游玩,看到游客能漂浮在湖面,便利用随身携带的砝码盒以及长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探究湖中盐水的密度。(g取10N/kg)取一根细线与铁皮罐等高,通过对折细线找到铁皮罐一半高度位置,并做记号。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在铁皮

10、罐上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问:(1)铁皮罐的体积有多大?(2)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有多大?(3)盐水的密度有多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1)由步骤可得,设此时铁皮罐的总重力为G1,总体积为V,铁皮罐漂浮,故F浮=水gV排=水gV=G1;由步骤可得,铁皮罐浸没在水中,F浮=水gV排=水gV=G1+G码;根据以上两式可解得V=110-3m3;(2)将铁皮罐的体积代入F浮=水gV排=水gV=G1得,G1=5N;(3)由步骤可得,铁皮罐浸没在盐水中,F浮=盐水gV排=盐水gV=G1

11、+G码,解得,盐水=1.2103kg/m3。答案:(1)110-3m3(2)5N(3)1.2103kg/m3【考点综合练】10.(2017兰州中考)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拴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铝=2.7g/c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27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

12、压力是4.6N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解析】选D。由甲图和乙图可得,p=80Pa,因为p=,所以对桌面增加的压力:F=pS=80Pa10010-4m2=0.8N,因为对桌面增加的压力:F=G排,所以铝块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0.8N,因为一半浸在液体中的铝块受到的浮力F浮=G排=0.8N,所以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1.6N,故A错误;当把细线剪断时,压强又改变了460Pa,因为图丙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重力加上铝块的重力,所以铝块的重力G=pS=540Pa10010-4m2=5.4N,所以铝块的质量m=0.54kg,由公式V=210-4m3,所以B错误;铝块对容器底

13、部的压力:F=G-F浮=5.4N-1.6N=3.8N,故C错误;由F浮=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0.8103kg/m3,所以D正确,故选D。11.(2017重庆中考B)一个底面积为100cm2足够高的柱形容器M装有20cm深的水,置于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硬塑料瓶固定在轻杆上,内有适量的水,如图甲所示。塑料瓶ABCD部分为柱形,柱形部分高度hAB为16cm。用手拿住轻杆,将该瓶从图甲中刚接触水面位置,缓慢竖直下降6cm,杆对瓶的拉力F与下降高度h之间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然后从该位置继续向下,直到水面与AD相平为止。则瓶内所装水的重力为N;当水面与AD相平时,瓶外的水对容器M底部的压强为

14、Pa。【解析】本题考查压强、浮力的综合应用。由图乙可知,硬塑料瓶在浸入水中前杆对瓶的拉力为2N,由于硬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则瓶内水的重力为2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gV排)可计算出当瓶内水面和液面相平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210-4m3=200cm3,容器内水的体积为V=100cm220cm=2000cm3,此时容器内水面以下水和瓶的总体积为V总=V排+V=200cm3+2000cm3=2200cm3,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h=22cm,即水面上升了22cm-20cm=2cm,硬塑料瓶下降了6cm,则硬塑料瓶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瓶=6cm+2cm=8cm,则硬塑料瓶的底面积S瓶=25cm2;当水面与AD相平时,硬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25cm216cm=400cm3,此时容器内水面以下水和瓶的总体积为V总=V排+V=400cm3+2000cm3=2400cm3,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h=24cm,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为p=水gh=1.0103kg/m310N/kg0.24m=2400Pa。答案:2240012.(2017宁波中考)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28【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