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0339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真题体验 把脉中考考点1 分子热运动1.(2017泰安中考)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人眼觉察不到的,故柳枝吐芽、山涧瀑布、雪花飘飘都不是分子热运动;而闻到花香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2.(2017泰州中考)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70()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故选D。【易错警示】(1)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不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也会发生。(2)注意区分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用肉眼看不到,机械运动可以用肉眼看到。3.(2017聊城中考)端午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粽叶飘香”是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粽叶飘香”是粽子的香味分子在空气中扩散的结果。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比较大的斥力,这个力使分子与分子间保持着一定距离。答案:扩散斥力4.(2015平凉中考)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热运

3、动,向热汤中滴入香油,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汤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答案:热运动越剧烈考点2 内能5.(2017绵阳中考)如图所示,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71A.冰水混合状态,冰和水的总内能不变B.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机械能增加C.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不变D.沸腾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对能量变化的理解。冰水混合状态,酒精灯加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过程中,水汽化加快,烧杯内水的质量变少,机械能减少,无

4、法确定内能变化情况;沸腾过程中,水的质量变少,温度不变,内能减少。6.(2017天津中考)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C.汽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解析】选B。用力搓手,克服摩擦力做功,手的温度升高;汽缸内气体被压缩,活塞对缸内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升高;用锯条锯木头,克服阻力做功,锯条温度升高,这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使温度升高的;用炉灶烧水,火焰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内能从火焰传递给水,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故B选项符合题意。7.(2016东营中考)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内能和温度的理解。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有关,温度高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其内能不一定大,如烧红的小铁钉与大铁块,故B错误;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故D正确;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8.(2017宿迁中考)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选填“增加”或“减少”)

6、,空气的内能是通过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方式改变的。【解析】本题考查内能及其改变方式。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棉花被点燃,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棉花的内能。答案:增加做功热传递考点3 比热容9.(2017广州中考)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72()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 000 J的热量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解析】选B。本

7、题考查对比热容的理解。由图可知,乙和丙吸收的热量相等,而乙的质量是丙的,它们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根据公式c=,则乙的比热容是丙的2倍,故A错误;甲、乙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甲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c=,则甲的比热容比乙大,故B正确;甲的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3 000 J的热量,故C错误;根据Q=cmt,同一个物体升高和降低相等的温度,其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甲、乙都升高1时,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所以当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时,甲放出的热量就比乙多,故D错误。10.(2017宜昌中考)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

8、介质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解析】选A。本题考查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的应用。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因为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故A符合题意;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用作“取暖”介质时,降低一定温度,放出的热量多;在同样的吸热和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生物本身的温度变化小。11.(2017德阳中考)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 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

9、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解析】由题可知,同一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即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升高得快;根据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由Q吸=cm(t-t0)得,乙液体的比热容:c=4.2103J/(kg)答案:小于4.2103【中考警示】(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大。(2)比热容的单位是由热量、质量、温度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复合单位,应明确其意义,书写要规范。(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

10、量的多少由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12.(2015南充中考)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将质量为10 kg的水从30加热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如果将水倒去,剩余水的比热容为J/(kg)。【解析】本题考查热量的基本计算及比热容概念的辨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10 kg(80-30)=2.1106J;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的种类、状态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改变的多少都没有关系,将水倒去后,剩余水的比热容仍为4.2103J/(kg)。答案:2.11064.210313

11、.(2017烟台中考)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这种液体在015 min内放出的热量为。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73【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放热能力大小的比较和热量的有关计算。在时间相等时,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象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得快,甲液体温度降低得慢,可判断甲液体的放热能力比乙液体大,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故甲液体是水;液体的初

12、温是60,15分钟后,乙液体和水放出的热量相等,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t0)=4.2103J/(kg)0.5 kg(60-40)=4.2104J;乙液体放出的热量Q放=c乙0.5 kg(60-20)=4.2104J,解得c乙=2.1103J/(kg)。答案:甲2.1103J/(kg)4.2104J14.(2016绥化中考)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支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选填

13、“体积”或“质量”)相同。(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J。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末温/水20020645色拉油20020675(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J/(kg)。(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解析】由于物体吸热多少与质量有关,所以应选质量相同,加热时间长则吸热多;在加热时间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大,比热容越小;Q吸=cm(t-t0)=4.2103J/kg0.2 kg25=2.1104J;油和水吸热相等,所以,Q油=c油m(

14、t-t0)=2.1104J=c油0.2 kg55,解得,c油=1.9103J/(kg)。答案:(1)质量(2)加热时间(3)温度(4)2.1104(5)1.9103考点4 热机15.(2017江西中考)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做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174A.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升高B.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C.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D.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解析】选C。本题考查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而对外做功,因此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A、B、D错误,C正确。16.(2017扬州中考)如

15、图所示是汽油机模型,正在进行的是冲程,该冲程将能转化为能。【解析】本题考查热机的工作过程。由图可知,此时两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该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压缩机械内17.(2017河北中考)汽油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地燃烧,将能转化成能。一辆汽车一年行驶三万公里,消耗汽油2 t,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J的热量。(q汽油=4.6107J/kg)【解析】本题考查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和热量的计算。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地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 t汽油完全燃烧要放出的热量Q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