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90296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ppt(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关于儿童发展的几种理论及各种发展因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掌握学前教育在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儿童观的演变历史,掌握儿童观的概念,思考自己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本章思考题(见83页),1.说明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论述学前教育在婴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皮亚杰的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4.学前教育工作者为什么必须考虑班级儿童的实际和个别儿童的特点,举例说明。 5.结合对一个幼儿园的观察,评述该班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目录,第一节 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

2、作用 第二节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第一节 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何谓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一、何谓儿童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形态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和发育(功能的成熟)。 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儿童是怎样发展的?儿童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儿童生理的发展 (1)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 (2)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 (3)儿童牙齿的生长 (4)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

3、)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包括: 2. 儿童心理的发展 (1)智力的发展 (4)意志的发展 (2)语言的发展 (5)社会性的发展 (3)情感的发展,视觉的发育 听觉的发育 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触摸觉的发育 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一、几种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前苏联的教育主导发展论及其发展 (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五)叶澜的二层次三因素论,人的身高、体重、身体协调性、智力、人格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还是由环境教育决定? 二者当中哪一个起的作用更大? 有人强调由遗传决定的稳定性,如语言能力、焦虑、好交际性等特征是稳定的; 有人强调环境的作用,如早期经历过重

4、大的消极事件,后期很难恢复; 另一些人则强调灵活性,认为只要有新经验支持,早期创伤可以恢复。 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53项研究归结出的三种血缘关系水平者 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 的智力的关系(%),(一)遗传决定论,基本观点: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等都是与生俱来的,由遗传决定。 代表人物: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灵魂在降生到肉体以前已经认识了理念世界中的一切理念。学习即回忆。 2.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3.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和成熟关系极大,教育和环境只

5、是为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评价:遗传对儿童发展存在重要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聪明或愚笨不完全是天生的。,(二)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强调后天影响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个体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代表人物: 1.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训练决定儿童的行为。“教育万能论” 2.英国思想家洛克:儿童生下来具有同等的潜力,犹如白板,可任人描画。“白板说” 评价:儿童的知识、能力由经验而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没有遗传上的差异。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儿童的发展离不开遗传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三)前苏联的教育主导发展论及其发展,主要观点:教育在儿童

6、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代表人物: 1.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遗传可能性;环境人之为人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主导因素。 2.前苏联巴拉诺夫: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生理结构、机制等的总和 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 人自身的活动 评价:不再空洞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被普遍接受。,(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建构的过程。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1.成熟:机体的生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可能性。 2.物理环境:认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个体在动作练习中获得经验。,两类经验:

7、,(1)物理的经验:个体作用于物体物体特性的经验。 (2)逻辑-数理经验:个体动作过程中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经验。,(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3.社会环境: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过程: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 认知平衡环境中的新刺激认知失衡平衡(同化、顺应)新的认知平衡 总结:在教育上重视儿童内在需要和心理特点,重视通过儿童自己的动作或操作进行活动,获得实际经验。,纸桥承重,(五)叶澜的二层次三因素论,可能(潜在)性因素: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1)先天因素:遗传

8、特质个体先天性、非遗传素质、成熟机制;起内部调节作用。(既定、潜在) (2)后天因素:某一阶段主体达到的发展水平,影响个体对环境获得选择和作用方式。 2.环境与教育因素:外部条件与发展可能性 教育的特殊性:由专业人士从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五)叶澜的二层次三因素论,现实性因素: 无论先天、后天还是环境因素,都只是潜在性因素,只是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并不决定个体发展的状态,真正使这些潜在因素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二、各发展因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及

9、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的个人特点以及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1.遗传素质提供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2.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儿童的某些个别差异,(二)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身体发展:良好的生活环境、营养和保育条件,使儿童身体获得正常发育。 心理发展:外界环境刺激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与品质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儿童会从环境中接受自发的教育,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这种自发教育的比重和作用越大。,儿童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主要为儿童提供社会经验,它比起自然环境,对儿童心理发

10、展的影响力要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力随着心理的发展而日益显著。,(二)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环境对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一定的内容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引导儿童进行各种活动,施加各种影响。 教育能发扬优良的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同时也能对环境加以取舍,发挥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减少和消除不利因素。,相关科研成果为我们提供的证据(69页74页):,1.母体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2.环境和教育对新生儿身心成长的影响 3.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智力、个性和情感发展有长期影

11、响 4.早期经验能改变脑的结构,三、儿童的个体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发展状态的决定因素,1.儿童是独立的生命实体,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结构,有自己的内部动力,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介绍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拒绝不需要的东西,是主动的学习者。(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过程。 认知平衡环境中的新刺激认知失衡平衡(同化、顺应)新的认知平衡,综上所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儿童的发展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全部因素综合的,系统的影响的结果,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各因素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儿童主动实践活动。

12、 儿童在内部动力和能动性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第二节 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一、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的形态 儿童观的结构,(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就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与原因等,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二)儿童观的形态,社会主导形态 的儿童观 学术理论形态 的儿童观 大众意识形态 的儿童观,它是指一定社会中居统

13、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往往以法律、政令、规章等形式加以正式确认。它往往是一元的。,它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所持有的儿童观,它往往是多元的。,它是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可以分为两种: (1)形式儿童观或理念儿童观:即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把握儿童观,并用儿童观分析和指导一些儿童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即不仅能从观念和理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并能加以坚决地贯彻。,(三)儿童观的结构,自然构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社会构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精神构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二、儿童观的演变历

14、史,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有罪的”,儿童是“白板”,儿童是“花草树木”,儿童是“私有财产”,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古典时期的 小大人说,中世纪的 原罪说,卢梭时代的 儿童观,杜威时代的 儿童观,现当代的 儿童观,儿童宗教观,古典时期的小大人说,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是成人的预备,其逻辑出发点是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且是相对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

15、快地生长发育。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 (9),中世纪的原罪说,中世纪的原罪说缘于把人看成是生而有罪的,故儿童自然是有罪的,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这种儿童观中暗含的逻辑是把“儿童”和“上帝”相对,只有上帝是善的,除此之外皆是恶的 。,中世纪的原罪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视,

16、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人格被严重摧残。,儿童是“白板”,“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发展仅仅是周围环境的产生,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卢梭时代的儿童观,卢梭时代发现了儿童期的价值,认为儿童是独立意义上的人,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ying),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