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89768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55分,分五个等级评分 一类卷(49-55分):写作范围符合题目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具体,感情真挚;构思巧妙,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语言生动、流畅,用语准确、得体,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有较强的感染力或说服力,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类卷(43-48分):写作范围符合题目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连贯,用语较准确;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书写工整,卷面较整洁,,三类卷(38-42分):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感情较真实;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完整;字迹比较清楚,标点

2、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以下,格式比较规范。 四类卷(33-3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有感情;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3-5处语病;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以下,格式大体规范 五类卷(032分):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6处以上语病;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准确审题,一定要准确把握题目核心概念的真实含义。,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

3、错。,命题式作文的典型格式 题目 一个词、一个短语或句子,规定了作文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 要求 若干说明,规定了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写作方法、篇幅等形式方面的要求,命题作文的三种模式: 一、词语型 二、短语型 三、句子型,一、词语型题目 指题目是一个词语的命题形式。如“他们”“习惯”“季节”“肩膀”“诚信”“烛光”等等。,注意:这类题目可以分为两类,1、单义词语 2、多义词语,要诀:明了词义 把握内涵,单义词: 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这一类的词只提供了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定性,只以这个词的意思为中心即可,审题比较简单。,有比喻义的词: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

4、寻常的考试,珍贵的礼物,墙遇到这类题目,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或引申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又如沟通 从字面上理解,沟通,是交流信息,或者是使两方面通连起来的意思。但如果局限于此,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写作的内容看。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或者是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加深了;或者是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也可以写“沟通”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时为拉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

5、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争取升迁。同样,也可以写一些不同的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等等。,第二,从写作的角度看,要注意新颖和深度。要围绕“沟通”,多方寻找。如什么是沟通?沟通后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沟通,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作出回答。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我们要充分地用事例为主题服务。 第三,在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写作记叙文时,要选取具体的典型事例,通过外部环境的渲染,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先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沟通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益处说透彻,从对比论证中得出

6、观点。 通过这样的审题分析,相信不难写出优秀作文。,二、短语型题目 指题目是短语构成的,如“有意义的生活”“我的老师”“我与老师”“回到原点”“仰望星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我与故事”“秋日遐想”“等待梦想花开”等。,要诀:1、抓题眼 2、明关系,分析题目的短语结构和词性特点,明确思考的重点和方向。,(1)偏正短语的题目: 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只在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 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

7、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2)动宾短语的题目: 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是个动宾短语,但比较复杂了,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时间、地点没有限制,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3)主谓短语的题目: 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听,花开有声”:“开”“有声”就是题眼,“开”意味着“绽放”,花开的常态是无声音的,而谓语“开”的

8、结果是“有声”,这就要求你审清楚“有声”的内涵。“听”是文脉,行文要时时扣题、紧紧扣题。文章表面写花,其实要关乎人情、事理、志趣。,(4)并列短语的题目 颠倒前后词语意思不变,在写作上要两个方面都强调突出,不可以偏向任何一方。,如:“有与无”“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我与故事”等等。,再如:“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三、句子型题目 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诀:紧扣题眼 弄清句意,特别要关注句子的多义性:基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和象征义,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构思时,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

9、题: 1.“你”是谁,写一个 “你”,还是写几个 “你”? 2.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 3.既然想要握手,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 4.“手”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手”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你”有这个(“手”),所以才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因为这个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看清作文题目里的每一项要求 1、文体 2、字数 3、人称 4、范围 5、句式 6、副词,一、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

10、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二、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 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三、人称,老师,我要对您说奶奶的微笑,老师,我要对您说这

11、个题目,就限制了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的内容。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近年来,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选自己最擅长写的人称。,四、范围,范

12、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就不能写。命题者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我们不能不细察。有的要明确时间范围 夏天的晚上 放学的路上 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记学作文中的二三事 他留在我的记忆里 毕业前夕的他,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五、句式,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波折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这项审查可略过。 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生活因思考而精彩、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参与,我快乐,六、副词,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_其实很简单 门其实开着_ 其实很快乐 我依然 “下雨天,真好” “ _,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 “我最好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