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980802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1996、1997年清史研究概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 1996、1997 年清史研究概况 日本 1996、1997 年清史研究概况 艾平 一、清代 1996 年 7 月,在中津川举行了明清史夏季研讨会,讨论主题是“中国清代后期的地域 社会” 。自 1981 年的专题讨论会提出“地域社会的视角”以来,至今已过去了十五年, “地 域社会论” 仍然成为本次夏季研讨会的主题, 而且参与者达到 100 人之多, 可见 “地域社会” 的视角已经成为当前明清史研究的主流。此次研讨会讨论了森正夫提出的“地域社会”论的 所有课题和问题,虽然未能全部解决,但作为总括中国史研究现状和课题丛书的一环,是森 正夫主编的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 ( 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 4

2、 )一书的出版。在该书总 论 中, 森正夫总结回顾了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史研究的历程, 分析了当时提出 “地域社会论” 这一全新研究视角的学术背景。可以说,关注”地域“是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史研究的主线, 学者从探讨具有多种特征的地域社会的存在形态,以及社会组织、秩序意识等问题入手,发 展到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构筑明清史的全貌,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方 法论。该书所收有关研究“地域”和“民众意识”的成果,实际上也是八十年代以来这一领 域研究的反映。在此,谨对 1996 年和 1997 年的清史研究状况作分门别类的简要介绍。 (一)政治 林田芳雄台湾郑氏政权的建立过程 ( 史窗53) ,

3、将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直至去 世的经历分为三期加以探讨,分析了其由“复明”转向最终建立独立政权的变化情形。井波 凌一康熙辛卯江南科场案 ( 东方学报68) ,揭示出从案发到结案期间涉案官吏的真实 面目,认为李煦、曹寅在正常途径之外搜集的情报,成为影响康熙帝政治判断的重要因素。 中村正人清代刑法有关“疑贼毙命”案件的处罚 ( 金泽法学381、2) ,叙述了嘉庆 十六年发生的 “疑贼毙命” 的案件以及事后认定的处罚规定, 认为其背景是法律条文虽从轻, 实际执行却从重,即并未予以减刑的结果。石桥崇雄满文御制朋党论 ( 国士馆史学 4) ,将辽宁省图书馆所藏满文御制朋党论译成了罗马文字。作者历来认为,

4、雍正帝时期 中央集权制权力支配的确立, 是中国官僚制度机构与满族部族制要素积极融合的结果。 这一 主张应当体现在对满文御制朋党论的分析中,我们期待着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泷 野邦雄从李光地的眼睛看汤斌的失意(上、下) ( 经济理论273、274) ,根据李光地的 记载,叙述了康熙时期朝廷官僚汤斌的政治状况,特别是从失意至去世这一阶段的情形,并 分析了当时的党争问题。 石桥崇雄满州王朝论 (收入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 ) ,分析了入关以前满族王朝 的政治构造与其后清朝政治构造的相似之点, 确认从前者到后者之间存在着连续性, 强调应 从二者的连续性着眼进行考察。真水康树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考 (

5、法政理论302, 新泻大)和雍正时期的直隶州政策 ( 环日本海研究年报4)二文,对明清时代各个时 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动作了统计分析,并考察了其变化的背景。山本华明末清初的牙行与 国家 ( 东洋史研究报告 ,名大,122) ,从牙行的活动状况与依靠地方政府筹措安排的物 资、劳役之间的关连入手,以地方衙门必要的、持续的地方征收体系的历史发展为中心,分 析了清代的地方行政。 臼井佐知子 中国明清时代文书的管理与保存 ( 历史学研究 703) , 介绍了中国对以“档案”为中心的文书史料的管理、保存以及开放情形,同时还介绍了有关 地方行政的资料。梅田郁编前近代中国的刑法一书,其中第三编收录了有关明清时期

6、的 论文。玛休绍玛晚期帝制中国法律中的卖淫问题 (寺田浩明译, 中国社会与文 化12) ,认为雍正帝豁除贱籍,也取消了卖淫者的贱民身份,这是从道德上、刑事责任上、 身份集团上的区分进而到性别程度的区分, 反映了在法律认识和法律对策上有关原理基准变 化的契机。 (二)经济 泉泽俊一清代东南沿海的米谷流通 ( 历史86) ,分析了明中叶至乾隆时期福建省沿海 地区米谷流通的状况, 揭示了其由供给地省内而江浙而台湾乃至东南亚的转运情形。 日山美 纪关于清代典当业利率的一个考察 ( 东方学91) ,分析了自十六世纪后半叶至十七世 纪后半叶江南地区典当业的利率情形, 追溯了其下降的趋势, 指出百分之二至百

7、分之一的利 率可称为“低利率” ,并认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利率的降低。不过,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 的分析。山本进清代长江中上游流域的商业网 ( 历史学研究689) ,在设想市场多重构 造的形成以及外地和本地商人集团出现的基础上, 以已然形成地域经济圈的湖北、 四川与其 腹地湖南、云南、贵州为主,从市场论的观点出发,探讨了各个地域商人集团的势力范围及 其擅长的经营种类,论述了市场构造的变化和地方性商人集团发展的关系。北山胜次康熙 后期的物价问题 ( 亚细亚6) ,从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清实录史料中,抽出有关平粜、 漕粮以及钱法的材料,考察了物价问题与官僚制度的关系。宫崎洋一清代十七至十八世纪 的黄河治

8、水事业及背景 ( 东洋史论集24) ,以明末的潘季驯、清代康熙时期的靳辅、乾 隆十八年的孙嘉淦和四十七年的阿桂为例, 分析了他们提出的不同治河策略。 关于清代治河 的研究历来十分缺乏, 若能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数量庞大的治河档案, 相信会取得 进展。 宫崎洋一清代十八世纪的水害与对策 ( 史渊224) ,以乾隆五十三年的荆州大洪水 和堤防修筑为例,围绕明清时代的森林采伐与“环境”观、森林采伐与洪水以及水利事业的 关系等中心问题,考察了长江的对策和在此背景下形成的自然现。同一作者清初中国的技 术与“开发” ( 东洋史研究报告 ,名大 122) ,通过对明末清初山东籍官员孙廷铨所著颜 山杂记

9、的研究,揭示了其中有关行政改革、地域社会,以及技术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川 胜守明清时代商品生产的发展与江南市镇的形成 ( 东洋史论集 ,九大 225) ,以市镇为 中心,利用江南地区的地方志,补充了以往有关江南地区商品生产的研究,并描绘出江南市 镇的面貌。岸本美绪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变动一书,展现了作者对明清经济史、物价 史研究的全貌,并反映了作者试图从经济变动入手来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各方面状况的构想。 同一作者明清时期的“找价回赎”问题 ( 中国社会与文化12) ,从土地典当与卖断 之间存在的“找价回赎”的实际状况着眼,分析了在土地纷争情形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党 武彦乾隆初期铜钱流通的地域差别

10、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月报177、178,专修大) ,根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朱批奏析, 就乾隆九年针对钱贵问题而施行的京师钱法八条征 询各省督抚意见以及各省督抚的回应等有关情形作了考察。库里斯羌塔尼艾尔斯明清时 代的生产技术 (收入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 ) ,把非技术的要素及其关连性和消费活动 置于“技术史”的研究中加以考察,肯定了明清时代生产技术的历史作用。川胜守明清农 业论 (收入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 ) ,指出目前对明清农业技术史的 (三)社会 远藤隆俊人造的系谱 ( 东洋学集刊75) ,把苏州范氏与沈阳范氏两支范氏履历的 会合置于明末清初政治与社会的联系中加以考察, 并推阐了明

11、清时期宗族的存在形态。 作者 在结束议论时提出, 从分布于全国的范氏系谱的广泛性来看, 成网状分布的宗族组织应当成 为今后的研究课题。栾成显明末清初庶民地主的一个考察 ( 东洋学报781) ,以徽州 文书为依据,考察了明末清初庶民地主的典型,徽州朱学源一户的具体存在形态,包括该户 的人口动态、土地所有状况、土地买卖状况,以及人口构成等情形,并指出所谓庶民地主, 就是不具有官僚地位和学术地位等种种特权的中小地主。菊池秀明明清时期广西壮、汉两 民族的移住与“汉化” ( 纪要131,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以广西省桂平县的事例 为中心,考察了壮族、汉族移民与同化的过程,他们与“客籍”精英人物的关

12、系,以及“汉 化”的趋势和身份的变化等问题。山本英史明清黟县西递胡氏契约文书的考察 ( 史学 653) , 介绍了保存在黟县西递胡氏旧宅二十六件文书中十三件的情况, 并透露了公布其他 文书的潜在可能性。大部理惠关于中国明清时期宗教结社教义的一个考察 ( 语言、地域 文化研究2) ,分析了起源于明末的民间宗教黄天道的宝卷,揭示了其教义的内容。历来学 者多将民间宗教作为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的素材来加以探讨, 而本文的研究与此迥异, 直接 从民间宗教的正面切入,这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期待着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川胜守明清以 来江南市镇的共同基地义冢 ( 东洋史论集24) ,依据乡镇志的材料,考察了明清以来作

13、 为都市问题之一的墓地问题。 片山冈华南地方社会与宗族 (收入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 ) ,在关注清代珠江三 角洲农村社会基层结构具体状况的同时,考察了民间社会的结合与契机。井上彻清朝与宗 法主义 ( 史学杂志1068) ,着眼于清朝国家对祠堂制度和宗法主义的对策,认为雍正 帝奖励设置祠堂, 表明清廷继承了明代舍弃宗法主义的作法, 一方面把宗族祠堂排斥于礼制 之外,一方面又允许其实质性地存在。小田则子十九世纪顺天府宝坻县的“村庄”与“村 庄”联合 ( 纪要 ,爱知大) ,从十九世纪顺天府宝坻县的事例出发,认为村庄与村庄之间 的联合是与农村的治安维持和宗庙管理等活动紧密结合的。 松浦章 中国史研究

14、中徽学的兴 起 ( 东方192)和臼井佐知子徽州文书与徽州研究 (收入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 ) 二文,介绍了徽学研究的现状与徽州文书及其相关资料。涩谷裕子从徽州文书看“会”的 组织 ( 史学671) ,依据徽州文书中有关帐簿,考察了徽州社会“会”这一组织的特征。 林玲子、柳田节子监修,亚洲女性史国际研讨会执行委员会编亚洲女性史 ,是提交给亚 洲女性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书。该书第一编第四章题为“美国的中国女性史研究” ,其中所 收与明清史有关的论文, 对明清时期仍处于儒学伦理道德规范下的女性观作了再探讨, 表现 出积极重视明清时期女性作用的特点。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 东洋史研究丛刊 53

15、) ,是一部叙述善会、善堂运行机制,并尝试揭示其历史意义的大著。它不仅仅是关于社 会福利史的研究, 而且是从社会关系、 社会组合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着眼来研究善会、 善堂史, 提供多种视点的杰作。 (四)民族 松浦茂十八世纪黑龙江下游地方的霍吉珲 ( 东洋史研究552) ,指出生活在黑龙 江下游地方的边疆各族, 若有备齐大量珍贵毛皮到北京纳聘, 得到清廷恩赏并迎娶北京旗人 女性为妻者,都被称之为霍吉珲。这种联姻结亲制度是清廷实行的边民制度的组成部分,其 背景即为清廷对黑龙江下游地方的统治体制, 霍吉珲则是与这一体制相互依存的。 涩谷浩一 康熙年间清廷对土尔扈特的遣使 ( 纪要人文 29,茨城大学) ,根据对中国第一历史档 案馆所藏满文档案的深入考察, 分析了康熙末年清廷派遣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落的情形, 否 定了以往使团负有劝其东归使命的“密命说” 。增井宽也满族觉尔察哈拉考 ( 立命馆 文学544) ,对未被收入乾隆九年刊行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满族著姓觉尔察哈拉的 “异常情形”作了考察。觉尔察哈拉是清廷依据犯罪等级从宗室革退令其居住在觉尔察地 方的诸派,与清太祖时期出仕家仆的“包衣”一派不同,但他们都属于与清室关系比较疏远 的族派。 涩谷浩一 康熙五十四年准噶尔袭击哈密事件与清朝 ( 人文学科论集 , 茨城大 人文 30) , 认为康熙五十四年发生准噶尔袭击哈密事件之后, 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