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8519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末培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现代儒学的困境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在西方势力冲击之下开始了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解体过程。由于社会解体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儒学所面临的困境也是空前的。为什么儒学的困境和社会解体的程度有这样密切的关系呢?这首先要从儒学的性质说起。儒学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从一个人自生至死的整个历程,到家、国、天下的构成,都在儒学的范畴之内。在两千多年中,通过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种种制度的建立,儒学已一步步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每一角落。儒学决不能限于历代儒学经典中的教义,而必须包括受儒家教义影响而形成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2、19世纪中叶以来,传统的制度开始崩溃。在全面社会解体的过程中,政治制度是最早崩溃的一角,紧接着便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全面动摇。从戊戌政变到“五四”不过二十年,但这二十年间中国传统制度全面瓦解已表面化。从家族婚姻、乡里、学校各种制度到风俗习惯,其中已没有任何一部分是可以站得住的了。“五四”全面反传统的运动便是在这种形势下逼出来的。“五四”又号称“新文化运动”,其实所谓“新文化”即是西方文化,而以“民主”与“科学”为其主要内容。儒学则在这一运动中首当其冲,成为反传统的最主要对象。儒学和制度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制度化的儒学已经死亡了。儒学将从此成为“游魂”呢,还是要 “借尸还魂”?传统儒学的特色在于它全面

3、安排人间秩序,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落实。没有社会实践的儒学似乎是难以想象的。即使在道德领域内,儒学的真正试金石也只能是在实践中所造就的人格,即古人所说的“气象”或“风范”。如果儒学仅仅是发展出一套崭新而有说服力的道德推理,足以与西方最高明的道德哲学抗衡,然而这套推理并不能造就一个活生生的人格典范。那么这套东西究竟还算不算儒学恐怕总不能说不是一个问题。在传统时代,到处都可以是儒家“讲学”之地,不必限于书院、私塾、明伦堂之类地方,连朝廷之上都可能有经筵讲座。今天的儒学似乎只能在大学哲学系中存身,而且也不是每一个哲学系中都有儒学。此外当然还可能有一些零星的儒学社群,但也往往要依附在大学制度之中,那

4、么是不是儒学的前途即寄托在大学讲堂和少数学人的讲论之间?这样的儒学其可能的最高成就是什么?是不是即在于通过西方的思辨方式而最后可取得与西方的哲学界、宗教界平等对话的资格?在学术上,传统的儒学是博雅与通识兼顾而尤其重视会通,今天面对西方学术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儒学是不是还能保持这个理想?或者必须有所选择甚至竞走专业化的道路?如果走选择的路,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儒学不甘仅为“游魂”而仍想“借尸还魂”,那么何处去找这个“尸”呢? 以“家”为“尸”吗?今天是小家庭制度,孝悌将如何安顿?更如何应付愈来愈显著的个人主义的趋势?以“国”为“尸”吗?今天中国人所追的是“民主”,这恰恰不是儒学最见精彩之所在。

5、我希望这篇急就章能够激起大家严肃讨论的兴趣,或进一步的思考。思考是脱出困境的始点。(选自余英时文集中国情怀,有删改)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儒学之所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是因为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社会解体的长期性和全面性。B从戊戌政变到“五四”,不过二十年,从政治制度到一切社会制度,都逐渐瓦解,且呈表面化。C道德推理即使崭新且具有说服力,但若不能造就活生生的人格典范,也难以算是真正的儒学。D儒学不只限于历代儒学经典中,还包括受儒家教义影响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即制度化的生活方式。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儒学的困境”之表现的一项是( )A儒学的发展和社会制度息息相关,而现代儒学和

6、制度之间的联系已中断,失去了立足和发展的土壤。B传统儒学兼顾博雅和通识,尤其重视会通,面对西方学术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发展方向迷茫。C即使只凭借大学讲堂和零星的儒学社群,现代儒学也可以通过西方的思辨方式取得与西方哲学界和宗教界平等对话的资格。D在小家庭制度盛行、个人主义趋势越来越显著、中国人追求民主的现代,现代儒学难以安顿和发挥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文化运动”是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全面反传统的运动。因为传统即儒学,所以儒学在这次运动中首当其冲。B传统儒学的特色在于它全面安排人间秩序,所以,如果不通过制度化,儒学就无法得到落实。C和传统儒学“讲学”之地广阔多

7、样相比,现代儒学相对狭窄单一。于是,作者对现代儒学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D文末交代了创作目的,即想激发大家严肃讨论的兴趣或进一步的思考。因为只有思考,才有可能让现代儒学摆脱困境。【参考答案】1D2C3A【试题分析】的困境之表现”。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传统即儒学”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末说的是“儒成为反传统的最主要的对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当今诗坛,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为诗意主要来自于语言的陌生化。诗评家陈仲义认为:“就语言层面来说,陌生化担负着对老去语词的埋葬任务,追求语词前景化,时刻对司空见惯的功利语言、实用语言实施狙击、拦截,增加感觉长度、制造新鲜

8、刺激,因其特别符合诗语的求新天性,陌生化的合唱一浪高过一浪,陌生化终成为现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标的之一。”但我要说的是,由于诗人们过于偏好陌生化的语言,导致诗歌偏离了读者的审美趣味,诗歌的面孔变得十分陌生,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远离诗歌和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当前的诗坛需要有一种让读者觉得亲切和亲近的诗歌出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从学术层面看,任何把某种诗学理论极端拔高的结果,都会导致诗歌创作生态发生不必要的偏离。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出不同的诗学观点和理论,显得比较艰难。尽管这样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中国内地的青年学者、批评家苍耳等,首先质疑了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危害。苍耳认为:高度变形的语言恰恰对深入本体世

9、界构成了一次障碍、一种抵消;它只是揭示了诗歌语言的一极,而忽略了潜在的另一极亲近化;亲近化意味着归本、归源、归朴、归真。诗评家陈仲义也认为在某些语境下的熟悉语言,处理得好,一点也不会比陌生化语言差。诗人王立世是这种亲近化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他这方面的代表诗作,我认为当推他的夹缝。夹缝这首诗就这么短短几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味却是无限的丰富的。就是这样丰富的人生体验,诗人王立世,没有像有的诗人那样将满腔的情绪完全倾倒而出,而是很节制地选取了“夹缝”这一中心意象,同时撷取人们常见的花草、空气、鸟鸣、风雨等意象进行了丰富而又亲切的描写。他不像有的诗人板着面孔,更不像有的诗人故作高深,在那里写

10、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读懂的诗篇。应该说,当今诗坛不缺少法官般刻板的诗人面孔,也不缺少哲学家般缥缈的诗意述说,更不缺少那些让人感到陌生和新鲜的现代或者后现代诗篇,缺的恰恰就是像夹缝这种让人感到亲切而又诗味十足、让人读之觉得亲近而又诗意深邃的诗篇。现在很多诗评家和诗人认为陌生化的语言是最好的诗歌语言,甚至把它当成唯一的诗歌语言评判标准,这样的认识是偏激而又片面的,也是对诗歌创作有害的。要知道真正好的诗歌语言其实是在朴实中蕴含丰富的内涵,在亲近中交融着饱满的情绪。为此,我认为诗人们有必要清洗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清洗自己的诗歌语言。只有当诗人彻底地清洗掉附着在头脑中那些空洞无用的思想,清洗掉诗人创作时游

11、荡在心中的杂乱无章的情绪,清洗掉诗人笔尖下多余的不必要的语言修饰和枝蔓,诗歌才会变得越来越让读者感到亲近。只有让读者感到诗人可近,诗篇可亲,读者才会将他们阅读诗篇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选自在亲近朴实的诗写中揭示人的生存状态,有删减)附: 夹 缝王立世夹缝里的草弯着腰夹缝里的花低着头夹缝里的空气异常稀薄夹缝里的鸟鸣已变调夹缝里的阳光都被折射过夹缝里的风如箭夹缝里的雨像子弹夹缝,夹缝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安身之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陌生化因为担负着对老去语词的埋葬任务,能够增加感觉长度、制造新鲜刺激感,且符合诗语的求新天性,所以得到了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可。B诗评家陈仲义

12、认为:语言的陌生化追求语词“前景化”,时刻对司空见惯的功利语言、实用语言实施狙击、拦截,陌生化是现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标准之一。C诗人们在诗歌中大量运用过于陌生化的语言,会导致诗歌偏离读者的审美趣味,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远离诗歌和诗人,因此作者呼吁出现亲近朴实的诗歌。D内地的青年学者、批评家苍耳等,在诗歌创作生态已经发生了不必要的偏离的状态下,首先质疑了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危害,这一点令作者感到十分欣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王立世是亲近化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其作品夹缝语言亲切,诗意深邃,以极其寻常的意象带给读者无限丰富的感受和体会。B苍耳认为高度变形的语言忽略了语言的亲

13、近化,亲近化意味着归本、归源、归真。提倡语言陌生化的陈仲义也同样认可语言的亲近化。C当今诗坛充斥着板着面孔或是故作高深的诗人,他们写着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诗篇,诗坛极其缺乏让人感到亲切而又诗味十足的诗篇。D把陌生化语言当成唯一的诗歌语言评判标准,这种偏激、片面的认识对诗歌创作是有害的,事实证明,通俗易懂、语言亲近化的诗歌更受大众欢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们有必要清洗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清洗自己的诗歌语言,不应把追求新鲜刺激作为自己的创作观念,也不应该一味追求陌生化的诗歌语言。B一定语境下的熟悉语言,处理得好,也不会比陌生化语言差,王立世的夹缝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朴实中

14、蕴含丰富的内涵,在亲近中交融着饱满的情绪。C只要诗人头脑中没有空洞无用的思想,创作时无杂乱无章的情绪,笔尖下没有多余的不必要的语言修饰和枝蔓,就会写出内涵丰富,给读者亲近感的诗歌。D诗歌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有时也来自读者的创造,只有让读者感到诗人可近,诗篇可亲,读者才会将他们阅读诗篇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1A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事实证明,通俗易懂、语言亲近化的诗歌更受大众欢迎”错误,原文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只有当诗人彻底地清洗掉附着在头脑中那些空洞无用的思想,清洗掉诗人创作时游荡在心中的杂乱无章的情绪,清洗掉诗人笔尖下多余的不必要的语言修饰和枝蔓,诗歌才会变得越来越让读者感到亲近”。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