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78486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0.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课件(邱关源)第一章(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路原理课程介绍,1)电路原理是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和基本定律进行分析计算,是理工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2)电路研究内容一般分类及应用方向: a.强电部分:电能输送分配、电网、电功率计算、效率、电气安全等;,b.弱电部分:电信号传输、处理、调制解调、滤波、畸变分析、模拟和数字信号、电路特性等;,应用研究领域包括电气驱动、自动化工程、电力电子、电气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仪器及测量、计算机、光电工程等.,电路原理课程介绍,课程的实践背景,电路的功能,进行能量的传送和转换。 实现信号的产生、传递、变换、处理与控制,电路分析过程,电路的分类,线性(linear)电路与非

2、线性(nonlinear)电路 时变(time-varying)与时不变(定常)(time-invariance)电路 稳态(steady state)和暂态(transient state)电路 集总参数(lumped parameter)和分布参数(distributed parameter)电路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线性、时不变、集总参数电路。,电路理论体系,电路分析(analysis):在给定的激励(excitation)下,求结构已知的电路的响应(response)。,电路综合(synthesis):在特定的激励下,为了得到预期的响应而研究如何构成所需的电路,课程性质,电路分析基础

3、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电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讨论电路分析的基本规律和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 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着广阔的工程背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本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的位置,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 电子线路 数字电路 数字系统设计 。,系统: 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语音信号处理 多媒体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 光纤通信 电视原理 。,场: 电磁场理论 微波与天线 。,计算机: C/C+ 数据库及其应用 微机原理和接口 单片机原理 数字信号处理器 。,课程特点: 本课程定位为理工类本科生的基础课,课程知识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研究。课程主要讲述电路的

4、一般分析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本课程研究内容是电子线路、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控制、计算机、电气驱动、电力电子、电力系统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学习所需的准备知识包括物理学、微积分、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线性代数、矩阵等。,课程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些基本性质,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电路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电路中的电磁现象和过程的分析,这些知识是认识和分析实际电路的理论基础,更是分析和设计电路的重要工具。,特点之一:具有基础课的特点,强调理论基础的学习。即:其中涉及很多定理、概念、方法和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特点之二:具有专

5、业课的特点,与实际相关,应用广泛。要学会用工程的观点对电路进行分析。,电路分析课程研究的对象:,1、集总电路的分析。,2、电路中的节点电压、支路电流以及功率和能量。,课程的基本结构:,两类约束(KCL、KVL和元件的VCR)、三大基本方法(叠加、分解、变换域的分析),主要教学环节, 考试,期末70%,实验、作业和和课堂测验30%。,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 崔晓燕 周慧玲 张轶 科学出版社,电路分析基础俎云霄 李巍海 吕玉琴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电路 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简明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希望和要求:,教学形式: 课堂上,主要以多媒体课

6、件形式进行授课,辅之板书进行分析。有时借助计算机软件对电路进行分析; 课后,认真复习,完成作业 。,意见要求及时反馈,教师严谨治学,学生积极配合,共创优异成绩,希望踊跃发表看法,学习的独立性!,2. 电学和电路理论发展简史,1)奠基时期 1752年 富兰克林 证明闪电是电 1785年 库伦 发现库伦定律 1826年 欧姆 发现欧姆定律 1831年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定律,2)通讯时代 1837年 莫尔斯 发明实用电报机 1845年 基尔霍夫提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1875年 贝尔 发明电话 1894年 马可尼和波波夫 分别发明无线电,3)电子管时代 1904年 弗莱明 发明真空二极管

7、 1906年 德福雷斯特 发明真空三极管,4)晶体管时代 1948年 布拉顿等 发明晶体管,5)集成电路时代 1958年 发明集成电路,电路器件建模:通过微观或宏观分析,得到器件端子上电量之间的约束关系,用于描述器件特性。 电路分析:给定电路结构和参数,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分析电路的特性。 电路综合:给定电路性能要求,设计电路的形式并计算元件参数,从而确定电路的结构。,20世纪30年代,电路理论形成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50年代末,电路理论体系基本完善。电路理论的研究演变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电路器件的建模研究、电路分析方法研究和电路综合方法研究。,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本章重点,1.

8、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3. 基尔霍夫定律,重点:,2. 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的特性,返 回,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实际电路,功能,a 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b 信息的传递、控制与处理。,建立在同一电路理论基础上。,由电工设备和电气器件按预期目的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下 页,上 页,共性,返 回,反映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 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2. 电路模型,电路图,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理想元件。,电路模型,下 页,上 页,返 回,8,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有电压、电流、电荷、磁链、能量、电功率等。在线性电路分析中人们主要关心的物理量

9、是电流、电压和功率。,1.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电流强度,带电粒子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下 页,上 页,返 回,方向,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单位,1kA=103A 1mA=10-3A 1 A=10-6A,A(安培)、kA、mA、A,元件(导线)中电流流动的实际方向只有两种可能:,对于复杂电路或电路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时,电流的实际方向往往很难事先判断。,下 页,上 页,问题,返 回,参考方向,任意假定一个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即为电流的参考方向。,i 0,i 0,实际方向,实际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下 页,上 页,表明,返 回,电流参考方

10、向的两种表示:, 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用双下标表示:如 iAB , 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指向B。,下 页,上 页,返 回,电压U,单位,2.电压的参考方向,单位正电荷q 从电路中一点移至另一点时电场力做功(W)的大小。(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电位,单位正电荷q 从电路中一点移至参考点(0)时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实际电压方向,电位真正降低的方向。,下 页,上 页,V (伏)、kV、mV、V,返 回,例,已知:4C正电荷由a点均匀移动至b点电场力做功8J,由b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12J, 若以b点为参考点,求a、b、c点的电位和电压Uab、U bc; 若以c点为参考点,再

11、求以上各值。,解,(1),下 页,上 页,返 回,解,(2),下 页,上 页,结论,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择;参考点一经选定,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值就唯一确定;当选择不同的电位参考点时,电路中各点电位值将改变,但任意两点间电压保持不变。,返 回,复杂电路或交变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实际方向往往不易判别,给实际电路问题的分析计算带来困难。,电压(降)的参考方向,假设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下 页,上 页,问题,返 回,电压参考方向的三种表示方式:,(1) 用箭头表示:,(2)用正负极性表示,(3)用双下标表示,U,U,+,UAB,下 页,上 页,返 回,元件或支路的u,i 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称之为

12、关联参考方向。反之,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非关联参考方向,3.关联参考方向,i,+,-,+,-,i,u,u,下 页,上 页,返 回,分析电路前必须选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必须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 (包括方向和符号),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参考方向不同时,其表达式相差一负号,但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不变。,例,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问:对A、B两部分电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否?,答:A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B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下 页,上 页,注意,返 回,1.3 电功率和能量,1.电功率,功率的单位:W (瓦) (Watt,瓦特),能量的单位

13、:J (焦) (Joule,焦耳),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下 页,上 页,返 回,在t0到t时间内元件的吸收的能量,u,+,-,正电荷从元件上电压的“+”极经元件运动到电压的“”极时,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元件吸收能量。,2.电场力所做功的极性,i,u,+,-,正电荷从元件上电压的“”极经元件运动到电压的“+”极时,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元件释放能量。,i,3. 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判断,u, i 取关联参考方向,P=ui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P0 吸收正功率 (实际吸收),P0 吸收负功率 (实际发出),P = -ui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P0 吸收正功率 (实际吸收),P0 吸收负功率

14、(实际发出),u, i 取非关联参考方向,下 页,上 页,返 回,例,求图示电路中各方框所代表的元件吸收或产生的功率。,下 页,上 页,已知: U1=1V, U2= -3V,U3=8V, U4= -4V, U5=7V, U6= -3V,I1=2A, I2=1A,,I3= -1A,返 回,解,对一完整的电路,满足:发出的功率吸收的功率,下 页,上 页,注意,返 回,下 页,上 页,1.4 电路元件,是电路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1. 电路元件,返 回,5种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电阻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表示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表示产生电场,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电压

15、源和电流源:表示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变成 电能的元件。,注意,如果表征元件端子特性的数学关系式是线性关系,该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否则称为非线性元件。,2.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集总元件,假定每种理想元件都只表示一种基本物理现象且可用数学方法精确定义,并且元件特性集中在空间一点上,无体积大小。,集总条件,下 页,上 页,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假定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均“集中”在元件内部,其对外的作用效果仅体现为元件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也只随时间变化,与其空间位置无关。,注意,返 回,本课程主要讨论线性非时变集总参数电路。,下 页,上 页,例,集总参数电路,两线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16、,当两线传输线的长度 l 与电磁波的波长满足:,返 回,下 页,上 页,+,+,-,-,分布参数电路,当两线传输线的长度 l 与电磁波的波长满足:,返 回,1.5 电阻元件,2.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电路符号,电阻元件,对电流呈现阻力的元件。其特性可用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描述:,任何时刻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的电阻元件。,1.定义,伏安 特性,下 页,上 页,0,返 回,ui 关系,R 称为电阻,单位: (Ohm),满足欧姆定律,单位,G 称为电导,单位:S (Siemens),u、i 取关联参考方向,下 页,上 页,伏安特性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返 回,如电阻上的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公式中应冠以负号;,说明线性电阻是无记忆、双向性的元件。,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阻( R 为常数);,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