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0978455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2019102202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一、 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一群小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其中一个孩子被蒙上了眼睛,其他孩子则或站或躲在不远处,等着被蒙了眼睛的孩子来捉。被捉住的孩子就成为下一个被蒙上眼睛的人。这些小孩的行为能够反映出()思维决定存在,一旦被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其他的小孩存在决定思维,其他小孩不会因为被蒙了眼睛的人看不到而消失思维不能认识存在被蒙上眼睛就无法对其他的小孩产生思维思维能够认识存在.即便是蒙上了眼睛同样可以去捕捉其他的小孩A.B.C.D.2、一位学者说,艺术如果还要继续存

2、在下去的话,它就必须走向哲学,但不是变成哲学;就像哲学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就要走向艺术,但不是变成艺术。这说明(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 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哲学需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哲学和具体科学最终走向完全一致A.B.C.D.3、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4、2018年春节期间,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他们祈祷着自己的儿女今年高考能考个好成绩。这种世界观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

3、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5、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A.B.C.D.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

4、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B.C.D.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9、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

5、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 “大地不老”的现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A.B.C.D.10、贵州侗族设计师石昌鸿在创作贵州字标时(如下图),他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茅台和黄果树瀑布,所以特意把贵字做成酒杯, 融入苗族银饰和牛角,色彩则运用渐变色表现贵州的多彩和神秘。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

6、事物的本质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A.B.C.D.11、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许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这体现了( )A.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 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C.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2、唐代韩愈认为,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 “薄”了。这表明读书要()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做到解放思想D.坚持实事求是13、有资料显示,有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

7、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上述材料反映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C.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14、为强化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环保部多管齐下联动治理京津冀地区雾霾。这表明()A.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B.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C.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D.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5、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

8、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B.C.D.16、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17、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 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A.彻底的不可知论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D.可知论18、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

9、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20、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

10、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A.B.C.D.二、材料分析题选择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

11、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0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

12、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10分)。高二文科政治答案:1-5:DAACC 6-10:DBCAB 11-15:DACBA 16-20:BDBBD21:(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

13、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2)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同时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3)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总结和运用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每点三分,答对三点给十分)22:(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户籍制度的认识源于生活实践。(2分)(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行户籍制度带来的户籍歧视等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原有户籍制度认识的深化。(2分)(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广东、福建的实践证明,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籍附带利益的理论是行不通的。(3分)(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目的是为了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