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8451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下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诚:实在,确实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报:报告,回报C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后退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前往 奉:双手捧着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于是”相同。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于是”不同。C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于是”不同。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于是”相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璧有瑕,请指示王4下列各句

2、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A我见相如,必辱之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下列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何以知燕王而君幸于赵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会于西河外渑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B/C/D/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

3、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

4、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诈赵而胁其璧胁:勒索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C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 僇:通“戮”,杀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柔:使怀柔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B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C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D吾故曰/蔺

5、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用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5分)译文:(2)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5分)

6、译文:三、语言运用(16分)10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6分)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 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2)人学的史学观: 。11学校将邀请北

7、京京剧团演出京剧将相和选段。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太熟悉,但对“将相和”的情节却不陌生,因为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上内容,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广告语。要求: 内容明确,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有感召力;不超过24字。(6分)答:12. 将下列语段换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4分)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的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的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答:课下能力提升(十一)1解析:选B“报”意为“答复,回复”。2解析:选A两个“所以”都是“的原因”之意,两个“于是”都表承接。3解析:选

8、BB项,古今意义相同,均为“认为”。A项,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C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4解析:选CC项,与例句同,都为意动用法。A项,使动用法;B项,名词作状语;D项,名词作动词。5解析:选D为判断句,为被动句,为宾语前置句,为状语后置句,为定语后置句。6解析:选D“柔”应为“柔韧”,这里作状语,译为“用柔韧的办法”。7解析:选D两处“也”后应断开,“劲渑池”与“柔廉颇”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则”前应断开。8解析:选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

9、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9答案:(1)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秦国)那时说是要得到和氏璧,这是实情,而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2)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秦国)那时说是要得到和氏璧,这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

10、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

11、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10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11答案:为国家,廉蔺尽弃前嫌;看京剧,弘扬民族文化。12答案: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他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他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