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8440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 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何必曰利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谋取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遇:契合,投合C怀利以相接 接:交接、交往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徒:弟子答案D解析徒:类。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远千里而来 B王亦曰仁义而已矣C何以利吾家 D鸡鸣而起答案C解析古义: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今义:家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孟子遇于石丘A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B而相泣于中庭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寡人之于国也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介词,在。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C项

2、介词,表比较,和。D项介词,对于。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苟为后义而先利B何以利吾国C先生将何之D未之有也答案A解析A项为一般句式。B项“何以”,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C项“何之”,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之何”。D项“未之有”,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未有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何以利吾国B上下交征利C苟为后义而先利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答案B解析A项使动用法,C、D两项都是意动用法。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

3、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4、王请无疑。”(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乙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梁惠王:即魏惠王。梃:棍棒。晋国:魏原属晋,所以梁惠王自称晋国。愿比死者一洒之:愿意为战死者报仇雪恨。比,为。洒,通“洗”,洗雪。耨:锄草。刍荛者:割草砍柴的人。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

5、的人。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哪里B省刑罚,薄税敛 省:减少C彼夺其民时 夺:失去D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禁:禁令答案C解析夺:夺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B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C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D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答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把梁惠王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称之为“率兽食人”,表现了孟子正直、坦率的性格。B甲文中针对梁惠王丧师失子、兵挫地削之后急于报仇雪耻的心理,孟子提出了忠告,即实行仁政得民心,则无敌于天下。C乙文中孟子运用对比和比喻,将“文王之囿”和“宣王之囿”进行对比,将“宣王之囿”比作陷阱,巧妙地劝说齐宣王“与民同之”。D甲乙两文,虽然孟子面对的国君不相同,谈论的话题不相同,但却都是直接劝说国君施行仁政。答案D解析甲文是直接劝说,乙文是间接劝说。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译文:_(2)则是方四十

7、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_答案(1)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2)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简直成了国家设置的陷阱。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同样合乎情理吗?参考译文甲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

8、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梁惠王说:“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三国分晋之后的魏国)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愿意为战死者报仇雪恨,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

9、,(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乙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有一个七十里见方的捕猎场,真的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孟子)说:“可百姓还嫌它太小呢。”(宣王)

10、说:“我的捕猎场才四十里见方,可百姓还觉得太大,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捕猎场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场。百姓嫌它小,不是很合理吗?我刚到达(齐国的)边境时,问清国家的重大禁令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如果有谁)杀死了场地里的麋鹿,就跟杀死了人同等判刑,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简直成了国家设置的陷阱。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同样合乎情理吗?”三、语言表达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

11、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_。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

12、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_。答案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丈夫”11下面是节选的某校元旦晚会的开场白,请结合相关语句,补写出空缺的部分。回顾旧事,我们激情满怀;_。送你一千个祝福,祝福里有我诚挚的笑颜;送你一万个祈祷,祈祷里是我们晶莹的杯盏。_;让温馨伴着你,温馨的名字叫永远。我的祝福飘在长风里,如歌如梦;_。今夜有梦,今夜无眠。答案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让欢笑伴着你,欢笑的名字叫灿烂我的祈祷飘在雪花中,如诗如画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嵌入式仿写题,第处仿“回顾旧事,我们激情满怀”,内容上要注意,这是辞旧迎新之时,

13、所以仿写的内容应该是迎新的内容,可以是展望未来之类的;第处,仿“让温馨伴着你,温馨的名字叫永远”,形式上只需替换两个词“温馨”“永远”,因为是元旦晚会,应该表达一种祝福,所以可以选择“欢笑”“幸福”等;第处仿“我的祝福飘在长风里,如歌如梦”,并且与前面“送你一万个祈祷”一句相照应,所以此句应该是“我的祈祷,”。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