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82609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早期经济周期研究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一 、早期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周期类型及原因,长周期:是指一个周期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由康德拉耶夫(Nikolar D. Kondratiev)于1925年最早明确地、系统地提出,又名康德拉耶夫周期; 中周期:指一个平均时间长度为8到10年的周期。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lement Juglar) 于1860年提出,又名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指平均时间长度约为40个月的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oseph K

2、itchin)于1923年首先提出,故又称基钦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库兹涅茨(Simon S. Kuznets)于1930年提出来了一种20年左右的长周期。,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类型的划分,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于1939年对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又包括三个短周期,其中,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为910年,长周期为5060年。 他以各个时期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即产业革命时期,以纺织工业的创新活动为主导; 第二个周期是从1842年到1897年,即以

3、“蒸汽机和钢铁工业的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时期”; 第三个周期是1897年以后,以“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的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时期”。,第一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770一1830年) 中心国:英国 产业:纺织业 第二个长波的繁荣时期(1830一1890年) 中心国:英国;产业:钢铁和采煤 第三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890一1935年) 中心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产业:电力、化学 第四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935年一1985年) 中心国:美国、日本、“四小龙”; 产业:原子能、电子计 算机、航天技术等 第五个长波(1985年-2040年) 中心国:美国 产业:卫星和激光通讯; 空间通讯,资本主义经济周

4、期中的五个长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几个经济周期,第一个周期:1981-1986年,持续六年,振幅10% 高峰:1984年,增长率15.2% 低谷:1981年,增长率5.2% 第二个周期:1987-1990年,持续四年,振幅7.8% 高峰:1987年,增长率11.6% 低谷:1990年,增长率3.8% 第三个周期:1991-1999年,持续九年,振幅6.6% 高峰:1992年,增长率14.2% 低谷:1999年,增长率7.6%,第四个周期:2000-2009年,持续九年,振幅2.7% 高峰:2007年,增长率11.4% 低谷:2009年,增长率8.7% 第五个周期:2010-2015年 高峰

5、:2010年,增长率10.3% 低谷:2015年,增长率6.9%,经济周期的原因,消费不足论:把萧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消费不足。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西斯蒙第、霍布森、凯恩斯等。 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度论可以分为货币投资过度论和非货币投资过度论。前者的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密塞斯;后者的代表人物卡塞尔、威克塞尔等。 纯货币危机论:把经济周期看作一种货币现象,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动的结果。主要代表是弗里德曼。 创新周期论:由熊彼特提出。,心理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理反应的周期变化。主要代表人物有庇古和凯恩斯。 太阳黑子论:由杰文斯于1875年首先提出。认

6、为太阳黑子周期性地造成恶劣的气候,使农业收成不好,影响了工商业,从而使整个经济周期性地出现衰退。 政治周期理论:由卡列茨基提出。认为政府交替执行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结果,造成了扩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波动理论,波动理论主要可以分为: 凯恩斯波动理论:存在名义扰动,以及工资、物价不能对这些扰动进行完整的调整是波动的主要原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基于瓦尔拉斯经济的拉姆齐模型,认为经济波动源自技术、政府购买等真实扰动。 该模型对拉姆齐模型进行两个方面的修改: 在拉姆齐模型中加入了真实扰动(技术和政府购买); 考虑了就业变动。,2、经济波动理论概述,(1)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 19世纪初,法国经济

7、学家西斯蒙第用劳动者贫困化所引起的消费不足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 他认为,一个社会消耗劳动从事生产的惟一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取决于那些不劳动的人的需要,而非那些劳动者的需要。这将导致生产的无限扩大,同时降低了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生产过剩危机不可避免。,(2) 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 萨伊定理预示了经济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危机,因为“供给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即生产带来的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而马尔萨斯却认为,即使储蓄全部转为投资,也可能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他推理如下:投资的最终结果仍将是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生产依然取决于消费。过度储蓄意味着过度投资

8、,这意味着生产将超过消费,出现过剩危机。,(3) 霍布森的储蓄过度论 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认为,国民收入中部分被储蓄起来用于投资是生产发展所必需的,但储蓄比例过大将会导致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生产的扩张,从而引起生产过剩危机。 霍布森将储蓄过度(消费不足)归咎于:一是消费的保守主义;二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当,即雇佣阶级和占有者过多的分配份额造成了过度的储蓄。,(4) 比例失调理论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当局人为的信用扩张扭曲了资本品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之间的配合比例。 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信用的人为膨胀将导致投资扩张和消费的非自愿减少。信用膨胀的停止,以及

9、消费的逐渐恢复将使货币资本的供给小于资本需求,投资被迫中止,出现危机。,(5) 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 熊彼特认为,经济均衡被打破的原因在于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借助银行扩大信用的帮助进行的投资和创新。 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鼓励其他企业也开始扩大生产,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使消费者开始增加消费,甚至贷款消费。消费的增加再次刺激了投资。 经历一段时间后,创新逐渐扩散到较多企业,由创新带来的较高利润也逐渐消失,扩张结束。 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意味着新产品新技术对落后部门的冲击,那些在经济高涨期间过度扩大的投资在萧条阶段的毁灭是社会经济从失衡走向新均衡的必然的有益的过程。,(6)乘数加速数理论 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

10、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乘数加速数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出的快速增长刺激了投资,大规模的投资反过来刺激产出增长得更快。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潜在经济能力完全被用尽。在这饱和点上经济增长率开始放慢,放慢的增长反过来又减少投资,这将使经济进入衰退,直至到达谷底。然后经济过程又呈现相反的运行状态。 该理论属于内生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运用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交互作用的机制,分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模型。它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最先提出来的,因此这一理论模型在西方经济学界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乘数原理用来说明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则用加速原理来进行说明。,平均

11、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存量叫做加速数(Accelerator)。若用a表示加速数,则a等于资本增量和产出增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总投资等于净投资与重置投资之和: 第t期的总投资=a(Yt-Yt-1)+第t期的折旧 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资本存量得到了充分利用;生产技术不变;加速系数a固定不变。,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新发现 或新发明,投资增加,国民收入 成倍增加,乘数作用,加速数作用,投资增加,国民收入 再增加,经济扩张(顶峰),销售停止增长,投资下降,乘数作用,国民收入 成倍减少,加速数作用,投资减少,国民收入 再减少,经济衰退(谷地),部分企业必要 的更新投资,乘数和

12、加速数 相互作用,收入和投资 不断增加,经济复苏,(7)货币学派观点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周期归因于货币和信贷的扩张和收缩。 该理论认为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短期经济运行出现波动。,(8)真实商业周期理论 20世纪80年代,基德兰德(F.E.Kydland)等人提出了真实商业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一些对经济持续的实际冲击引起的。 实际冲击包括大规模的随机技术进步或生产率的波动,这种波动引起相对价格波动,理性的经济当事人通过改变他们的劳动供给和消费来对相对价格波动作出反应,从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

13、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和新古典学派都将经济波动放在短期、放在总需求的变动上,并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取决于资源、技术等实际因素,是平稳增长的。与此相反,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将会改变增长路径,经济不再回到以前的增长趋势上。GDP的波动实际上是增长趋势自身的波动,而不是短期产出围绕趋势产出上下波动。增长趋势和周期波动都来源于技术等因素的冲击。,二、真实经济周期,(一)真实冲击 语言表述:从索洛到货币主义再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都把经济增长看作一个能够自动向均衡状态调整的过程,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平滑的。货币(需求)冲击会暂时偏离增长趋势,但很快又会回复。,公式表述,

14、表示第t期的长期数据, 是长期平均增长率, 表示意外冲击 只要 ,产出在受到冲击后都会逐渐回到长期增长趋势上来, 越小,产出恢复得越快。特别的, 时,冲击仅影响当期的产出水平,图示,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增长路径,Nelson和Plosser经研究发现,是一个接近于1的常数,即 这被称为单位根过程,产出在受到冲击以后不会回到原来的增长路径,而是走上一条新的增长路径,随机游走,上式表明经济增长是一个受随机扰动影响的随机游走的过程 Campell和Mankiw等的计量研究进一步表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1,意味着随机扰动冲击不仅具有持久性,而且还会扩大,(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商业周期:

15、产出波动、就业波动 实际商业周期理论:平衡增长路径为或,研究与平衡增长路径的偏离或的决定因素。 Walrasian模型下展开含义: 没有外部性 没有信息的不对称性 没有缺失的市场 没有其他不完善性,问题提出,Ramsey模型符合Walrasian模型的特征。 Ramsey模型的扩展:家庭因应外部冲击改变行为而导致产出等波动。 扰动的来源: 技术冲击(生产函数变化):改变产出数量 政府采购冲击:减少家庭用于消费和储蓄的产出数量 就业波动,基本的实际周期模型,家庭的目标函数: 参数含义: U:家庭的终生效用;:主观贴现率;u:个人的瞬时效用;c:个人的瞬时消费; :个人的工作时间;1:时期长度为1

16、; :个人的闲暇时间;N:人口数量;H:家庭数量; N/H:家庭成员数量 。 瞬时效用函数:,基本的实际周期模型,人口增长率为n; L为整个经济的劳动时间; 为人均消费; 为人均工作时间,基本的实际周期模型,消费者的目标函数:,基本的实际周期模型,Cobb-Douglas生产函数:,没有政府时的需求:,基本的实际周期模型,折旧率: 资本存量: 没有政府时的资本存量:,基本的实际周期模型,生产要素的报酬: 工资率=劳动的边际产出,基本的实际周期模型,资本的边际产出包含利息率和折旧率,技术冲击,无技术冲击:,技术冲击,有技术冲击: 项的特征: 扰动项反映技术冲击,政府采购的冲击,人均政府采购的增长率等于技术增长率,即 政府采购的增长率等于技术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 关于 项,对与Ramsey模型的偏离的分析,对引入“闲暇”、“技术冲击”和“政府采购冲击”的分析 跨时期替代:引入“闲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