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8241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政府支出概述(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ppt(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政府支出概述,5.1 政府支出分类与结构 5.2 政府支出规模及增长 5.3 政府支出的效益及控制,5.1 政府支出分类与结构,政府支出分类与结构,按经济性质分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 按政府职能(或费用类别)分类 其他分类,5.1.1 按经济性质分类,Exhaustive expenditure (Purchase expenditure) :也称购买性支出,它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活动所需的或用于政府投资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消耗性政府支出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之内。 Transfer expenditure: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

2、益人。是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 该分类常用于分析政府支出的经济影响。,消耗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其扩张效应很大:政府购买增加 需求扩张,实现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 转移性支出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是间接的影响过程,扩张性较小。,政府支出,是否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是,否,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形成对市场的购买压力,不形成对市场的购买压力,接受者用于消费或生产,接受者用于储蓄,在政府支出总额中

3、,消耗(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政府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政府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政府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重(%)1992年,资料来源:A.B.莱普斯特发展中国家政府,中国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不包括国内外债务及利息支出。,政府消耗支出、转移支出占GDP 的比重,我国政府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 单位:亿元

4、, R,比重,5.1.2 按支出用途分类,迄今为止的我国政府的支出结构就是遵循马克思的设想,按用途分为补偿性支出(C)、消费性支出(V)和积累性支出。 从预算科目看,挖潜改造资金属于补偿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属于积累支出。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等等,则后消费性支出。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可分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补贴支出等。 以政府支出的用途和去向为标准,防务支出和民用支出两大类,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 单位: R,5.1

5、.3 按政府职能(或费用类别)分类,运用该分类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 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政府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分类法,政府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保健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支出、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支出、经济服务支出以及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美国联邦政府支出结构变化,不同收入水平国家财政支出结构(19831993年) 单位:,我国各时期财政

6、支出按费用类别的比重 单位: R,5.1.4 其他分类,按政府部门分类:政府各部门在年初提请预算报告,然后由预算司(政府部)统一核算,然后通过部门拨下去,同时统一填表上交人民代表大会。 按去向及作用: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 按可否调整:可控性支出与不可控性支出。,美国,R,5.2 政府支出规模及增长,政府支出规模及增长,政府支出规模及衡量标准 各国政府支出规模比较 政府支出的增长模型 Adolf Wagner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国家干预理论(Keynes)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时间型态理论)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综合分析,5.2.1 政府支出规模及衡量标准,作为衡量政府活动

7、规模的指标,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比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绝对量考察:按当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政府支出。 相对量的考察: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R,几个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绝对数量增长情况,我国政府支出增长情况(单位:亿元),主要西方国家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5.2.2 各国政府支出规模比较,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经历了迅速增长和受控增长两个阶段。(P1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增长明显,尤其是公共投资支出。(P120) 就中国而言,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较高。经济改革以后,该比重大大下降,近年来

8、又有所回升。(p121),1989年OECD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占GDP的百分比,R,5.2.3 政府支出的增长模型,(1)Adolf Wagner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the law of expanding state activity):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政府支出的相对增长 。 政治因素: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增加,使政府的行政、司法职能扩大; 经济因素:一方面,弥补市场失灵的要求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增强;另一方面,教育、娱乐、文化、保健等公共支出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大,其增速快于GDP的增速。,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

9、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 。 R,(2)国家干预理论(Keynes),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主张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 国家干预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现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R,(3)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时间型态理论),Peacock 和Wiseman用英国1890-1955年的公共支出资料提出: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而造成的。 假设前提:政府是愿意多支出的,而公民们不愿意增加税。 内在因素:税率不变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增加,支出增加。政府开支占GNP的比例保持稳定。 外在因素:社会发展时期总会

10、遇上动荡时期(战争、饥荒、其他社会灾难)。当出现战争等外公因素时,政府的开支急剧增长,政府开支占GNP的比例上升。在危机时期过后,政府开支的规模虽然下降,但不会降低到危机前的水平。,政府支出的增长趋势与过程:,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年代,战前,战时,战后,Displacement effect,Inspection effect,Threshold effect,R,(4)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Musgrave和Rostow 倾向于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基础设施等较高的社会投资。 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规模减少,市场失灵问题突出,要求政府介入。 成

11、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变化,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R,(5)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综合分析(A),公共支出需要方面的因素: 政治因素: 军备的加强;国家机构的扩增 经济因素: 经济干预的加强;物价的上升 社会因素: 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增;,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综合分析(B),政府资源供应方面的因素: 国民收入的增长; 税收征管的强化; 发行公债的便利条件增加; 增发不兑现货币可能性的存在。,R,5.3 政府支出的效益及控制,政府支出的效益及控制,政府支出也要讲求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政府采购制度,5.3.1 政府支出也要讲求效益,效益的概念。 政府支出

12、效益的特征: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 效益分析的途径: 宏观角度:就整体的政府支出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 微观角度:就某一项目或方案的预算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social opportunity cost of budget funds,机会成本的概念: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效益比较。 公共产品边际效益 私人产品的边际效益 = 公共产品边际支出 私人产品的边际支出,R,5.3.2 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3、成本-收益的类型 成本与收益的衡量 实例,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概念,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是用适当价格,计算可比的各种公共支出项目(或同一项目的不同方案)各自在其全部寿命期内,预期发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流,将其折为现值后,进行比较反应其有利与否,并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有利程度,以便择优录用。,R,成本-收益分析的步骤,1.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 即政府首先根据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选择若干个行动目标,根据这些目标,确定若干备选项目。 2.政府选择方案和项目。 (1)详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并运用贴现方法将这些成本与效益折成现值; (2)根据业已确定的政府支出总规模,在诸备选项目中选择一

14、个最佳项目组合; (3)对此项目组合作机会成本分析,最终将支出项目确定下来。,R,成本-收益的类型,真实的和货币的 直接的和间接的 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间的和最终的 内部的与外部的,水力发电工程的成本与收益,R,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消费者剩余 影子价格 针对无价可循或有价不当的商品或劳务所规定的较合理的替代价格 时间因素的考虑:贴现及相关指标NPV、BCR、IRR,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超过他们实际上支付的价格总额的金额。,P D=MB Q back,P,贴现和成本-效益的衡量指标(1),折现的基本公式是:P=A/(1+r) 公共支出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流分别为: B1,B2,B3Bn

15、 C1,C2,C3Cn 净现值NPV: B1-C1 B2-C2 B3-C3 Bn-Cn Bi-Ci NPV= + + + = 1+r (1+r)2 (1+r )3 (1+r)n ( 1+r)i,n,贴现和成本-效益的衡量指标(2),益本比BCR: 内部报酬率IRR:,西方经济学家对社会贴现率的选择有: 社会贴现率等于私人投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 社会贴现率等于社会时间偏好率; 以政府的借款利率作为社会贴现率。,R,实例:防洪工程的成本效益,三峡工程数据,按照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预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00.9亿,其中投资的分配: 修建主体枢纽工程500.9亿 三峡移民400亿 17年建设期间(19

16、92-2009)因物价上涨而增加投资749亿元,贷款利息389亿元 最初预测三峡工程投资总额2039亿,近几年因利率、物价较低,如持续,大约花费1800亿 三峡的社会经济效益: 发电(2003年55亿度,一年一个葛洲坝;完工时可发电900-1000亿度,满足30个百万人口城市全部供电需要) 防洪(能防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航运的改善,R,5.3.3 最低费用选择法,只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 步骤: 根据政府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 以货币尺度,计算各有形费用并加总。贴现费用流。 按费用的高低排序。 多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成本容易衡量而受益难以衡量的项目。,R,5.3.4 中国公共支出重大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的涵义、特点和原则 政府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