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7121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郭磊).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郭磊博士,郭磊,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导师。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者。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2017年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宏观第一名大满贯。,“新时代”:对三步走、两个一百年实现步骤的进一步界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步走,两个一百年,新时代,未来30年目标隐含的经济增长图景,2021年:人均GDP破10000美元是大概率(全

2、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人均GDP破40000美元是大概率,GDP规模大致相当于美国2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1981年,中国人均GDP286美元;印度281美元;2017年,中国人均GDP8480美元;印度1850美元。 2021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49年人均GDP突破4万美元是大概率。 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会不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墨西哥,2017年8000美元;2005年8400美元。十九大的一系列中期经济举措给出了解决方案。,基建和新城市群红利:有助于形成产业纵深与增长梯队,十九大报告:加强水利、铁路、公路、

3、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十九大报告: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建狂魔。中国目前高铁占全球65%,高速公路占全球35%。 兰新铁路与乌鲁木齐;合肥、南昌的新制造业基地;广州-深圳-东莞未来硅谷的设计 中国的新雁形模式:全世界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二三线城市对于制造业的承接,不同定位的城市群,传统制造业红利:在“供给端质量”上的潜力,十九大报告: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十九大报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十九大报告:促进我国

4、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几乎没再强调去产能。 技改,美国87年煤炭供给侧改革、中国97-98年供给侧改革。,工程师红利:来自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十九大报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5、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这里强调创新的主体是国家和企业。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两个大的产业值得关注。 每年数量最庞大的理工科毕业生,“工程师红利”;论文数量;2017年全球的独角兽,中国占40%;PCT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一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6年,美国、日本、中国专利申请量分别为5.66万件(同比增长-1.3%),4.52万件(同比增长2.3%),4.32万件(同比增长45%)。,共富红利:从扶贫、乡村振兴到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十九大报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

6、负总责的责任制,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公平与效率;降低收入差距;目前还剩下最后4000万贫困人口 富裕阶层、中产阶级、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存量经济红利:混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十九大报告: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7、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十九大报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未来混改和债转股可能都是去杠杆的方式。 2016年底,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基本完成相关改革任务。这次相当于保证了政策延续性。,一系列红利将助推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经济的三次去化,2012年,去出口化;出口不行,地产来撑 2014年、2017年,去地产化。地产不行,基建来撑。“中速增

8、长平台” 2020前后,去基建化。消费来撑?,去出口化,9.7-7.7,去地产化,7.7-6.7,去基建化,6.7-5.7,第二阶段的结构问题及其压力,四大雷区,相互缠绕,房价泡沫,影子银行,融资平台,两高一剩,政策的突围:稳住增量,政策采取一系列手段创造一个新动力。,政策的突围:整顿存量,政策采取一系列手段进行存量排雷。,2014,43号文 2015,新预算法 2016,88号文 2017,补丁,PPP 2018,混改、债转股,一轮房地产周期的结束和地产的软着陆、去弹性化,十九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9、相对价格:以纽约和上海为例 政策的变化:逐渐升温的供给端管制 未来:供需两端的长效机制 普遍性溢价的消失,个别溢价的形成 不能寄希望于房价剧烈调整 房地产这个行业本身的未来:未来有点像白酒 下一轮居民资产切换的受益资产会是什么?,可能被忽视的人民币的中期向上重估,权益资产配置的中期慢牛,规则的逐渐合理化,估值的逐渐稳定化与合理化 居民家庭资产中长期配置,股市下一个5-10年的的结构线索:第三轮产业变迁,1980-1987的婴儿潮;2011年前后度过刘易斯拐点 18-20岁的时候,1998-2007,中国出口产业链; 25-28岁的时候,2005-2015,中国房地产产业链; 35-38岁的时候

10、,2015-2025,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城市基建、环境、消费、旅游、金融保险、医药健康、子女教育(“高端制造”+“美好生活”),线索之一:政策和估值推动 “工程师红利”加速释放,什么是工程师红利?教育、研发、孵化;以AI为例 2035年“创新型国家前列”,B端创新 政策环境和产业估值环境的改变将激励企业加快进入“研发收获期” 1)研发收获期;2)国产替代;3)一级市场估值映射,线索之二: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产业进入黄金十年,从人口结构上来看,35-45岁(中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在趋势性上升;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 这将对应着休闲运动、医疗保健、健康养老等产业进入黄金

11、十年。,线索之三: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提升将推动消费品牌化,精准扶贫将在未来三年内解决最后4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将会驱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窄。 贫富差距收窄将带来大众消费(对收入效应比较敏感)和中低端品牌化消费的一轮扩张,2017年主线逻辑就是“需求扩张+供给收缩”下的名义GDP扩张,需求扩张带来量,供给收缩带来价,合起来就是量价齐驱的名义GDP的回升。 实际GDP从2016年的6.7%上行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6.9%;供给收缩带来价,平减指数从2016年的1.2%上行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4.2%。,所以2017年股市整体偏牛,且原材料是最好的投资品之一,我们在20

12、17年初曾经提示朱格拉周期上升期可能会依次表现的三大主线: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业、外围出口与航运。 实际上原材料确实属于2017年表现最活跃的资产之一。这个在逻辑上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它一则受益于量,内生的需求量伴随着需求扩张在扩张;二则受益于价,价格伴随着供给收缩而上升。,所以2017年债市是整体偏熊,利率中枢出现了一轮重估,名义GDP的回升可能是一个首要因素。2016年Q4名义增速开始剧烈回升;2017年前三季度,名义GDP一直在11%以上的高位。这一点与利率表现大致吻合。 Q4的利率上升可能有一定中美利差驱动,但就全年来看,美债基本上是首尾都是2.3。 金融去杠杆带来的风险溢价上升可能是一

13、个压力因素,所以利率上升最陡峭的阶段是在Q2。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金融去杠杆的缓和期,利率压力也并无实质性放缓。,2018年名义GDP扩张期结束,经济温和放缓,估计名义GDP会从2017年的11%回落至10%左右;实际GDP从6.9回落至6.7,2018年名义GDP扩张期结束,韧性之下缓和回落,政策:财政依旧中性略偏宽,货币中性略偏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压缩一般性支出” “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1)赤字率可能会不变;广义赤字(狭义财政支出+城投债+政策性金融债+PSL+铁路建设债+专项建设债)可能会略有收窄。 2)基建相对来说仍中高速 3)可能重点支出棚改、公租、环保、乡村等 4)可能会有的减税 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去年的说法是调节好货币闸门) 1)狭义:信贷估计仍会大体持平 2)广义:社融会受金融政策影响,估计略低于今年的12-13% 3)价格:通胀预期和利率预期会比2017年压力大,2018年的大类资产定价逻辑:复苏中期的线索转换,股票市场的基本情特征判断,企业盈利是名义GDP的影子指标,企业盈利增速放缓 焦点分散,周期、成长、消费都能逻辑自洽 震荡加剧,经济可验证性变低,利率不确定性加大 确定性溢价:价格驱动;资产负债表表重估;设备周期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