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68581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辉映(yng)九霄(xio)奇迹(j)不同凡响(fn)B.翌年(y)酝酿(rng)横亘(gn)摘星揽月(ln)C.应用(yng)苛刻(k)扭转(ni)载人飞船(zi)D.着陆(zho)耸入(sng)轨道(u)可供借鉴(gng)思路解析A项,“迹”应读“j”;B项,“酿”应读“ning”;D项,“着”应读“zhu”。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云霄公德心不同凡响绝无仅有B.嫦娥蒸气机神舟飞船耸入云天C.跨越催化剂平心而论振古烁今D.酝酿负作用摘星揽月捷报频传思路解析B项,“蒸气机”应为“蒸汽机”;

2、C项,“振古烁今”应为“震古烁今”;D项,“负作用”应为“副作用”。答案A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的各测控站(船)洪亮、清晰的报告声此伏彼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而位于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内,科技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收集从各测控站发来的数据。此时的杨利伟安之若素地坐在飞船内,他用坚如磐石的意志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A.此伏彼起B.全神贯注C.安之若素D.坚如磐石思路解析C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合语境。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神舟”十一号飞船

3、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B.回顾人类太空征途,构建往返天地的运输工具是基础。没有核心技术,哪来飞天梦的实现?C.科技馆以创新、绿色、科技为主题,采用高效生产模式,运用多管道立体栽培、柱式立体无土栽培等技术,实现了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航标和新突破。D.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高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思路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验证”后加“任务”。C项,搭配不当,“实现”和“航标”不搭配,可删除“

4、新航标和”。D项,不合逻辑,“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而“圆大学梦”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都是有利的一面。答案B5排列下列各句,只写序号即可。航天飞机要返回地球时,便启动机动发动机最后像普通喷气式客机那样,在跑道上俯冲着陆使它脱离原来的地球轨道在大气层中作无动力滑翔飞行高度逐渐降低,再入大气层。返回地面后,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加装助推器和燃料箱,又可再次升空飞行。思路解析抓住关键词“最后”“再”等,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即可。答案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

5、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

6、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6文章第一段,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外,还有什么作用?思路解析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可从描述的场景和渲染的气氛的角度进行思考。参考答案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引人联想。7文章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思路解析文章前三段是新闻

7、的导语,第四段是一个过渡性语段。围绕“过渡”分析作用即可。参考答案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索努力的过程。8文章描写火箭发射的情景时用了一连串动词,找出这些动词,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思路解析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情景的文字集中在第二段,这些动词非常明显,可以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思考这些文字的作用。参考答案这些动词有“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9请以节选部分的文字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思路解析新闻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

8、激情。理解时要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来体会。参考答案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景物时有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7分钟完美对接,16载拼搏奋斗刘锟史忠军作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主要研制单位之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资源舱、推进舱的结构与总装,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以及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要设备和总体电路电缆网的研制任务。为了7分多钟的完

9、美一瞬,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奋斗了16年之久。对接机构:抓先机攻关16年为抓住对接机构研制任务的先机,早在16年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就谋篇布局,开始了艰难攻关。1995年,开始技术原理的探索和仿真试验;1999年,研制出第一台原理样机;2005年,进入工程研制;2010年,正样产品交付总体。为了真实模拟太空对接的复杂环境,上海航天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世界一流的对接模拟实验系统,实现了在高低温、真空、失重等空间环境条件下的捕获、缓冲和分离过程。电源系统:构筑生命保障线如果说电缆是整个飞行器和飞船的血脉,那电源系统就是这些血脉汇聚的“心脏”。针对低轨道运行环境的特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

10、成功自主研制出我国首个100伏低轨高压电源系统。配合高压半刚性太阳电池翼和一年充放电可达5500次、充放电效能高达70%的低轨长寿命高充放电倍率氢镍电池组,共同沟通太空旅行的生命保障线。为适应载人飞船在轨工作寿命6个月以上的需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原仅有5个月的湿荷电贮存寿命提高了10个月,大大提高了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时间。优化设计:为飞船成功“减负”为了突破空间站长期留轨的姿态、轨道控制和能源需求,就必须对“天宫”一号的资源舱和“神舟”八号的推进舱进行优化设计,在提高承载能力的同时减轻自身重量。研制队伍最后采用铝锂合金,成功为舱段减重10%左右。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刚度等性能,提高了资源舱

11、结构承载能力,推进剂比之前“神舟”飞船增加了50%以上。遥测遥控:见证那辉煌一刻在交会对接任务中,拍摄下交会对接那精彩一刻的摄像机就来自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相比一期的话音系统,舱内摄像机视场角度更宽,成像效果更好,色彩更鲜艳,两台相对安装的摄像机更是把交会对接情况尽收眼底。在此次任务中,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近200台套飞行产品研制。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研究院落实6个百分之百的工作要求,切实把控技术、计划和质量风险,良好地完成了任务。(摘自解放日报)10这篇通讯的标题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思路解析新闻的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讲求艺术性,常用对偶语句。这则新闻的标题就

12、具有这样的特点。参考答案标题概括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对接任务后16年的奋斗。采用对偶语句,把“7分钟”与“16载”并举,说明伟大的成就来源于艰苦漫长的奋斗。1116年的奋斗历程是漫长而艰苦的,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把这一历程浓缩在不足1 000字的报道中?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作者选材的方式和安排材料的特点。从行文上可以看出,采用了列举数字、举实例和小标题的方式,据此分析即可。参考答案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列举数字,文中不仅写出自1995年来的工作成就,还列举一些重要数字进行说明。举实例,如“电源系统”“优化设计”部分,举了具体的例子。12有人说,从标题看,文章是写为了“7分钟完

13、美对接”的奋斗情况,而正文中只有不足200字的一小节写这一问题,这是不是轻重倒置?谈谈你的理解。(导学号53650021)思路解析这是一个探究分析题,要结合新闻的主旨进行分析。从内容看,这种说法不当,因为“完美对接”需要许多细致的工作,文章其余部分也是写为这一工作所进行的准备。据此分析即可。参考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为了使“天宫”与“神八”“完美对接”,16年的艰辛表现在许多方面,“对接机构”的研制是其中之一,其余工作也是为完美对接服务的,只是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而已。三、表达交流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编者按”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常常在文

14、章或消息的前面。中国航天一再取得骄人的成绩,把一批批宇航员顺利地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这背后有着无数航天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饱含着他们的心血、汗水乃至青春。为此,某报社决定以“关注航天员背后的英雄”为主题,出一期航天科研人员事迹专刊。请你以编者的身份为这期专刊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编者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思路解析要根据编者按的特点,紧扣专刊的内容,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述。答案示例从无人飞船到多人多天载人飞船交会对接的完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被锻造得日趋成熟。当我们为太空骄子所取得的成绩自豪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赋予航天员胆识与智慧的背后英雄大批卓越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正是他们挥洒汗水,书

15、写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1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据新华社电(记者林小春)美国航天局12日说,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这是人类太空探索历史上的“突破性时刻”。“我们祝贺欧洲航天局(探测器)今天成功登陆彗星。这一成就代表着探索太阳系的一个突破性时刻,也是国际合作的一个里程碑,”美国航天局副局长威廉格斯登美尔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太空探索伟大的一天。”格斯登美尔表示,欧航局“罗塞塔”探测器所收集的数据将成为科学界和全世界的“宝库”。欧航局当天早些时候证实,彗星着陆器“菲莱”从母船“罗塞塔”探测器上分离7小时后,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思路解析一句话新闻一般是由新闻主体和事件构成的主谓式陈述句。这则材料的主体是“人类探测器”,事件是“登陆彗星”,但要包括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即“首次”。参考答案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