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中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李安朝第一编 政治制度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⑵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⑶承前启后,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2.分封制⑴三个阶段 ⑵三个对象 ⑶三种义务 ⑷作用3.宗法制⑴目的 ⑵特点 ⑶作用 ⑷与分封制的联系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归纳秦朝统一的步骤、疆域范围、巩固统一的措施2.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⑴内容 ⑵特点 ⑶影响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形成1.两汉、隋唐、北宋、元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是什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2.皇太极、康熙帝、雍正帝时清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变化?3.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局限性?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人民反抗第1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归纳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影响2.概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沙俄趁火打劫割地、影响3.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4.概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义和团运动意义第2课 抗日战争1.了解在抗战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史实,抗战胜利有何意义?2.注意中共在防御阶段的策略、路线、战略战术、理论指导(《论持久战》);在相持阶段的根据地建设、七大第三单元 近代民主革命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1.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历程(兴起→发展→转折→失败)、性质2.学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目的、评价;《资政新篇》的内容、评价第2课 辛亥革命1.概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历程(酝酿→爆发→高潮→失败)、意义2.归纳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纲领、领导人、机关刊物、性质、作用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2.了解中共成立的条件、标志、意义;二大制订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及意义3.概述国民大革命的历程:兴起→发展→高潮→失败4.了解南昌起义的原因、经过、意义;秋收起义的经过5.归纳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6.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转折、胜利及意义第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了解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2.概述解放战争的进程及胜利意义: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乘胜追击。
3.了解七届二中全会及北平谈判的内容第四单元 现代政治与祖国统一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意义、宪法颁布后性质的变化此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届人大的内容、意义;五四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措施及意义第2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八二宪法的修订内容2.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第3课 祖国统一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由理论到实践历程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突破→八项主张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1.50年代开拓奠基:⑴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表现 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意义 ⑶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2.70年代打开新局面: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⑵中美关系正常化 ⑶中日关系改善3.80年代调整:⑴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内容 ⑵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⑶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第1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及其城邦特征2.掌握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民主改革的措施。
第2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概述罗马法演变的历程2.简述万民法的内容和罗马法的影响第七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条件、时间、内容和作用2.分析英国责任制内阁产生的程序、特点和职权范围3.简述君主立宪制的作用、特点;1832年议会改革条件、内容第2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内容、意义、局限性2.根据三权分立制度体会“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联邦法院总统国会第3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1.简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意义2.简述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意义及局限性第八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及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成立后的革命措施、失败原因、意义第2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十月革命有何意义?2.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何区别?3.了解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及意义第3课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2.简述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三大改造的方式及意义。
第九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1.美苏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有哪些措施?在冷战阴影下的紧张局势有何表现?第2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归纳欧共体成立的原因、过程、职能、性质、扩展、作用2.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影响第3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概述苏东剧变的实质、过程、原因2.简述苏东剧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其表现第二编 经济发展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2.古代中国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及相关改革?⑴夏商周井田制的实质和内容⑵春秋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原因、内容、影响⑶战国商鞅变法对土地制度的影响⑷曹操屯田制的作用⑸北魏均田制内容、作用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汉代田法、区田法、耧车;唐曲辕犁;宋占城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第2课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冶金:商朝司母戊鼎;东汉水排;魏晋灌钢法2.瓷器:宋朝景德镇青花瓷;明朝五彩瓷;清朝珐琅彩3.丝织业:原始社会晚期养蚕织绸;明清花楼机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1.隋唐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2.两宋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3.徽商与晋商有何异同点?第4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简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途径及在经济中的地位。
2.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何原因?乾隆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不利影响?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课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归纳小结洋务运动的⑴背景⑵实质⑶代表人物⑷内容⑸评价第2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 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时间 背景 代表 特点 影响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为哪四个阶段?2.一五计划的时间范围、基本任务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3.指出中共八大的时间、内容和意义?4.为什么会出现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内容和意义第3课 经济体制改革1.简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必要性和进程2.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哪些具体措施?第4课 对外开放1.结合P52地图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初步形成的?第5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必要性?何时明确提出?根本转变是什么?有哪些措施?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略)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课 开辟新航路1.归纳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条件、经过和意义。
第2课 早期殖民掠夺1.荷兰成为17世纪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其殖民扩张有何特点?它在世界上有哪些殖民据点?2.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第3课 工业革命1.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实质和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就?有何影响?3.垄断组织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影响?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第1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归纳经济大危机⑴发生的原因 ⑵开始标志 ⑶特点 ⑷影响第2课 罗斯福新政1.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第3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时间范围表现原因/措施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2.战后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发展有哪些原因?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归纳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时 间 背 景 措施工业 农业 商品贸易 社会福利 评 价 第2课 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2.简述苏联颁布新宪法的条件、时间、内容和意义。
第3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思想准备、内容和失败的原因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什么后果?为什么如此?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第1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建立的?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如何评价?第2课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前身、成立、成员国、欧元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成员国、意义3.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宗旨、成就第3课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1.世界贸易组织是怎样成立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什么作用?2.中国是如何加入世贸组织的?对经济有何影响?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第三编 思想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⑴背景 ⑵概况:宗旨、代表、方式 ⑶意义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归纳简表:时期人物学派思 想 观 点春秋老子 孔子 战国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在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注意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在“仁”的观念和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