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976276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完美WORD格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汪 洋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外,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单元内容虽然少,但也很重要。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

2、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中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3、、认识等于、大于、小于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解读的是: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课本1433页,主要内容: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二)学习目标1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能正确握笔和写字,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

4、序数含义)。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分与合)。3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三)教材说明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现在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如果教材中还是一个数一个数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所以将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2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例如在教学计算“41?”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算

5、法,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四)本单元重难点:重点:写数字、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加减法含义、计算多样化难点:加减法含义、0的认识(五)具体解读(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教科书第1415页,这一单元的主题图教学有两部分内容:数数和认数。数数的教学:教材中各种数量的事物,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而且这些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认数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如看着1就知道表示有1个物体,在头脑中再现这个数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并能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3开始釆用几何图形,增加学生的兴

6、趣,并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一个基础。如3摆出一个三角形,4摆出一个四边形,5摆出一个五边形。(2)15各数的顺序。教科书第16页,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计数器是非常好的教具,很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在这,我们把5个计数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加1 的基础上得到的,后面的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楚。(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拨计数器的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也可以用学具卡片做类似的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的顺序。)点子图是在计数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得到的,将5个数的点

7、子图同时呈现在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为后面用直尺、数轴表示数的顺序做准备。我们关于“数的顺序”的内容的编写思路是先借助计数器、点子图直观地进行教学,再借助直尺,逐步抽象到用数轴表示数的顺序。)(3)15的写法。教科书第16页,这次我们将15的认识集中起编排,15集中认数没问题,但如果集中教学15的写数,确实有困难。写数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写3经常横过来m,0、6、8也很难,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写好。而且由于儿童的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易疲劳,写字时间长了对学生身心发育有害。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的内容,使其符合实际情况。不必

8、要一节课全用来写数,那样不仅很枯燥,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可以把写数的教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每节课中,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会用一段时间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每节课利用十分钟来练习写数就可以了,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4)15各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第17页,教材中呈现了一幅“三个小猴分水果”的情景图,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我们先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并且在这里渗透了统计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引出第一批数学符号“”“”“”,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

9、结果。在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很重要的。如用手指表示,编出歌谣: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开口冲着大数笑,尖头跟着小数跑。(5)第几。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教科书第20页,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排队买票”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并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现在小朋友排在第几位?前面有几位阿姨?”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阿姨买完票后,小朋友排第几?”,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到顺序的变化。(6)几

10、和几(数的组成)。这块内容包括两部分:教科书的第21页,先以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的组成(P22)。都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数的组成。摆小花或摆小棒,把数的各种组成形式摆出来,帮助学生记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1)加法的含义。教科书第24页,先从情境引入,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再通过过程图进一步说明加法的含义,最后通过操作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帮助学生列算式。左边的小丑一只手拿着3只粉色的气球,另一只手拿着1只绿色的气球,右边他把两只手里的气球放在了一起。3只粉色的气球和1只绿色的气球飞到一起,是一

11、个合并的过程,可以用314来表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合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下来是点子图,进一步抽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第24页的做一做,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说出算式。25页的松鼠图,用更加活泼、动态的小动物向学生说明加法的含义,并展示加法的多种算法:从1数,从3数,数的分与合。(2)减法的含义。“减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10以内数减法及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的重要基础,是学习小学数学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减法的编排层次与加法一致,是加法含义教学活动的继续。主题图1仍然通

12、过小丑图使学生明白减法的含义:从4个气球里飞走(去掉)1个气球,求还剩几个气球。用减法计算。进一步通过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从4个点子中去掉1个点子,求剩下几个点子用减法计算。实现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过渡。紧密结合情境图和点子图,给出减法算式4-1=3,并介绍减号和减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主题图2的情境是加法的延续,玩耍的5只小松鼠,跑走了3只,从而引出算式5-3=。既巩固了减法的含义,又便于教师抓住教学脉络。教材呈现了计算5-3的两种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第一种方法是从被减数开始“倒着数”,数3个,剩下的数就是结果;第二种方法是用数的组成算出结果。学生还可能用其它的方法来想出结果,如用

13、加法想减法的结果等,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做一做1”将图的意思和算式的意思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图意与减法算式的一致性。更加深了对减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其中最后一幅图中的3-2=1表示多种实际意义:可以表示从3只纸鹤中拿走2只,还剩1只纸鹤;还可以表示3个学生中走了2个,还剩1个学生。“做一做2”有以下3个功能,首先是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其次是利用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进行计算,巩固算法。最后是对比5-1=4和5-4=1这两组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使学生感受到这3个数之间的联系,同时为后面的教学铺路搭桥。本节课的

14、教学重点是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3)加法的计算。教科书第25页,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325时,教材中给出了从头点数1、2、3、4、5;接着大数点数4、5;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突出算法多样化。表明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暗示或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只要能够正确解答就可以了。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对学生的算法做过多评价和暗示。(4) 减法的计算。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编排是相似的,第27页计算523,教材中给出了从头

15、点数1、2、3倒着数5、4、3,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同样突出了算法多样化。(5)15的加减法练习。练习五是在教学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安排的练习。第1题,第一次出现了含有大括号的图,它表示把两部分合并的意思。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的意义,还要将大括号和问题建立起练习,让学生认识这是求“一共有多少”的表达方式。第2、4、6题,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第2和4题,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后说一说在计算中有什么发现,可以让计算速度比较快的学生介绍方法,也可以问问他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其他学生纵向观察,发现数的组成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第6题是看图列式,并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先在说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之后再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其中的规律。第5题,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含义,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可以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式进行表示,然后在正确计算之后先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第一题,并选择一些学生作品进行全班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表达、倾听以及交流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发现,同样一个算式,可以表达出这么多不同的意思,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在学生清楚表达第一个算式的含义之后,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