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6274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讲义要领.ppt(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综合知识,2,历史上不良事件案例 案例一 角膜塑型镜,2001年部分佩带角膜塑型镜(OK镜)的部分患者出现视觉模糊、角膜发炎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眼球受损。国家局加强对OK镜的管理,并专门发布了角膜塑型镜经营验配监督管理规定。,3,案例二,奥美定,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俗称人造脂肪,是一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液态物质。1999年12月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此后,在我国医疗整形美容界,被作为长期植入人体的软组织填充材料,用于注射隆乳、隆臀等美容手术。,4,5,6,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0万女性被注射过“奥美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感染、硬结、团块、质硬、变形、移位

2、、残留、切除乳房等。 2006年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不能保证上市使用中的安全性”为由,撤销注射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商品名“奥美定”)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责令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7,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化学合成物,构成它的单体有剧毒,而化合物无毒性,但注入到人体内后,可能会分解,产生剧毒。由于能在人体内分解成剧素单体分子,毒害神经系统,损伤肾脏,对生命循环系统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这种物质列为可疑致癌物之一,是定时危险炸弹。,8,案例三,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10,11,12,最早出台的文件规定,关于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药监械【200

3、2】400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3】245号);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总结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近期工作安排及相关技术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4】48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事宜的公告(国食药监械【2006】406号)。,13,最早出台的法规,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2008年12月29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法规

4、的空白,将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迈上规范化轨道。,1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15,“事件” “事故” 事件是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生产,但随着使用人群增加和环境多样化而逐步证明是产品机理和设计方面的缺陷; 事故是产品存在质量瑕疵或使用问题而导致人身伤害。,1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定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17,相关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2号) 医

5、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局令第15号)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5号令)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事宜的公告(国食药监械2006406号)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 ,18,为什么现行法规下还会发生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产品的固有风险 产品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 在标签、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19,20,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产品性能评价: 物理、化学评价 生物学评价 临床评价 试验对象少,时间短,因此不可能探测到不很常见的不良反应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大多数临床试验有选择性,病人病情不很

6、复杂; 试验限制在特定人群。,21,被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风险可接受”,上市前,22,什么是“风险可接受”?,被批准上市产品的使用风险已经采取控制措施, 在现有认识水平下, 相对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产品。,23,固有风险(设计因素;材料因素;临床应用) 材料因素 举例:铸造合金义齿材料决定的生物相容性。,24,临床应用因素 造影剂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进行X线检查(如增强CT、血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检查过程中常需使用造影剂。高渗含碘造影剂易引起肾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致急性肾衰竭,尤其在脱水、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以及老年人中较易发生。,

7、25,医疗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 举例:200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对美国圣犹达医疗用品公司Tempo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紧急调查并召回。通知说,该公司某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由于在相邻连接器间的焊剂搭接问题可能造成电池过早耗尽,可靠性降低。,26,在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 举例:OK镜,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但应及时更换,说明书未注明。,27,IVD风险模型,制造商 过程失效 IVD器械失灵 试验室 IVD检查失效 不正确的检查结果 医师 医学诊断失效 不正确的或延误的治疗 患者 伤害或死亡,28,例如: 医生基于受胆红素干扰影响的肝功能检查结果诊断为肝

8、病; 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测器械获得虚假的高血糖浓度; 尤其当IVD结果作为医疗决策的主要的,乃至唯一的基础时,这种风险就更为强大。,29,申报材料里哪些地方应体现 体外诊断试剂不良事件相关情况?,技术资料要有同类产品不良事件的研究资料; 说明书中要有抗干扰、检验结果的局限性或其它警示性提示;(非常重要) 有关注册证有效期内产品质量、临床应用情况和不良事件情况的总结报告。 临床资料中要有不良事件的记录。,30,风险管理与不良事件监测,信息收集,分析评价,控 制,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生产后信息,不良事件监测,风险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上市后风险管理的内容之一。,31,风险管理

9、案例,撤销注册证(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修改说明书(角膜塑型镜) 提高产品标准(透析粉) 加强管理(角膜塑型镜) 企业主动召回产品(强生血糖仪) 查封扣押(渐变多焦视力镜),32,风险控制采取的措施,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发生仅为个案 修改标签、使用说明 新产品的更正 从使用者召回产品 停止销售 生产商对使用者发警告信 管理部门发布警告信 查封 起诉,33,问题和挑战,器械的研发、临床试验与实际使用环境差别大; 现有病例报告数量少,质量有待提高; 使用不规范,可追踪性差; 体外诊断仪器的监测; 大量仪器的家庭使用(不了解) 在用医疗器械的监控 ,34,什么情况下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获准上市、

10、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出现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并可能或者已经导致、促使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 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 可疑即报。(非常重要),3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价,最终对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制,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36,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各地监测机构,省食药监局,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评价中心,上 报 评 价 流 程,37,可以看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是主体; 医疗机构是核心;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起组织、

11、协调作用。,38,不良事件,生产企业如何获取不良事件信息?,市场,客户投诉,客户满意,39,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因?,(1)害怕引起医患纠纷; (2)对不良事件概念及报告范围认识模糊。,40,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要走出几个误区,41,正确认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任何医疗器械产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可能因为当时科技水平的制约、实验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留下一些不可预见的缺陷。 只有通过不良事件的有效监测,对事件本身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也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质量。,42,(示例一)家用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血糖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12、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而使用的仪器,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血糖测量值不准确、血糖值显示不清晰、屏幕不显示等。 胰岛素注射笔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胰岛素注射笔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理想的注射用具,其前端是注射针头,后面的套筒则装有胰岛素,套筒容积大小根据胰岛素的种类而不同。胰岛素注射笔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针头漏液、推动困难、笔芯密封不严、笔芯变色等。,43,(示例二)医用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骨科植入物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骨科植入物主要包括

13、骨接合植入物及骨与关节植入物。 骨接合植入物主要包括接骨板、接骨螺钉、髓内针、矫形用棒、矫形用钉、带锁髓内针、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等。 骨与关节植入物主要包括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人工肘关节等。 骨科植入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植入物变形、折弯、断裂、松动、脱落、磨损等。 调研本市二家医院使用骨科植入物情况,44,(示例三)医用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胰岛素泵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表现为胰岛素泵按键不灵敏、药物注射剂量偏低、注射针断裂。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操作、护理不规范是伤害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伤害也应引起注意。 鉴于胰岛

14、素泵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伤害的风险,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提醒医护人员及使用者:1、在医生的指导之下使用胰岛素泵;2、使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并遵照说明书使用;3、使用中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损坏针头及输注管路;4、随时检查胰岛素泵的工作状态,注意报警,避免管路漏液、堵塞、打折等情况发生;5、撤泵时间超过1小时,按照说明书要求补充胰岛素;6、按照要求定期监测血糖(建议每天检测血糖至少4次),出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45,怎么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进入注册,对发现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网登录填报,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评价审核,逐级上报。,46,怎么上报

15、?,47,怎么上报?,48,49,50,51,52,53,54,55,5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2012年第9期) 关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使用风险,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一定能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患有起搏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的心脏按一定频率应激收缩,从而起到恢复心律的作用,它是治疗心动过缓、室速、室颤和心衰的主要手段之一。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主要由起搏器(低频脉冲发生器及其控制电路)、起搏电极、导线和电池等组成。 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涉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疑不良事件报告308份,其中严重伤害不良事件报告283份,可疑死

16、亡不良事件报告25份。主要表现为:囊袋感染、电池提前耗竭、电极脱位、电极断裂、电极穿孔、电极阈值升高等。其中囊袋感染156例,占50.6%;电池提前耗竭50例,占16.2%。典型病例如下:,57,患者男,7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2010年9月4日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恢复好,于9月11日拆线出院。2010年10月因起搏器囊袋感染住院,给予抗感染、定期换药治疗,于11月2日行起搏器囊袋清创缝合术,术程顺利。术后起搏器囊袋愈合好,于12月7日出院。 患者,女性,71岁,2001年因间断胸痛、胸闷于我院就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一般情况好。2008年6月间断出现心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