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62651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庖 丁 解 牛 说作者(一)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庄子主张“天道无为”。“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先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

2、自由。庄子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无功),不顾忌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二)作品:庄子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三)评价: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寻背景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战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没落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勃勃向上,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学术见解孜孜不倦,游走四方。这是中国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这就是养生主写作时大的时代背景。作为诸子中的一员,传统上庄子

3、被视为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不甘于无声息的消亡,但也不想跟不上时代,只能是无为无不为,在夹缝中求生存。养生主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教科书。 链常识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哲理性著作,也是一部极富文学色彩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其中内篇7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和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学派的作品。其文笔纵横驰骋,汪洋恣肆,变化多端,语言瑰奇多彩,句法灵活跳跃,又善用巧妙的寓言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哲理,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揭示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也反

4、映出只有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事务,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哲理。 赏技巧1用细致的记叙和生动的描写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见、可感、可闻。2文章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写庖丁解牛的经验,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开始“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写出只有在长期实践的活动中,注意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最后,再拓开一层,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这样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透彻、完善。3文

5、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并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解牛结束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另外,出自本文的成语如“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流传至今,仍有活力。 语段细解赏析诵读第1、2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厨师解:剖开、分割(2)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向:通假字,通“响”奏:进中:合乎(3)手之所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乃中经首之会会:节奏(5)技盖至此乎盖:通假字,通“盍”,何,

6、怎样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译文: _答案: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这些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的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省略句,省略主语)文理赏析3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一句是()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B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C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解析:选DA项是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动作,B项是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声音,C项是正面描写解牛时的声音节奏,D项是文惠君赞美庖丁的话,属

7、于侧面表现庖丁解牛技艺高超。4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1自然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声音描写为主。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B文章在记叙庖丁解牛时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C作者接着侧重描摹庖丁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

8、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D从结构上看,本部分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地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解析:选AA项,“但是,作者是以声音描写为主”错,应是 “以动作描写为主”,声音是在这些动作下的声音。诵读第3、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没有不是,今义是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处说)(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以:用遇:会合、接触(4)依乎天理天理:古今异义词,古义中,此处是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是自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5)批大郤,导大窾批:击郤:

9、空隙导:顺着、循着窾:空(6)良庖岁更刀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无厚:没有厚度(8)每至于族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9)技盖至此乎乎:疑问语气词,呢进乎技矣乎:相当于“于”,可不译依乎天理乎:相当于“于”,可不译而况大乎乎:表疑问语气,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乎: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10)奏刀然然:象声词词尾,可不译因其固然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然:代词,这样怵然为戒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1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为:都是动词,前一个的意思是“解”;后一个的意思是“作为”_视为止,行为迟为:

10、两个“为”同义,因为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为:两个“为”同义,因为(12)善刀而藏之善:通假字,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文: _(2)族庖月更刀,折也。()译文: _(3)技经肯綮之未尝。()译文: _(4)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译文: _(5)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译文: _答案:(1)我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一般)技术了。(判断句)(2)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判断句)(3)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

11、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宾语前置,应为“未尝技经肯綮”)(4)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状语后置句,应为“于硎新发”)(5)(我)就小心翼翼提高警惕,目光因为(它)而集中,动作因为(它)而缓慢。省略句,应为“视为(之)止,行为(之)迟”文理赏析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庖丁“经验之谈”的一组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ABC D解析:选C庖丁解释良庖、族庖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不是自己;是

12、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8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先从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B庖丁再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C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D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道理:只有改变环境,不随俗沉浮,解决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解析:选DD项,应为“只有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因为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有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绝不勉强硬砍,才能顺其自然,保全性命。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