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6248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1 伶官传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伶官传序【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

2、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

3、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常:地名,指常州。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 B则

4、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居:驻守、任职。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A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B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C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D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前句不是指向“今之所谓廉者”。C项,前句说的是郭侯,“侯盖古之廉者也”;后句指向“古之所谓廉者”。D项,前句指向“

5、古之所谓廉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答案】C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答案】(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

6、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如(1)中的“苟”“名”“罪”,(2)中的“薄”“轻”,(3)中的宾语前置“余先”、“乌得”。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

7、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

8、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匝谒于马前 谒:拜见B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愿:希望C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许:答应D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行:走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行:实行。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宗失败的原因是不听郭崇韬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B庄宗为自己所溺爱的东西所灭。C庄宗为伶人所灭。D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答

9、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庄宗理解郭崇韬等人的进谏,但并未接受。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B课文伶官传序揭示的深度比本文更深,因为它总结了历代帝王成败的一般规律。C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都揭示了同一主题。D本文的语言史学味浓,而伶官传序文学味更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两篇文章的立脚点是一致的,庄宗失败的原因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体现也是一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答案】从他做王,到做天子,

10、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到了灭亡。【参考译文】(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作曲的歌,称为“御制”的曲子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人有时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到了灭亡。与梁在胡柳打仗时,他的一个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京,周匝拜于马前,唐庄宗见到他非常高兴,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周匝回答说:“我落到敌人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功劳。希望求得两个州来报答

11、这两个人。”唐庄宗都答应任用他们为刺史。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没有一个人受到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提到这件事,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这样做让我羞于见到这三人。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新五代史一行传序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12、。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

13、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注】俛:同“俯”。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B风俗隳坏 隳:毁坏C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负:辜负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负:具有。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

14、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泯没而无闻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B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B序文的第一节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C从第二节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D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程福赟不是宁死不屈,而是忠于君主,顾及大局,以忠获罪而至死不言。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