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976248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复习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圆的压轴题练习第1题图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AE和过点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E,AE交O于点D,直线EC交AB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AC,BC. (1)求证:AC平分BAD;(2)若AB=3,AC=2,求EC和PB的长.2.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CDAB于点DP为AB延长线上一点,PCD=2BAC(1)求证:CP为O的切线;(2)BP=1,CP=求O的半径;若M为AC上一动点,则OM+DM的最小值为_3.如图,AB为O直径,C、D为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BD2BAC过点C作CEDB,垂足为E,直线AB与CE相交

2、于F点(1)求证:CF为O的切线;(2)若CE2,BE1,求BD长4.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斜边AB上一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O,交AC于点E,交AB于点D,且BEC=BDE(1)求证:AC是O的切线;(2)连接OC交BE于点F,若,求的值5.如图,以点P(1,0)为圆心的圆,交x轴于B、C两点(B在C的左侧),交y轴于A、D两点(A在D的下方),AD2,将ABC绕点P旋转180,得到MCB(1)求B、C两点的坐标;(2)请在图中画出线段MB、MC,并判断四边形ACMB的形状(不必证明),求出点M的坐标;(3)动直线l从与BM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与BC重合时停止

3、,设直线l与CM交点为E,点Q为BE的中点,过点E作EGBC于点G,连接MQ、QG请问在旋转过程中,MQG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MQG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来源:学*科*网6.已知O的半径为2,AOB120(1)点O到弦AB的距离为 ;(2)若点P为优弧AB上一动点(点P不与A、B重合),设ABP,将ABP沿BP折叠,得到A点的对称点为A;若30,试判断点A与O的位置关系;若BA与O相切于B点,求BP的长;若线段BA与优弧APB只有一个公共点,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与轴,轴相交于两点,点是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为圆心,3为半径作. (1)若与轴有公共

4、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2)连接,若,试判断与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与直线相切时,求的值. 8.已知,AB是O的直径,点P在弧AB上(不含点A、B),把AOP沿OP对折,点A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O上(1)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1),判断PO与BC的位置关系(只回答结果);(2)当P在AB上方而C在AB下方时(如图2),(1)中结论还成立吗?证明你的结论;(3)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3),过C点作CD直线AP于D,且CD是O的切线,证明:AB=4PD9.已知AB是O的切线,切点为B,直线AO交O于C、D两点,CD=4,DAB=30,动点P在直线AB上运动,射线PC交O于

5、另一点Q,(1)当点P运动到Q、C两点重合时(如图1),求AP的长(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有几个位置(几种情况)使CQD的面积为2?(直接写出答案)(3)当使CQD的面积为2,且Q位于以CD为直径的上半圆上,CQQD时(如图2),求AP的长10.如图,A、B是O上的两个点,已知P为平面内一点,(P、A、B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1)若点P在O上,O的半径为1当APB=45时,AB的长度为 ,当AB=1时,APB= ;(2)若点P不在O上,直线PA、PB交O于点C、D(点C与点A、点D与点B均不重合),连接AD,设CAD=,ADB=,试用、表示APB(请直接写出答案,并画出示意图)11.有这样

6、一道习题:如图1,已知OA和OB是O的半径,并且OAOB,P是OA上 任一点(不与O、A重合),BP的延长线交O于Q,过Q点作O的切线交OA的延长线于R. 我们容易得到RP与RQ的数量为 . 请再探究下列变化: 变化一:交换题设与结论.已知:如图1,OA和OB是O的半径,并且OAOB,P是OA上任一点(不与O、A重合),BP 的延长线交O于Q,R是OA的延长线上一点,且RPRQ. 试说明:RQ为O的切线. 变化二:运动探求. .如图2,若OA向上平移,变化一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只需交待判断) 答: .如图3,如果P在OA的延长线上时,BP交O于Q,过点Q作O的切线交OA的延长线 于R,原题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若OA所在的直线向上平移且与O无公共点,请你根据原题中的条件完成图4,并判断 结论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