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0974410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下册核舟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理解分析课教学过程:一、复习:1、朗读全2、检查一、二段的背诵情况。二、整体感知1、分析讨论第三、四段(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2)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3)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学家。位置佛印:居右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宋代学家,也是苏轼的朋友。苏东坡:峨冠而多髯。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2、。神态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小结: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让学生上台模仿他们的形态。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

3、趣。(4)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居左者:仰面啸呼(动)居右者:视端容寂(静)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2、分析讨论第五段:介绍舟的背面(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的内容、大小、颜色。(2)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3、分析讨论第六段:对“核舟”总结、评价。(1)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

4、总结的?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艺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点明中心。三、总结全:全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的精品。四、熟读课五、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三2、熟读并背诵全板书设计:一、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船舱-船舱的结构形态船头-三个人物的姿态、神情二、具体介绍核舟船尾-舟子二人的形象奇巧船背-题刻及颜色三、对“核舟”总结、评价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