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974152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资料分享 昆明学 院教 案 课 程 名 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 程 性 质专业必修课总 学 时 数32专 业、班 级13建筑学1班、2班任 课 教 师陈虹羽2015年 3 月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第一章 第1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1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2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公共建筑设计在功能与经济、功能与美观以及经济与美观等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教学基本内容: 学习的基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领悟并掌握在开始创作公共建筑时,把握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学会使之构

2、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掌握公共建筑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包括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等。理解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和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甚大。古今中外的建筑师都十分注意对于地形、环境的选择和利用,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有机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布局场所精神环境利用教学过程:1讲授新课: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2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空间的各种因素,并使这些因素能够取得协调一致、有机结合。 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

3、及课外训练:结合本章节所学有关原理内容,来分析我校博雅楼周围的环境设置,观察周边使用者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1.3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认真分析实例,学习其具体处理空间组合的手法,并能灵活运用自己的设计实践中去。掌握建筑群体空间与体型,体量的处理手法。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学习来组织建筑群体,体现建筑群体的和谐与统一, 学会按照设计意图排列建筑空间并合理组织道路与绿化。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已建成使用的群体建筑进行调研,分析其建筑功能、空间组成、交通流线组织以及室外环境等。通过对空间基面、层次与文化的说明,反映出

4、建筑的功能关系、造型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筑群的空间组织 群体建筑造型艺术的处理外部空间设计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3课程小结:通过采用多媒体授课作为教学手段,结合分组讨论与调查研究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第2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公共建筑空间的三大组成部分,掌握分析空间组合中的交通组织教学基本内容: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过道、过厅、通廊

5、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理解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掌握公共建筑通道常用宽度、楼梯的形式与艺术效果、电梯与坡道的设计规范、对称门厅与不对称门厅的处理方式 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课堂作业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2.2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2.3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流线特点、疏散设计的综合应用。 教学基本内容:公共建筑空间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不同

6、类型的公共建筑人流特点,在平面与立体上解决人流聚散与疏散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功能分区的内外关系问题 功能分区的闹与静关系问题 功能分区的洁与污关系问题 功能分区与人流活动需求 组织流线的平面布置方式 组织流线的立体布置方式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空间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人流特点,在平面与立体上解决人流聚散与疏散问题。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学校建筑分析与设计:收集查阅资料,分析学校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特点,对给出条件地段作出

7、某一学校建筑的讨论分析,重点解决建筑空间的总体环境布局与建筑功能分区问题。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第3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3.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室内空间、室外体形等方面为重点进行论析,结合民族形式、地域文化、构图技巧、形式美规律等,讲述公共建筑设计中的造型艺术问题。使学生掌握一般公共建筑的造型原理。 教学基本内容: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室外体形。教学重点与难点:多样统一原则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传统与革新的创作经验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

8、使学生熟悉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3.2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3.3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与比例尺度的关系,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的关系。 通过形式美的规律解决公共建筑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统一与变化的原则 对比的建筑体形组合方法 均衡与稳定的体形构图方法 节奏与韵律的体形构图方法 比例与尺度的体形构图方法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室内空间环境艺术室外空间环境艺术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

9、、实例,使学生掌握大量性的公共建筑与纪念性、重要性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的异同点。大量性的公共建筑与纪念性、重要性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的异同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优秀建筑造型艺术分析与设计:收集查阅资料,外出参观,分析优秀建筑的室内外建筑空间造型手法,记录视觉笔记。 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第4章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4.1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对建筑工程技术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建筑组合空间体形中,除了需要满足功能与审美的要求之外,还需要符合经济实用的原则教学基本内容:混合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框架

10、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空间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教学重点与难点:混合结构体系在建筑布局中的要求 框架结构体系的柱网布置 悬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空间薄壁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空间网架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设备技术的关系,可以作出初步的公共建筑经济分析。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4.2 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4.3 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能进行建筑经济技术分析,计算建筑面积系数、体

11、积系数以及建筑用地经济性分析,结合建筑空间与体形要求,全面合理地解决设计问题。教学基本内容:采暖系统与建筑空间空气调节系统与建筑空间人工照明系统与建筑空间常用的面积系数建筑体积系数控制方法 建筑用地的经济性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常用的面积系数 建筑体积系数控制方法 建筑用地的经济性分析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能进行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的分析。 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第5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5.1 分隔性的空间组合5.2 连续性的

12、空间组合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对公共建筑的五种空间组合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在学生掌握公共建筑功能分析、艺术构思、结构选型、设备布置、经济分析、总体空间环境布局的基础上,能运用建筑的各种空间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工作。 教学基本内容: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室外体形。多样统一原则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传统与革新的创作经验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外廊布局的利与弊 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的走道式布局形式特点 各类组合方式的特点 观演类型建筑的人流路线要求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分隔性的空间组合连续性的空间组合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能运用建筑的各种空间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工作。 教学方式

13、及教学方法: PPT演示:提纲、要点式作业及课外训练:教案小结:年月日教 案教学题目:(章、节)5.3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5.4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5.5 综合性的空间组合学时数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对公共建筑的五种空间组合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在学生掌握公共建筑功能分析、艺术构思、结构选型、设备布置、经济分析、总体空间环境布局的基础上,能运用建筑的各种空间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工作。 教学基本内容: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的关系 ,统一与变化的原则,对比的建筑体形组合方法,均衡与稳定的体形构图方法 ,节奏与韵律的体形构图方法 ,比例与尺度的体形构图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大型空间与造型艺术特色的关系 、高层建筑垂直交通分析、 建筑空间组合体现建筑体形组合特点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2讲授新课:观演性的空间组合高层性的空间组合综合性的空间组合3课程小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大型空间与造型艺术特色的关系、建筑空间组合体现建筑体形组合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