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0974105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检测试题 阶段质量检测(一) 一、现代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之学可能出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关系。但是,近代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

2、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其实,当我们考察诸子起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学界将诸子起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化背景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于西周的王官之学。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化渊,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

3、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这一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化、思想学术的渊;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才构成完整的

4、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化理想。 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化功能。从化的渊与地位说,“经”是化根本,“子”不过是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个观点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

5、要原因。 (选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汉代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百家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有渊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可能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的新看法。 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 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儒家学派最重视对夏商周的明体系的继承。 解析:选A原中说“自汉代以,学术界班固汉书?艺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的渊关系”,可见并不是“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

6、2下列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对儒学的论述提供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起,作者没有简单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第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两者间的关系。 解析:选无中生有,原说的是“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正是儒学”,并没有提到“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问题。 3根据原内容,下列说法不

7、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诸子百家之学的起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影响很大的“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观点在近代受到了挑战。 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D儒家的“经”是其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 解析:选儒学能够在中华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很好地解决了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 (二)学类本阅读(

8、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46题。 围墙 陆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

9、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

10、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

11、上睡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 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

12、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他们的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

13、看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平铺直叙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

14、一些社会弊端。 B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但却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D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立的同情与赞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满心“那个”的人们的不满。 解析:选DA项,“平铺直叙”错误,小说情节一波三折;B项,“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无中生有;项,“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理解错误。 5请结合全,分析概括马而立的形象特点。(5分) 答: 答案:辛勤高效:接到任务后,他

15、“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着手干活;一直干到“夜间十一点”,累到睡了很沉的觉;最后两天时间就修好了围墙。有才干:修好的围墙得到了路人的赞许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朴实热情:不管围墙是受到批评还是得到赞誉,他只管做好工作,“不知从什么地方”弄的炭火盆体现了他事事为工作、时时为大家的形象。(补充:不答,答“才华无法施展”等一样可以:尽管辛勤,但因“娃娃脸”不被人信任;尽管围墙大受专家好评,但因级别低,“没权参会”)(1点1分,2点3分,3点5分;只答特点不分析最多给2分) 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在结构上,马而立在“围墙”进进出出,是对小说题目的呼应;在情节上,结尾是对一波三折的情节的收,使情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