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0974007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鼓,知道鼓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一种。 2、感受中国鼓乐表现的内容及情绪。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录像机、电视机、两盘录像带。 2、战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拨郎鼓、铃鼓若干。 3、课前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鼓的知识。 活动过程: 1、欣赏鼓声震天录像带,引导幼儿了解鼓是我民族乐器的一种。并了解鼓的形状、特点及打击方法。 (1)放录像,请幼儿观赏。 教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大家要认真看,仔细听面是什么内容?” (2)出示战鼓

2、,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形状及制作材料。 “电视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战鼓,鼓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请幼儿上来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征,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小结:“战鼓是我们国家古代打仗时常用的,它属于哪种乐器。鼓基本上是扁圆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头制做的,红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制成的,用铆钉固定在木头上,鼓正面,是圆形的。” (3)向幼儿介绍打击方法及演奏特点。 “你们知道怎样使它发出好听的声音吗?谁来试试?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请幼儿上来敲敲、打打。“为了使战鼓发出响而好听的声音,我们用鼓锤来敲打鼓1 幼儿探索学习几种简单的打击节奏。 幼儿自由讨论听到咚咚的鼓声

3、有什么感觉?体验鼓沉、雄壮有力,让人感到有力量,想跳起来 2、向幼儿介绍几种不同鼓的名称以及演奏方法,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初步引导幼儿感受鼓乐所表现的情绪与内容。 (1)“除了战鼓,你们还见过哪些鼓?叫什么名字,它是怎样演奏的。”依次根据幼儿所说,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铃鼓,告诉其名称,请幼儿上来打打、敲敲、拍拍、摇摇,体验不同演奏奏方法。(见照片二、照片三) 小结:“鼓有多种多样的,它是我们国家常用的民族乐器,汉族人民喜爱它,少数民族的人民也喜欢敲敲。瞧,这是手鼓维吾尔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面,周围有一圈小铃片(边示范用手击打几下,并做些简单的舞步);这叫做5寸扁鼓,京戏和说书人常用的

4、道具(示范打击几下)。要说最有名的数皇腰鼓,系在腰问,边打边跳;还有许多有趣的鼓,下面,请小朋友看电视录相,里面都是有关鼓的内容,请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鼓,是怎样演奏的。” (2)幼儿观看中华鼓舞录像带,了解我国民族乐器鼓多。让幼儿从中初步感受欢乐、热烈的情绪与内容。 提问:“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几种鼓,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敲的。” 教师小结:“我们国家的鼓很多很多,刚才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说出了一些鼓,有威风锣鼓,朝鲜人的长鼓,藏族的热巴佤人的木鼓,土人的太平鼓,它们都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活、娱乐中创造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听到鼓声使人感至快、振奋、有力量、有干劲,我国人民都喜欢在过年、过节、

5、丰收的时候打鼓、唱歌、跳舞,表达喜庆、欢乐之情。 3、幼儿使用各种鼓,为乐曲拥军花鼓配伴奏,进一步垂鼓乐所带来的欢乐气氛及热烈的情绪。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欢的鼓,我们来为多拥军花鼓配伴奏。”教师弹钢琴,幼儿配伴奏。 活动延伸: 将各种鼓和音乐磁带放置在音乐角,供幼儿游戏中继续握鼓乐。 活动反思: 人们在过多关注世界的先进文化之于,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民族的、民俗的、传统的,又成为现代文化的补充与底蕴。21世纪,是一个国际交流、交融的世纪,如果每个国家都对孩子们进行民族传统教育,那么即使无国度的交流马上来临,中国的儿童也始终是中国的儿童,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